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遼王紙上談兵

第55章 遼王紙上談兵

朱植本來是要到廣寧之國的,沒想到中間到義州衛繞了一圈,見不得戰士們的艱苦,不僅作了一番演講,還送了一大堆物資,當然也收穫了軍心,樹立了威望。

過了好一會,他才平息了情緒,帶著眾人又下了城牆,回到衛府,轉身又調侃了跟在屁股後面的宋瑛一番:

「宋將軍,你這頓飯可貴啊,又腥又膻不說,還坑了我六千斤茶葉。」

「你這又一拜,我倒成了你的管家了,得操心你的吃喝拉撒了!你說我這是乾的什麼事啊!」

「本王還是年紀太小啊,容易衝動!」

宋瑛不是善於言詞之人,不知如何作答,郭英趕緊給朱植抬轎子:「殿下一向愛兵如子,王爺用自己建王府的錢賞賜眾將士,這是對義州衛兄弟們的厚愛」。

跟在郭英屁股後面的周興接著就說:「我廣寧衛將士還沒有哩!」

朱植知道郭英、周興的心思,於是說道:

「為將之道,在於夏不張傘,雨不張蓋,與官兵同甘共苦。」

「你們盡可放心,本王不會偏心的,武定侯和周指揮請放心,義州衛有的,廣寧衛自然會有。中護衛有的,廣寧衛也有。」

「我只是擔心這義州衛遠離廣寧,到時候又有人說我偏向舅舅了。」

眾人見小遼王拿自己的舅舅開玩笑,又是笑了起來,氣氛也慢慢輕鬆了許多。

朱植卻突然端起王爺架子來,對著宋琥說道:「宋將軍,要想義州衛和我中護衛一樣,倒也不難,你必須依我兩件事情。」

宋瑛此時已經被這眼前這揮灑自如的小王爺盤得服服帖帖,只要兄弟們能吃好喝好,個人面子算什麼?

他連忙對朱植點頭哈腰:「就是一百件,卑職拼了命也要去做。」

朱植輕輕伸出一個指頭,說道:

「這第一個,就是明天你把所有的大車派去平易那裡,幫我把那裡的物資送到廣寧府,我會讓人給你留下六千斤茶葉和足夠的糧食種子。」

「記住,要給每個士兵都留一斤茶葉,餘下拿去換羊肉。如果私吞,定不輕饒。哪怕你是真的老虎,本王也會扒了你的皮。」

見宋瑛點頭稱是,朱植又伸出第二個指頭,說道:

「這第二個,你們這一千人馬就地屯守,平時沒事的時候,多種點蔬菜,捕點魚。這麼腥的魚都有人吃,你看你們平時餓成啥樣?和塞外蠻夷茹毛飲血強不了多少!」

「你們趕快開溝挖渠,興修水利。過半個月,平易那裡麥子估計也種得差不多了,你再派人去平易那裡借耕牛和農具。後面還可以借水車。」

「今年,你必須給我墾荒二萬畝,所交軍糧不得低於平易他們八百人。否則,弟兄們沒有飯吃,本王要把你扔到大凌河裡喂王八。」

朱植看義州衛士兵年齡更長,體力更好,種地經驗應該更豐富,但人更多、開銷也大些,所以要求上交公糧數量不變。

周圍諸將也沒想到,平時看起來秀氣儒雅的小王爺今天竟然如此霸氣十足,盡顯王者風範。

宋瑛囁喏半天,才回道:「不是卑職不敢答應,只是四哥已經帶走四千來人,僅剩下這千把來人,還要防守一衛三所,人手實在不夠。如果蒙古人南下,卑職哪怕是萬死也承受不起啊!」

「蒙古人來不了的。」朱植篤定地說道。

他見眾人還有猶豫之色,又吩咐張石道:「拿地圖來,咱們來一個挂圖作戰」。

張石迅速在衛府掛起一張遼東地圖來。

這是朱植結合兵部地圖又根據後世記憶修正的地圖。

「大家看看,這裡是義州衛,東邊是廣寧府和廣寧衛,北邊是脊樑山,蒙古人叫虎魯兒虎山,再北邊是大寧府……」

只見朱植拿起一根木棍,就向諸將詳細講解遼西的山川地形,險關要隘。

諸位將領看這王爺小小年紀,竟好似胸有萬里山河,講解這遼西地形與他們現場勘查的情況幾乎毫釐不差。難道有神人天助?

但是小王爺一邊說這遼西險要,扼山據海,不可不防,怎麼又讓義州衛留守兵馬全部屯田?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正當眾人疑惑之時,朱植又問道:「諸位將軍,你們大膽預測一下,馮大將軍此次出塞,能否取勝?」

有人大著膽子說道:「馮大將軍沙場宿將,屢克元軍,此次定當掃滅胡虜,全甲而歸。」

朱植又問:「既然大家覺得馮大將軍能夠取勝,那為什麼要擔心蒙古人南下呢?」

眾人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朱植又說道:「義州既是險要之地,也有屯墾之便。忽必烈曾在嶺北設立四個萬戶,每個萬戶抽出五分之一士兵屯田,足夠全部軍糧所需。大明衛所制度就是借鑒忽必烈的。現在,你們義州周圍沃野千里,如果每衛抽出五分之一士兵,絕對可以滿足全衛軍糧所需。」

眾將紛紛點頭稱是。

突然有一人問道:「萬一馮大將軍像徐達大將軍那樣馬失前蹄,或者有小股蒙古人穿過長城防線滲透進來了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朱植只好作了進一步解釋:

「歷代胡虜犯邊,勝則長驅直入,遼金元犯宋即是如此。敗則假裝敗退,伺機反撲,徐大將軍深入漠北,幾乎全軍覆沒,就是中了蒙古人的誘敵深入之計。」

「現在馮大將軍以雷霆之勢直取大寧府。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元軍肯定是遠遁千里,誘使馮大將軍拋棄輜重,輕裝冒進。」

「馮大將軍畢竟是久經沙場,又有徐達孤軍深入失敗的教訓,不可能輕易被蒙古人的撤退所蒙蔽,肯定是要穩紮穩打,沿長城到大寧府一線就地築城,囤積夠糧草后再一舉殲滅元軍。大明雖然戰馬不多,但是糧食管夠。」

不少將領覺得茅塞頓開,宋瑛還是繼續問道:「遼王料事如神,我四哥就是被馮大將軍召去築城去了。不過,馮大將軍下一步會作何打算?」

朱植答道:「若我統帥三軍,定在大寧府休整兩個月,訓練各路兵馬,迷惑元酋納哈出,暗地裡派精騎從大寧府以西北上千里,以哈拉溫山為掩護,殺入納哈出後方之白城子到松花江一帶,給他來一個瓮中捉鱉。」

遼王所說哈拉溫山就是著名的大興安嶺。曾是金人防禦蒙古的天然屏障,現在卻是蒙古人對抗大明的老巢。

眾將又是點頭稱是,覺得這倒符合《孫子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之道。

又有一人問道:「那宋國公既然用兵如神,四萬精騎,一個士兵一天兩斤軍糧就夠了,三個月只需糧七二十萬斤,不到五萬石,足以掃蕩金山。可他竟然向陛下要了二百萬石軍糧,太倉都被他掏空了。宋國公在大寧府長期不進兵,不怕大臣們說他故意加重天下百姓負擔嗎?」

朱植一聽聲音,竟然來自一直沒有吭聲的靖江王爺,也就是收錢。

收錢自穿越以來,跟著朱植一路歷練,倒是收穫滿滿,曲風由哀婉的柳詞調慢慢變成了豪放的東坡風,慢慢放棄了後世感情的牽絆,多了一份對蒼生的悲憫。

此次他隨軍渡海北上時又聽了不少關於馮勝為人暴虐貪婪的故事,心裡並不希望馮勝如此輕鬆取勝,卻又不敢言明,只好借題發揮。

朱植答道:「賬不是這麼算的。參謀長,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用兵就是用糧,你來解釋一下。」

他有意抬舉張石,讓張石來解釋這個問題,剛好幫他在遼東諸將中立威。

只聽張石對諸將慢慢解釋道:

「四萬精騎長途奔襲,必定要配八萬戰馬,一馬食量四倍於人,這又是三十八萬四千石糧食。」

「從大沽口到北平,從北平到大寧府,再從大寧府再到金山,數千里轉運,以十萬步兵計算,又得一千八百萬斤糧食,合十二萬石。」

「以一萬騾子運輸輜重,食量二倍於人又得三六十萬斤,合二萬四千石。」

「要確保輜重安全,在大寧府到遼河一線廣築衛所,按四萬人算,需要四萬八千石。」

「還有我遼東偏師二萬步兵,也是二萬四千石,晉王、燕王護衛加起來,也要二萬石。」

「以上各項加起來,這一下子就是近七十萬石。如果三個月內不能消滅元軍主力,戰期再拖延三個月,又是七十萬石。」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遇到輜重被襲擊焚燒,或者因日晒雨淋,變質發霉,這軍糧要二百萬石還真不算多。」

聽這張石把賬算的如此精細,除了郭英和朱植,大家都是目瞪口呆,這哪裡是打仗,這不是燒糧食嗎?

郭英不意外,並不代表不吃驚。

行前,老朱可親自給他算過這北伐的賬,竟和張石計算的相差無幾。

朱植不吃驚,並不代表不意外。

他相信張石的能力,畢竟在後世指揮過東南沿海的海訓特別是軍事演習,經常要挂圖作戰。

可那畢竟只是一個團二千來人的需求量,現在張石居然根據自己平時和他講的那些大明同元軍作戰的戰例,推算出國戰的軍需之數。

從臨清到萊州的路上,朱植把他從後世所學的蒙古人作戰特點都對張石等人一一說了,方便他以後對付蒙古人。

那蒙古人敗退時最喜歡以空間換時間,邊打邊退,明軍向前,補給線越來越長,後勤壓力越來越大,待到明軍斷糧之食,蒙古人再反撲,像草原狼群一樣,把這樣餓得拿不起刀的綿羊一個一個地咬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去大明扶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去大明扶貧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章 遼王紙上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