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伊本遊記(一)

第462章 伊本遊記(一)

這是大憲二十三年的二月,今年的春天來得比較早,二月初京城的春風就有融融的暖意了。***(鳳舞文學網)

錢塘江從正月初八以後,就又進入了繁忙的季節。隨着帝國商貿的繁盛,便帶來了航運業的繁盛,作為集天下物阜的京城,又依著錢塘江這等連通江河與海路的水利條件,航運自然是更加繁盛,每年都是過年的那段日子才會清減一些。

京城設在錢塘江的港口共有四個,其中名為永興的港口是出海港,進出的船隊規模最為壯觀氣派,尤其是遠航三個大洋的船艦,至少也得是五千料、可載五六百人的海舶,像神舟這種載重達一千一百噸的兩萬料巨舶已經不算是稀有的罕見貨了,而一萬料的海舶則是海商船隊的主要配置,屬於十分常見的了。

是以,在一支龐大船艦組成的南洋海商船隊中,一艘只有三千六百料的飛剪式風帆船着實不起眼。它的主桅上同樣懸掛着中國旗和宋字旗,但次桅上多了一面驛字旗,標示了它官驛船的身份,但外觀太瘦小了,夾在高大上的海商船艦中一點都不打眼。

不過,這種飛剪式風帆船向來是以快捷聞名,官驛船承擔了傳遞朝報和公務函件的任務,必是要求速度的,至於載客量則是其次。因為乘客只有官員或有官身的士籍,或有前二者擔保的隨行者,當然乘坐官驛船不是免費的——只有出公差的官員才能報銷——不過船資比起商船要便宜三四成,畢竟官驛船的目的不是贏利。

這一艘官驛船是專門來往於京城和南洋瑞宋、華宋、金華三州的官驛船。船上有因公出行海內的官吏,也有三州的官身士籍人員。華宋州的司學參軍陸遊就在其中,他是三年任期已滿,考績優等遷升回海內州任職,需得先回帝京赴吏部報到,拿了新的告身才能上任。與他同行的還有他的好友范成大,和陸遊是同科進士。

但范成大中了進士后並沒有做官,而是領了散官階,退身經營書肆,做起了儒商——現今是大宋第一書坊、古今書坊南洋總掌事。

范成大除了隨從外,擔保同行的還有一名外國人和一名宋籍異族人。

那名外國人年約三十七八,頭上系著長頭巾,身上穿着白色的長袍,一看就是宋人熟悉的大食商人——但這位可不是商人,而是出身於伊斯蘭統治下的格拉納達王國(西班牙)的貴族,是聞名格拉納達王國並在巴格達揚名的哈基姆(穆斯林通才),姓名很長,簡稱伊本·路西德。

另外那位宋籍異族人是位二十一二的青年,長得很英俊,穿着青色的圓領襕衫,氣質溫和文雅,看起來就是一位大宋士子。但仔細一看,可以看出他的眉目輪廓較宋人略深,膚色也略深,如果是去過南洋故臨國行商或遊歷的,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天竺人——如今叫印度了。這位青年正是來自於華宋州所轄的、位於印度大陸的竺夏縣——這個大宋海外縣是注輦國戰敗后低價賣給大宋的土地,位於印度大陸東南部海岸,方圓約六百里,尚是一片荒蕪之地,人煙稀少,只有一個漁村——拉吉夫·卡拉姆就是從這個漁村出來的孩子,後來進入華宋州的共濟學堂讀書,加入了大宋籍,中國名叫安吉夫,二十歲行冠禮時,老師為他取字明德。

這兩位都是頭回來帝國京城,儘管已經見識過大宋海外州的繁榮,對這個強大帝國的繁榮已經有了領略,但是從進入杭州灣起,一沿所見的景象就不斷刷新他們的見識,令人驚嘆。事實上,那些初入錢塘江的藩商們,都會心生駭然,幾乎以為全世界的江海船艦都集中在這條江面上了。據說一位精通中國話的三佛齊商人曾做詩道:百木千木桅,千重萬重帆。接連入天際,放眼不到邊。詩的水平嘛就不提了,但意貨碼頭是分開的,人貨雖多卻各行其道,熱鬧喧囂卻沒有碼頭的雜亂。伊本·路西德即使已經見過華宋港的井然,也仍然為此驚嘆,哈里法(阿拉伯帝國的自稱)最大的巴格達港口是做不到這樣的。

他們的船進入客運碼頭停靠,但遠遠地也能望見貨運碼頭那邊的巨、多——巨宗貨物堆積如山。除了貨多,港口裏面的人也多,馬車騾車也多,顯見是華宋港的數倍。但是,這麼大的港口,這麼多的人和車馬,卻保持着整潔乾淨,這對已經領略過華宋州乾淨的伊本·路西德來說,還是不可思議——怎麼做到的呢?他現有專門的清掃人員,但是相對於港口的巨大這些人員並不多,那是怎麼應付的呢?此外,這麼多的人流車馬,卻也沒有出現壅堵現象,甚至擁擠都沒有,始終給人一種有序的感覺,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內中管理讓人不得不驚嘆啊!

范成大回答他的疑惑道: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做到兩樣:守禮,謙讓。不搶,則不壅,不爭,則不擠,此自覺也。

禮、謙、讓,安吉夫領會范成大的意思道,禮,是制度、規則。謙、讓,是道德。所以,人人守禮,遵循道德,不需要管,也能自覺行其道啊。

伊本·路西德知道,這師生兩人又在講他們的儒學道理了——在這個帝國,儒學就相當於哈里法的《古蘭經》,是這個帝國從君主到平民都必須遵循的聖學。

伊本·路西德很早就從前往東方貿易的巴格達商人口中聽說了這個帝國的繁華,後來見過來巴格達貿易的中國商人,從他們那裏得到了被他們奉為聖典的儒學經書,開始學習漢文,後來又因為麥地那的老師伊本·蘇爾結識了在麥地那傳教的中國高僧和高道,他們的人品修養和廣博的知識讓師生倆讚賞,經過交往,路西德對他們下的華夏中國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支持下,決定遊歷。

就他眼前所見,這個帝國確實是富裕的。在港口裏面,最多的就是商人,大大小小的商人,從他們身邊擁隨的僕從多少可以判斷出是大商人還是小商人,但就算是只有一位隨從的普通商人,他們身上都穿着在哈里法只有貴族才能穿得起的綢緞衣服。還有那些在碼頭上給人扛貨箱的力夫,他們雖然穿的是粗布衣服,面色卻很好,沒有那種一看就是處在飢餓中的感覺——路西德在麥地那見過貧民區的窮人,在巴格達港口也見過扛箱的下等平民,很多面色不好,瘦而凹陷。這說明,處在這個帝國底層的力夫生活並不困頓,至少吃得飽飯。

那些商人多數都戴着黑色的帽子,叫襆頭或東坡帽——據說是這個帝國最偉大的詩人戴過的帽子樣式,路西德目前還沒有弄清楚詞人和詩人的區別,他認為詞就是可以用來唱的詩——這些商人也穿着文士一樣的長袍,行為舉止優雅,如果不是身邊跟着的仆隨顯露他們的身份,或者觀察他們的衣擺上沒有范所說的文士的襕,根本分辨不出他們不是文士——這個帝國的貴族。因為這個帝國的很多商人也是讀儒經的,講究禮儀,路西德在麥地那、華宋州都見過這樣的商人,他們的談吐舉止都很有修養——比如他結識的范就是典型,很難讓人與貪婪、粗俗的商人扯在一起。如果僅從談吐舉止的外在來講,這個帝國的商人已經使人相信,他們來自於一個文明的國度。而這種認知,將隨着伊本·路西德在這個帝國的遊歷中,不斷加深、固化,並隨着他成文出書的《伊本·路西德遊記》,影響麥地那,影響麥加,影響巴格達,影響格拉納達,影響哈里法,影響地中海……。當然,這是以後的事,現在的路西德,才剛剛開始他在大宋海內的第一站。

路西德看見,在港口裏面還有許多佩刀佩劍的武者。他們有的戴襆頭帽子,有的不戴帽只系帶,或者戴着那種叫冠的,有玉有純銀的,也有不戴冠只插著那種叫簪的,也是有玉有銀,還有木質的,但木簪中也有那種很貴的沉香木,顯然這個帝國的武士比哈里法的武士過得好。

他們穿着的衣服也不同於哈里法武士,有的雖然穿長袍服式,但袍子的下擺不過膝,兩側都開叉,有黑色或藍色的鑲邊,這種叫缺胯袍;有的上身穿着窄袖大翻領的短衫,衣長只到臀下,下面穿條紋小口褲,這種叫胡服。據說這兩種服式在這個帝國王朝之前的一個強盛的王朝中非常流行——這個王朝叫唐,路西德在巴格達的史類書籍中見過對這個王朝的記載。這些武士大多穿着靴子,有的是錦緞短靴,有的卻是將近膝下的長皮靴——叫馬靴,這種靴子與胡服相配,稱為鞠服或騎馬裝——這個帝國也流行哈里法的馬球,文雅的稱呼是擊鞠,據說這種服式和靴子最初就是因為軍中擊鞠的穿着而得名,後來流行於帝國的貴族和民間。

路西德在這些武士中,還看到了女性武士,她們也分別是穿着這兩種服式。儘管路西德在華宋州就已見識過這個帝國的女子可以拋頭露面,但對這位伊斯蘭信徒來說,女性在外面露露臉的行為仍然讓他覺得駭然、不可接受。

讓路西德更難以理解的是,這個帝國除了皇帝和政務宰相外,最有地位的是兩位女性。

其中一位,據說地位尊貴僅次於皇帝陛下,她的官職是軍事宰相,掌握著這個帝國強大的軍隊。據說,她是帝國第一高手,是所有武士的王——稱之為大宗師,她擁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從范的口中他得到了非常肯定的答覆,但路西德對於這種神才具有的力量會出現在人的身上抱持着不信的態度,認為這是神化,因為這位衛閣下在軍事上的卓越成就而被帝國的人神化了。

另外一位女性,據說是這個帝國地位最崇高的學者,她所著作的儒學經書,是這個帝國指定的官方學校的教材,范說她是一位學派領袖——當路西德認識到儒學在這個帝國的地位后,認為這位女性的地位大概相當於他們聖教的什葉派的教宗;然而隨着路西德對這個帝國認知的深入,他又改變了這個看法,認為這位先生的地位比遜尼派教宗的地位都要高,因為她不僅僅是自己領導的學派的宗師,還是南北兩個華夏帝國所有儒家學派共同認可和尊崇的宗師。

路西德在《遊記》中寫道:……這位儒教的教宗在中國廣受崇敬,不僅僅因為她的學問高深,能夠最真實、最完整地詮釋儒教創始人——他們稱為『孔子』,『聖人』——的語教義;而且,更因為她的仁慈品德。

她創建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會,讓所有遭受災難或窘困的人們都能接受到錢財、糧食、藥物以及其他救助,不分貴族平民,富人們慷慨地捐出錢財給這個慈善會,並且以加入到這個慈善會為榮。這是以真實可行的行為,推行、實現儒教的博愛教義,不是將仁慈停留在語上——這位儒教的教宗,是遵守他們的聖人的正道,最成功的。

她最大的仁慈體現在對教育的推行上。真主告訴我們,只有知識和智慧才能讓我們擺脫愚昧。但是,在哈里法,讀書還只是貴族才能擁有的權利,因為書籍的昂貴,只有貴族才買得起。然而在中國,書籍的價格比哈里法要便宜得多,但是,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貧窮的平民買不起書。這位儒教的教宗擁有天才的商業能力,她的手下有許多人才願意為她所用,建起了這個世界最龐大的書店,很難想像,即使是在中國最遙遠的海外州,也有它的門店。

……所有的儒教經書,每本都以十文中國銅幣售出,相當於兩個迪拉姆(阿拉伯銀幣)的價格——而它們的印刷質量令人驚嘆,這樣的書籍,在哈里法至少要十個第納爾(阿拉伯金幣)才能買到。這個價格顯然是沒有利潤的,而且低於印造它的費用。很難理解這個龐大的書店是如何支撐這種的倒虧的買賣,當然這也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這位伊瑪目的所為,讓這個帝國的平民家庭都能買得起書,從而脫離愚昧。……這是最偉大的仁慈!

當然,就此時來講,這位最偉大的仁慈者在伊本·路西德心中,還是一位難以理解的拋頭露面的女性。

而這位女性將是伊本·路西德遊歷中國最重要的拜訪者。

因為,先知穆罕默德說過:知識雖遠在隋尼(指中國),亦當求之。

所以,按照聖訓的求知精神——學者雖為女性,亦當求之。

作者有話要說:備註:

1、伊本·路西德:阿拉伯著名的哲學家和醫生,拉丁名阿威羅伊。在哲學、法學、天文學、醫學、數學等領域都有着不凡的造詣。路西德對歐洲哲學的影響最大,是在哲學上最接近亞里士多德的阿拉伯哲學家,他的著作影響西歐,形成了阿拉伯哲學在西歐的支派——阿威羅伊主義。

2、西班牙這個國家名稱還沒有出現,直到15世紀末,基督教國家推翻穆斯林在這個國家的統治后,才建立西班牙王國。在文中這個時代,西班牙在宗教上屬於伊斯蘭教,行政上則是由信仰伊斯蘭教的蘇丹(國王)統治,名義上都屬於巴格達的哈里(伊斯蘭教政教合一的領袖)統治。

3、伊斯蘭教也是分教派的:遜尼派——伊斯蘭教第一大派。什葉派——第二大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凰涅天下(GL)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凰涅天下(GL)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2章 伊本遊記(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