第六卷 第五十一章 超渡自己

第六卷 第五十一章 超渡自己

所謂的超渡,是走完你這一輩子所有的情緒。

所以,你超渡了這一輩子的你了嗎?

你的心都平靜了嗎?從小到大,你的心有沒有不平衡?

包括你的父母比較愛弟弟,不愛你,比較護著妹妹,不理你,

所有的不平衡,所有的負面情緒,

你有沒有回過頭,去接納、去化解,用當下你的愛、智慧,

去化解你從小到大心靈上的創傷,你情感上的痛苦。

超渡你自己,又分兩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超渡這一輩子的你,超渡那個從小沒有得到愛的自己,

超渡你第一次失戀、被人家騙錢,人財兩失的傷痛,超渡你事業失敗,

所有的朋友都背棄你的過程中,你內心所有的痛苦。

人第一個要安的是自己的心。你的內在小孩還孤獨嗎?你還是覺得人性是不可信任的嗎?

你要先超渡你自己,內心所有壓抑下來的憤怒、痛苦與悲傷。

如果你還感覺到有負面的情緒,就表示還有一個在負面情緒的自己。

比方說,你明明在洗菜、做飯,突然你覺得很孤獨,很悲傷,

或是在上班,怎麼越上班越坐立難安,你覺得你的情緒很莫名其妙,

這些情緒哪裏來的你不知道。

如果你常常感到悲傷、坐立不安,悲傷、莫名其妙想哭,

其實不是你想哭,是你裏面的人在哭,

如果你常常莫名其妙,感覺到負面的情緒,表示你的內在,還有一個自己,

還陷在水深火熱的負面情緒裏頭。他在等你,

等你做什麼?等你超渡他。

唯有你超渡了、安撫了,你內心的那個悲傷的、緊張的、還在擔心明年沒有錢的那個自己,

唯有安了他的心,你才在這兒坐得很安心。

你之所以坐在這兒不安心。是因為你的內心還在不平衡、還在仇恨、還在恐懼。

所以首先要先學會超渡這輩子的你,而不是到佛寺辦法會超渡,

所謂超渡你自己。是深入你的內心,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

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觀世音菩薩,所謂的觀世音菩薩,就是未來的你,未來已經成佛的你,

祂循聲救苦來安撫還在無助中的你,你還在苦難當中。祂循聲救苦,

你要循着你的情緒,如果你不安、你恐懼,你的內在還有一個不安、恐懼的自己,

甚至還在怕黑、怕爸媽不要你的小孩,他等你去超渡他。這一步你做到了。

接下來。你要超渡你累世的自己,

很多修行的人會說,當你修到一個程度,過去的業障會現前,其實並不是那個意思啦!

弄錯了。完全搞錯了,而是你有了能力、有了智慧、有了愛,你開始有能力了,

你累世轉世的自己,會來找你幫忙,並不是業障現前或是冤親債主來找你,

不是的,累世的自己家人們來求你幫忙,當你這一輩子的自己心靈力量變強了,

你安定的力量也強了,有些在夢境當中,或是你往世過去的記憶會顯現出來。

這是賽斯心法,很有意思的地方了,當下你的修行,當下你的智慧和心靈成長,

原來還可以幫助過去在苦難中的你!這代表當你開始學習身心靈的概念,

當你了解宇宙的奧秘,當你開始進入生活的另一個層面,

你的過去世還在哀傷中,你的過去世可能有餓死的自己,有被砍頭的自己,

有被強暴的自己,有在逃難的自己,有失戀的自己,

你的過去世有好多的自己,都在等着你去幫忙他。

這一世,透過你心靈的安定,你可以治療童年的創傷,安撫你過去生意失敗的自暴自棄,

你可以改變「自從被男人拋棄之後,你不相信天下還有好男人」這樣的觀念,

不但可以幫你把這一世的你變得更好,而且你過去世的記憶,也會開始展現出來,

因為你的過去世還有好多的你,等着你去幫忙他。

於是你開始了,一個自我成佛之旅,開始了一個自我超渡之旅。

你要超渡誰啊?

你無法超渡任何人,除非你開始超渡你自己。

超渡過去世,在種種苦痛當中的你,

等你超渡完所有過去世的你的時候,也就是你成佛的那一天,

就是你在當下感覺到圓滿的那一天

以上文字根據台灣身心靈導師許添盛口述內容整理。

許添盛:我曾做過一個家族治療,媽媽本身是焦慮症的患者,兒子則被醫學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最近由姐姐那邊得到的信息,弟弟最近足不出戶,也不跟外界的人打交道,一個人躲在自己的房間——這是精神癥狀所謂的社交退縮、功能退化,也許伴隨着幻聽及妄想。

我則開始由家庭觀點來看這個家族的互動,及透過母親的焦慮來探討兒子精神疾病的蛛絲馬跡。後來我掌握了一些洞悉性的治療觀點,原來這位媽媽相當缺乏安全感,在她的心境中,一直覺得外在的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意外、鬥毆、搶劫、殺人,反正所有你想得到的危險事件,以及每天報紙和電視報道的社會新聞,彷彿不時地在街頭巷尾發生。

對任何正常人而言,外頭的世界顯然是個太平盛世,人們十分清楚地知道,走在街頭上「應該是」不具威脅性的。但對那些「危險偏執」的人來說,卻全然覺得外面的世界就像世界大戰般動蕩不安,街頭是偷竊搶劫,街尾則是殺人放火,他們也在自身狹隘的認知中,從每天的社會新聞里證實這個觀點。

出於對孩子的愛。這樣的父母透過對待孩子的行為模式或耳提面命,也在他們的意識里種下了「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的核心信念,若孩子又不加分辨地收受下來,那麼,這孩子就會以「世界充滿了危險不安」的核心思想作為他主要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如果孩子自小又比較內向、敏感。缺乏和同學團體的互動。一旦這偏執的人生觀持續到青少年或成年期時,很可能就成了妄想型的精神分裂症,其特徵是充滿了不安全感、人際退縮、有被害妄想。甚至躲在房間不出門,人格則縮回內心世界不與人互動。

此時,我抬頭望着那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孩子,幾乎已能完全明白——明白他為何產生那些癥狀、為何躲在家中不出門、為何個性退縮不與人互動,原來,他和媽媽分享了一個相當偏頗的世界觀。他們將自身所有的恐懼及不安全感不斷向外投射,以致在個人眼中的世界裏,處處充滿了危險及不安,於是。他們便自然而然地活在槍林彈雨、步步危機的人生中了。

這令我想起過去有部電影,大意是說,雖然世界大戰早已結束,有一家人卻以為外面的戰爭根本尚未結束,於是在自家地下室里過了二十幾年的「戰爭生活」。也許各位可以當它是個故事或笑話一則,然而。我想提出的觀點是,一般人都以為我們是活在同一個世界裏——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都活在自身的思想及感受所投射出去的世界裏嗎?

在此,我有許多的體悟,首先是關於教育方面。許多父母不知不覺地將自身恐懼不安的人生觀帶給孩子,這種對人生、外在人事物充滿不信任的心態,將剝奪孩子天生的力量感及安全感,直到他們再度活在「槍林彈雨」、「危險不安」的世界裏。

此外,則是針對焦慮症及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療,我希望能使他們看到「這實相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並非全然如你所以為、認定的恐怖黑暗及充滿危機,而你所感知到的不安及被害的感覺,其實是你自己內心感受和信念的向外投射」。如果能夠令他們徹底明白這一點,身心靈教育及治療的功效將是立竿見影的。

人為什麼會得到精神分裂症呢?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抗壓性太低,他們缺乏一般人的「彈性」或「社會化」,也沒有足夠的「自我偽裝」和「社交技巧」,這些心理上的「防波堤」或「防護罩」──比如逃避、找介面、說謊、表裏不一等心理學上的防禦技巧沒能建立,便很容易直接承受外在的壓力,並將之放大或誇大,促使心靈呈現出分解崩潰的情況。

記得我還在念醫學院時,每次一進精神科急性病房或加護病房,心裏就會忐忑不安,誤會他們是一群隨時會無來由地暴起傷人的人。後來我成為精神科醫師,接觸了無數精神病患,發現他們其實是「冤有頭、債有主」的,好比說,你看到他們「痛斥自己家人」的現象,仔細從中分析,都可抓出背後的心理原因。

說句半開玩笑的話,有時精神科醫師「寧願與這些病人相處,也不願與所謂的正常人相處」;因為,正常人多了心機與狡猾。雖然精神病患會行為失控、脾氣暴起,但他們在心靈上還是小孩子,有着天真的自我狀態,若說他們邪惡,也只能說是「孩子式的」,實在沒有犯下可怕罪行的能力。

我有個個案,當我在為他準備住院事宜時,他冷不防就要賞我一耳光,幸好我動作機靈閃得快,只被踢中一腳,他並非有意傷害俄,他是在氣家人騙他,原本說要帶他到大飯店吃牛排,沒想到竟被帶來醫院,他就認定是家人與醫師串通好的戲碼,心裏受到傷害,怒火中燒,才動手打我。大家千萬別誤會,精神病人可不是那種在小說情節里人性扭曲到可怕邪惡的程度、要殺掉醫生護士的連續殺人狂!

精神病患的內心世界對整個社會而言,彷彿霧裏看花,你無法理解他們許多行為背後的理由。在中世紀時代,精神病患曾被集體屠殺。現在的文明世界已沒有這樣的事情,但在某種程度上,世人仍存有對他們的成見及誤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卷 第五十一章 超渡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