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袁朗攻下邳

第533章 袁朗攻下邳

朝廷在京東兩路布防的兵力,是極為機械和保守的。

王倫沿著濟、徐、沂、海等州劃分防區,將領們各自領兵駐防,於是大宋朝廷在對面,也設置了數個防區應對。

一年多的時間未動,梁山軍在京東兩路仍舊操練不止,新兵就練了一萬多人,而朝廷這邊呢,由於冗兵這個從開國就存在的頑疾並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解決的,故而派駐的仍舊是從各地抽調的禁軍。

朝廷許多中層軍官也知曉禁軍不堪用,若要抵擋梁山軍,必須要練兵。練了一年多的結果就是,京東兩路的朝廷禁軍迅速地「家丁」化,一支三千人的官兵,精銳往往只有數百人。

官兵戰鬥力兩級分化嚴重,朝廷又延續了文官領兵的傳統,甚至由於京東、河北、河東投降梁山的文官太多,趙官家對文官也產生了不信任,開始派出了太監為監軍。

頭上有文官、太監壓著,領兵的武將們更加沒有了話語權,於是就導致了這麼一個現象:梁山軍在京東路方向不斷突入,朝廷官兵反應極其遲鈍。

淮陽軍的下邳縣,就駐守著一支萬餘人的禁軍,韓世忠領兵攻佔宿遷、切斷漕運,就是要逼迫這些官兵從下邳縣出來,從而完成另一種形式的「圍點打援」。

但他等了七八天,袁朗都從利國監沖了過來,躲在湖泊、沼澤之間三四天,才有一支官兵從下邳縣向宿遷縣進發而來。

韓世忠於是主動領兵迎了上去,梁山的情報人員只探得下邳官兵操練勤奮,韓世忠以為也是朝廷大軍中的精銳,若知道仍舊是這般表現,他又何必苦等這麼多天?

這一戰袁朗迎來了高光時刻,下邳城高大堅固,西面淮南東路宿州隨時都有援軍,若不能將下邳城內的官兵引出來,梁山軍就無法繼續向西突進。

於是在韓世忠與下邳官兵混戰之時,袁朗領騎兵從東面衝殺而至,直撲官兵后軍,后軍頓時大亂,繼而引發前軍也跟著大亂。

韓世忠、袁朗兩部,以三千破朝廷官兵九千,單單俘虜就抓了六千餘人,袁朗領本部精騎橫衝直撞,將官兵陣形攪了個粉碎。

只有千餘守軍的下邳城再也守不住,袁朗只靠著本部騎兵,就奪下了這一座堅城。

與朝廷休戰的這一段時間裡,梁山的情報人員並沒有閑著,而是在朝廷佔據的州縣內到處宣揚梁山的政策,聯絡、鼓動,袁朗就靠著下邳城內突然暴起的百姓,裡應外合,輕鬆拿下了城池。

大宋禁軍的軍紀一向好不到哪裡去,下邳城的駐軍軍紀還不錯,只姦淫,不入戶搶劫,於是引得本城士紳們的交口稱讚。

反正受害的都是普通百姓,關他們這些富戶、士紳之家何事?

等到馬勁帶領著援軍步兵匆匆趕到下邳城時,已經有四百多名犯過姦淫的官兵被百姓殺死,三十餘家大戶被激憤的百姓沖入宅院搶掠一空。

袁朗只維持秩序,任由百姓們發泄,最終這些稱讚官兵軍紀嚴明的士紳們,也都被掛在了木杆上。

下邳城很快恢復了正常的秩序,袁朗在領兵殺了八十多名混在百姓中的混混、潑皮后,百姓們總算是冷靜了下來。

馬勁帶來的最新命令,是蕭嘉穗從濟州傳來的,要求袁朗部繼續向西,突入宿州,與韓世忠部一起將東京城漕運的南線截斷。

至於下邳城的防務,則交給後續從沂州方向趕來的民兵。

袁朗出城時,卻被一群百姓攔住,滿含期望地問:「將軍,淮陽軍何時均田?」

淮陽軍離梁山佔據的地盤實在太近了,聽聞向來以「窮」聞名的沂州百姓都均分了田畝,下邳城的百姓自然無比期盼。

在梁山崛起之前,大宋朝每年都會有大量流民,主要從河北兩路流向京東兩路,再從京東兩路流向淮南兩路甚至更南。

所以淮陽軍可以說是河北、京東路流民南下的必經之路,更兼朱勔大興「花石綱」后,運河沿岸百姓多受其難,就連淮陽軍的百姓們都跟隨流民南逃去了。

可以說「花石綱」一事,趙官家與朱勔就搞得江南至東京城漕運一線,百姓們逃走了過半。

哪怕梁山軍推行的政策,只有傳聞中的一半,百姓們都願意擁護梁山,跟著去造大宋趙官家的反!

袁朗看著這些百姓們期盼的眼神,突然就想起了荊湖北路的同鄉們。那裡的百姓生活得更苦,至少他從荊湖北路到了京東路,才發現生兒女養不活只能溺斃,在大宋朝並不是很廣泛的一件事。

「爾等各安其家,我征東大將軍府必派人前來,為百姓主持分田!」

一位老者舉起了一碗濁酒:「願將軍早日殺敗官賊,為我等小民均田畝!」

袁朗看著他花白的頭髮,那渾濁的眼珠子似乎充滿了對生活的渴望,便接在手中,四面環顧,大聲說:「大軍出征,按律不得飲酒,但長者所賜不敢辭,某便代眾軍將士卒飲此酒壯行!」

他一飲而盡,翻身上馬,大吼:「兵進宿州!」

梁山軍進入下邳城后,只用了短短數日就盡取民心。梁山軍紀嚴明,入城士卒皆集中住在軍營,不得隨意入戶,就是請假外出採買的士卒,也不敢短百姓一文錢。

對比此前的下邳城官兵,什麼是「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百姓們頓時看得一清二楚。

「願將軍旗開得勝!願大軍早日攻下東京城,生擒了趙官家!」有個年輕的讀書人激動的大喊,於是更多百姓們也跟著喊了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奪宋:水滸也稱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奪宋:水滸也稱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3章 袁朗攻下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