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勤勉篇丶

第七十二回:勤勉篇丶

部隊通過野營拉練,收到很好的效果,既鍛煉了戰士體能,使新戰士體驗了戰爭年代的艱辛,提升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軍人的責任和擔當,提高了部隊的戰鬥素質和技能。該團的楊連長他還別出心裁的,開展了一次實戰模擬演練。他挑選了一支精英小隊,模擬敵軍進行襲擊。戰士們迅速進入戰鬥狀態,運用所學技巧,緊密配合,成功擊退了「假設敵的進攻」。這次演練讓他們更加熟悉戰場環境,增強了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楊英良知道了這一情況后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為保衛祖國做出更大貢獻。楊英良將收到的這些從基層收到這些信息,用書面形式向老師作了反饋。老師回答他,這些效果上級是肯定有所預測的,我們做的任何事情在結果沒出來之前,都要有個正反兩個方面預測。我們經歷事情多了,自然就會找到經驗了。

把部隊的事情處理好了,家裡冬梅打來電話:「母親又犯病了,已經通知姐姐了,你得趕緊回來商量怎樣處理」。

「母親這個年齡段的人,平常得一點病是正常的,你是醫務人員,不應該緊張,你把母親護理到醫院按正常病人,治療處理就是。現在不是戰爭年代,我可以隨時回來」。

楊英良掛斷電話后,與幾個同事交待了一下,講明了情況,立刻叫司機開車返家。楊英良匆匆忙忙地趕到家中,發現母親的病情比他想象的要嚴重一些。他與姐姐商議后,決定將母親送進市裡最好的醫院進行治療。

在醫院裡,楊英良日夜守在母親的床前,悉心照料。儘管他心中焦慮不安,但還是儘力安慰著家人。

與此同時,他也時刻關注著部隊的情況,通過電話與同事溝通,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幾天後,母親的病情終於穩定下來,楊英良這才鬆了口氣。然而,就在他準備返回部隊時,忽然接到了部隊帶來的一個緊急任務。原來,地方政府遇到緊急自然災害,請求部隊支援,上級指示必須立即採取行動,組織部隊解決地方政府的困難。這下楊英良與同事才意識到連續幾天強勢暴雨,必定造成山體滑坡,和洪水等自然災害,軍令如山,楊英良與同事迅速集結部隊,按上級指定的地點去帶好搶險救災的器具,趕赴救災地點投入緊張的搶險救災的戰鬥。

楊英良深知這次任務的重要性,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了支援地方政府搶救自然災害的工作中。他深知和平時期搶險救災,不亞於戰爭年代完成作戰任務,搶險救災也一樣存在安會風險,關鍵時候,一樣當指揮員的,要做到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這次自然災害他與戰友們緊密合作,在激烈的戰鬥中,楊英良展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和隨機應變靈活的指揮技能,自然災害都是突發的,是無法預計預料的,只能是臨場隨機應變,楊英良在搶險救災現場,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充分體現出了這支隊伍的頑強的戰鬥精神,經過幾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最終成功的取得了抗洪搶險救災的最後勝利。任務結束后,帶領部隊回到駐地,上級對楊英良所部在這次抗洪搶險中做出的表現,做出的成績給予了表彰嘉獎。地方政府送來感謝信和慰問品。楊英良與幾位同事感概說道:「和平時期這種情況對部隊來說,也是一場非常嚴峻的考驗,自然災害都是突發的,是不給人一點任何準備的,部隊接到任務,困難再大都只能接受。

「老楊這次我們大家的感觸都很深,有了這次經歷,今後遇到這種情況就有了一些經驗了。你剛才說了,命令到了軍人就必須以服從軍令為天職,這時就體現了「軍令如山」任務一到手,而且不是說接受了任務就了事了,接受了再大的困難都必須完成,就像戰爭年代堅守陣地是一樣的,哪怕剩下最後一個人都得完成堅守陣地的任務」。

「這就是軍人的職責使命所在,很多人認為和平年代的兵好當,一旦你穿上軍裝了,職責使命就在身上了,現在是和平年代,誰又說得准國外的反動勢力,誰時發動侵略戰爭,所以我們隨時都在練兵,都在提倡提高警惕,準備打仗。這就是軍人的使命所在」。這是鄧國良參謀長說的。

任務結束后,幾天後楊英良把部隊的事處理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中。他看到母親已經康復,心中充滿了欣慰。有了這段時間的經歷,讓他更加明白了家庭和國家的雙重關係,國家的事要管要盡責,家裡也擔負著一定的責任。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國家和家庭都要相互兼顧奉獻的信念。他對冬梅說道:「上次我們家老娘的病,你分析過沒?老娘病的突發,與當時的暴雨有關係沒?。當時的暴雨都沒引起我的警覺,沒想到雨還沒停,上級搶險救災的命令就到了,我們接到命令了,就馬上集結部隊趕赴搶險救災現場。應該你們醫院這次也要組織醫療隊靠前,搶險救災也有可能出現傷員和病人,這次沒通知到你,我分析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老娘得了重病,我是肯定要靠前指揮的,你們院長政委肯定是清楚的。還有這畢竟不是戰爭年代,醫療隊少你一個潘冬梅也無所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說的這兩個原因,好像還是說得過去。你到了搶險救災前線去了,你好歹也該帶個信回來」。

「潘冬梅同志!你也穿的是軍裝,也是軍人,你老公也是部隊的高級首長,這種起碼的軍人知識你該有,這種情況哪有時間給你帶信」。

「我知道,但我也是擔心你嘛。」冬梅撒著嬌。

「好好好,我的錯。不過說實話,這次任務真的很緊急,我也沒顧得上。」

「算了,看在你這麼辛苦的份上,我就原諒你了。對了,你們這次任務完成得很出色,院里都傳遍了。」

「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對了,院里有安排你去靠前搶險救災了嗎?」

「你都分析到了,不過我還是報名參加醫療隊了,隨時聽從組織分配。」

「不愧是我老婆,覺悟就是高。」

「少貧嘴,我只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而已。」冬梅笑著說。

楊英良緊緊握住冬梅的手,「嗯,不管在哪裡,我們都要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它事不談了,我們回家商量一下我們老娘的事」。

回到家裡,楊母的身體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已基本復原了,楊母見兒子回來了,很高興她說道:「年齡大了,身體大不如以前了,我想我活了這麼多年了,該看的都看到了,你也有出息了,我也孫兒孫女都有了。我這個時候去見你父親,我的責任也算完成了」。

「您老人家又是哪裡不舒暢,說這種話就證明您心裡有怨氣,現在生活這麼好,您有什麼要求給兒子兒媳說,都是一樣的,我們會儘力去辦。您這個年齡了,得一點病是正常的,而且您得病後,我和姐姐都是全力以赴在想辦法解決,您年齡大了,有些重一點家務活,您就不用幹了,輕的叫您不幹,您會不接受。有空閑時間同鄰居大娘大嬸聊一會天,走動走動。不要想得這麼多」。

」娘!如是我當兒媳婦有做的不對的,您儘管給我提出來,我會改正的」。

「好了!我說了幾句,你們兩個就說了這麼多。我沒什麼,就是想到有事情怕拖累你們」。

「中國人供養老人,撫養下一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哪會是你說的拖累的問題,您現在年齡大了,是該我們盡責任供養你的時候。只不過是因工作關係,兒子我不在您身邊的時候更多,冬梅她作為兒媳婦在您身邊,她該盡的責任她會盡到的」。

這時文智放學回家了,書包放下后,趕忙先招呼奶奶,然後見爸爸回家了,又招呼爸爸,然後就去做作業了。見到這個情景,楊英良又說道:「您老人家這個時候就希望有這種生活就好了,兒子,兒媳有自己的事情在干,孫子,孫女又在努力讀書」。

「文智!作業吃了飯再做,擺碗筷吃飯了」。

大家一塊吃飯,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英良問文智的學習情況如何?告訴他妹妹在省城讀書條件比你更好,她有姜奶奶輔導她,家裡你媽媽輔導你的時間肯定不會有姜奶奶多,爸爸工作忙,又隔你更遠,督促你學「三字經,弟子規」,的時間都有限,你馬上升初中了,讀書的來不得半點鬆懈,要同妹妹比賽一下,沒努力我可要追究你的原因,兒子要加油」。

「你今後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的事,就放在飯後說」。

飯後文智替媽媽收拾好碗筷洗漱好了,就去做作業了,這時冬梅才又對英良說道:「飯前不訓子,這句話我不知正確與否,我是這樣認為,孩子在專心吃飯,你當父母的又在訓他,可能一是影響他的情緒食慾,二是效果也不好,我本來都不該當著他的面給你指出來,我擔心你一說起就沒完沒了」。

「謝謝夫人的好意,我記住了,不會有下次了,你提的這個意見是正確的,你當時給我指出我的這個不是的時候,我見文智的眼神是讚許的,他可能感到這個意見,只有你是他媽才敢說,其實我們家也要有這個民主氛圍,尊老是必須的,前提是老的所處理的事是正確的,原則是錯誤的必須服從正確仔」。

"不是我們家,所有家庭都應該這樣」。

"我現在我們家,就只講我們自己家」。

「我們全家在一起的時候也不是很多,不過提倡一點民主也有好處,正常情況尊重老人是必須的」。晚上,楊英良和冬梅陪著母親在一起聊天,突然聽到街上有人在議論廣播里,播放的本地區的一條消息,附近的一個村莊遭遇了洪災,許多房屋被淹沒,村民們急需救援。

楊英良立刻站了起來,同冬梅一起到醫院打電話回部隊詢問這條災情的情況,回答沒得到這條消息,這時楊英良對冬梅說道:「我得去看看,那裡可能需要幫忙。」

冬梅理解他的心情,「去吧,注意安全。」

楊英良迅速聯繫了部隊,組織了一支救援隊前往受災村莊。在災區,他們奮力營救被困的村民,轉移物資,幫助村民重建家園。

因為災情不是很嚴重,所以影響不是很廣,兩天後,救援工作取得了成效。楊英良帶著疲憊但滿足的笑容回到了家裡。

母親和冬梅為他感到驕傲,文智也深受啟發,「爸爸,以後我也要像你一樣,為別人做些好事。」

楊英良摸摸兒子的頭,「好兒子,只要你有這份心,無論做什麼都會很棒的。」

事情處理好了,楊英良回到部隊同梁志剛交流救災這件事,說道:「這種災情地方百姓都傳播開了,這些地方政府官員,是不是太官僚了,這麼大的民情都不了解,應該受到處分」。

"這個事情上級政府不清楚,應該是暫時的,肯定一段時間后,受處分不止是一級政府,我們拭目以待。我們作為子弟兵做到了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永字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永字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二回:勤勉篇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