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報師恩

第六十四回:報師恩

楊英良夫妻終於把母親安頓下來,母親也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這天在返回部隊的路上,楊英良又在思考一個問題,母親的事終於隨了她的心愿,那天同姐姐母親都在回憶,自己一家從沒有文化知識的一個家庭,走上了現在的知書達禮家庭,飲水思源,這一切都是老師的幫助帶來的,自己一定努力好好乾,努力取得好的成績來報答老師的教養之恩,自己一定以實際行動回報恩師的恩賜,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不報非君子,又在想,自己的師恩該如何回報,用什麼方式回報?按現在老師生活是富足的,他在苦苦思索,始終沒想出一個好辦法。他想到一個人,她既然能夠解決他與冬梅都解決不了的老師老伴的問題,肯定對老師目前精神世界,生活方面有些什麼需求,她應該略知一二,想好后她聯繫好冬梅(這時的冬梅已把文慧母乳隔掉了)倆人一同來到趙司令員家,見了趙司令夫人,夫妻倆人獻上禮物,楊英良說道:「趙師母!我與冬梅早就說抽時間來感謝您,是您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繳盡了腦髓,想盡了辦法都沒解決的難題,由您處理好了,我們太感謝您了!

「你們的感謝!心意我領了,你們不應該買禮物來。你們說的是老潘潘政委說老伴的事,其實他的事,我們家老趙在我面前說的次數也不少了,他們倆一起工作時間也不短了,你看他們都快接近休養人了。你們給你叔父說這個事,一是你們角度不一樣,談的話題說的內容也就不一樣,二是你們是沒有遇到適合你們叔父般配的人,但恰好我達到了這兩個條件,所以一談就成功了」。

「趙師母!您說出來了,也確實是這兩個原因,我們始終沒把他這個問題完成好。趙司令員同我叔父一起工作了這麼多年,您老對我們的情況應該非常清楚,我從小失去了父親,是個很貧窮的孩子,是老師教我文化帶我走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他是我的恩師,我們有了今天,我和冬梅一直都感到,從知恩必報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想報師恩,但不知他同姜老師現在最需要什麼幫助,簡單點說是就是需要點什麼?」。

「你們倆個今天來,主要事情是這個,你們給我出了個難題了,確實潘政委,姜老師他們物質生活是富足的,精神生活呢,潘政委還在工作,姜老師也還是在學校上課,當然擔任的教學任務不是很多了。他們倆個都沒有孫輩,姜老師的愛人是去世了的,她有一個女兒在外地,目前還沒聽說有外孫。她如不是遇到你們的叔父,她是不考慮個人問題的,他們缺少的,我分析就是少了一點繞膝之樂,你們離省城省軍區又太遠,只有這樣,你們逢節假日把孩子帶過來陪陪他們,這是我的猜測,不一定準確,你們自己加於分析」。楊英良和冬梅對視了一眼,兩人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趙師母,謝謝您的指點。我們明白該怎麼做了。以後每逢節假日,我們一定會帶著孩子來看望他們二老。」楊英良感激地說道。

「那就好。你們能有這份心,老潘和姜老師會很開心的。」趙司令夫人笑著說道。

離開趙司令家后,楊英良立刻給老師打了個電話,將他們的決定告訴了他。老師在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然後輕輕地說了聲:「謝謝。」

楊英良知道,這一聲「謝謝」蘊含著老師深深的感動和欣慰。他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同時也要讓老師感受到那份缺失的天倫之樂。

回到軍部,政委梁志剛約到楊英良在辦公室,他說道:「我在省軍區就聽說過,當時你任師長時的一個連隊,連長指導員都會武功,在廣西剿匪戰役,西南戰役,他們利用這個特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他們練兵還在繼續用這套方法嗎?」。

"這個連隊的兩個基層幹部,確實是個不可多得好苗子,在抗戰時期我們就在一個游擊隊並肩作戰,一直到現在都在一個部隊,只是擔任職務不一樣了,平時還是有聯繫的,可惜在西南戰役時,在一次戰鬥中,張林忠犧牲了,西南戰役結束后,武強被破格提拔到該師任團長了,我們下部隊時可以到該團去見見他,這個人很精神,又肯學習,他的前途會很廣闊的。你說的他們利用武術綜合練兵的事,他們的這個傳統應該保留下來了的」。

"聽你說的這樣,明天我們倆就到他們團去視察一下」。

好吧!就這樣,我把一些具體事情安排一下」。第二天,楊英良和梁志剛來到了武強所在的團部。在訓練場,他們看到了戰士們正在進行武術訓練,拳腳生風,英姿颯爽。

武強向兩位首長彙報了該團的訓練情況,並表示將傳統武術融入軍事訓練,不僅提高了戰士們的身體素質,還增強了他們的戰鬥意志。

楊英良對這種創新的訓練方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鼓勵他們繼續發揚光大。梁志剛也對武強的工作表示滿意,認為這種獨特的練兵方式值得推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離開團部之前,楊英良叮囑武強要保持謙虛謹慎,不斷學習進步。武強表示一定不辜負首長的期望,為國家和人民再立新功

在回軍部的車上,梁志剛與楊英良交流說道:「其實武強他們團的這種練兵方法可以在全軍推廣,我認為不錯」。

」這種練兵方法,我當時與林勇在一起工作時,曾經探討過,關鍵是沒這麼多教員,現在武強他們團基本普及了,因為他們自己內部好協調」。

「老楊!他們這套練兵方法可以編製成教材,用教材的形式下發,不就解決了教員不夠的難題了嗎?」。

"編教材不知武強有沒有這個水平?」。

"不會就邊學邊幹嘛,邊干邊修改,這事我看可以試著做一下」。

"好吧!通知武強到軍部來,跟他面談一下」。武強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到了軍部。在商談過程中,梁志剛向他闡述了編寫教材的想法,武強聽后深感責任重大。

他表示願意全力以赴,但也坦誠地提出自己在理論方面可能有所欠缺。

梁志剛則鼓勵他邊干邊學,同時承諾會給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隨後,武強開始著手籌備教材編寫工作,他深入研究武術練兵的精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努力將這套獨特的練兵方法系統化、規範化。

在編寫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但都憑藉著堅韌的毅力逐一克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教材初稿終於完成。

武強將初稿交給梁志剛和楊英良審閱,他們對武強的工作成果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

武強根據反饋,對教材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最終,教材定稿並下發到各部隊,這套融合了傳統武術的練兵方法在全軍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提升了戰士們的戰鬥力。對這件事,梁志剛,楊英良與幾位軍部的同事,都感到事還是自己去尋找,去發現,任何事物它不會主動來找你,只有你去找它,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會有結果。

潘冬梅一直記著同楊英良去求趙司令員老伴幫忙的事,她給出的主意,國慶節快要到了,潘冬梅與楊英良計劃好了,到了節日前一天,與叔父電話聯繫好了,一家人打扮的漂漂亮亮,乘車來到省軍區的機關家屬住宅區,到了后,老師和姜阿姨很高興接待了他們一家人,姜阿姨特意給他們說了一件事:「今後兩個小朋友稱呼我們就叫爺爺奶奶!這樣聽起來也親切,孩子叫起來也方便」。

潘老師也說道:「你們稱呼姜阿姨也就稱姜老師就是,這樣對你們姜阿姨也是一種尊重,當然你們還沒稱她師娘。另外我們就餐到街上餐館就是,記住我們都穿便裝,不穿軍裝這樣大家都隨便一點,假日我們出門也沒有警衛員,這樣更好!」。

「冬梅!你叔父這樣安排可好?」。

"很好!文智過來叫奶奶!叫爺爺!

兩個小朋友,文智能夠喊了,文慧尚小一點還喊不明白,小文智按媽媽教的喊了爺爺奶奶后,感到新鮮,到處看。潘老師待大家在客廳坐下后,開始與大家聊家常,「你們一家人怎麼想到在老師家裡來玩?」。

「我和英良想到您老人家,沒同姜老師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那時候也沒有小孩,或者說是小孩還小,所以怕打擾你」。

「冬梅!你說這個話,言不符實,沒小孩你說我怕打擾,反而有了小孩我還不怕打擾了」。

"冬梅!姜老師我是教書老師,我是喜歡小孩的,你同英良都是受過教育的人,你們的孩子肯定會教育得很好的。節假日歡迎你們來玩」。

「姜老師!我的情況老師可能跟你說過了,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是母親獨自把我和姐姐含辛茹苦的撫養長大,在我們十分艱難的時候是老師給了我特別的關懷,教我文化,稍大一點又教我做人的道理,懂事後又帶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老師對我是師恩重如山」。

「你的情況,你老師給我說過,他說你從小就聰明懂事,成人後對事業心也很強,說你對冬梅也很專一,這樣就很好嗎」。

"時間差不多了,我們上街吃飯了」。

這時一大家人上街到餐館就餐了。在用餐過程中,大家有說有笑,氣氛融洽。楊英良和潘冬梅感激地看著老師和姜老師,心裡充滿了溫暖。飯後,他們一起在附近的公園散步,享受著難得的悠閑時光。

楊英良藉機詢問老師關於未來的規劃和期望,老師微笑著說:「我希望看到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

楊英良和潘冬梅深受鼓舞,表示會繼續努力奮鬥。他們意識到,報師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回饋,更是要成為讓老師驕傲的學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永字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永字碑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四回:報師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