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

第39章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

在楊嗣昌的眼中,這條道路彷彿延展至天際,漫長而未知,每一步都踏在未知與挑戰之上。經商的誘人碩果雖誘人,卻僅是遙遠彼岸的一抹亮色,眼前橫亘的,是藩王們那座難以逾越的峻岭。

如何讓這些自幼便沐浴在尊貴與安逸之中的藩王們,心甘情願地踏上這條前所未有的變革之路?這不僅是楊嗣昌心頭縈繞不去的難題,更是整個大明王朝上空揮之不去的陰霾。

藩王們,宛如被精心雕琢的玉石,習慣了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中靜享歲月,談及讓他們投身世事,親力親為,無異於要求魚兒躍上陸地,其難度可想而知。更遑論要他們放下身段,以商賈之姿,自食其力,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這浩瀚的皇族之中,雖有龍驤虎步、才華橫溢之輩,卻也不乏那些被歲月溫柔以待,未諳世事艱辛的柔弱之軀。對於後者而言,未來的道路更顯崎嶇,他們該如何在這變革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成為了一個亟待解答的謎題。

至於朱由檢,這位大明的掌舵者,他的心中或許正編織著更為宏大的藍圖,對於藩王們的個體命運,雖非全然不顧,卻也難以逐一細究。在他的視野里,更多的是如何引領整個帝國穿越風雨,駛向更為光明的彼岸。而那些關於藩王們的細微考量,便如同航行中的浪花,雖不可或缺,卻終究要融入那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之中。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萬物皆遵循著古老而殘酷的法則——優勝劣汰,強者恆強,弱者則悄然淪為時代的塵埃,鋪就通往輝煌的道路。朱由檢,這位帝王,心中明鏡高懸,深知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唯有以卓越之姿,方能屹立潮頭,成為時代的弄潮兒;而懈怠與平庸,終將被洪流淹沒,化作他人成功的基石。

「楊閣老,變革的鐘聲已響徹雲霄,其勢洶洶,非比以往任何一場硝煙瀰漫的戰役所能比擬。」朱由檢的聲音,在空曠的御書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與決絕。他深知,即將掀起的改革風暴,將如狂風驟雨般席捲整個朝廷,乃至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態,其影響之深遠,足以改寫歷史的篇章。

收回封地,這一前所未有的壯舉,宛如一柄雙刃劍,既是對舊有秩序的勇敢挑戰,也是對未知未來的大膽探索。朱由檢的目光穿透重重迷霧,直視那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心,心中既有對未知的忐忑,更有對變革成功的渴望。

楊嗣昌,這位飽經風霜的老臣,踏出御書房的那一刻,心中五味雜陳。他低聲自語,聲音中夾雜著震驚與無奈:「陛下之心,已決如鐵石,此舉實乃驚世駭俗,恐將引發前所未有的動蕩。」言罷,他搖了搖頭,步伐沉重地邁向未知的前路,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在這場即將席捲而來的風暴中,保全自身,更助陛下一臂之力。

而朱由檢,則靜靜地站在御書房的窗前,凝視著遠方,心中既有對楊嗣昌等臣子反應的預料,也有對改革成功后的無限憧憬。他深知,這條道路註定布滿荊棘,但他已別無選擇,只能一往無前,用智慧與勇氣,書寫屬於自己的時代傳奇。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悄然流逝。

朱至澍,這位手握重兵的王爺,似乎還沉浸在自我構築的夢幻泡影之中,未覺風暴將至的凜冽。他的心,已化作馳騁疆場的野馬,昔日的壯志豪情,在權力的溫床中悄然蛻變,化為了對自由與領土無盡的渴望。

他夢想著向張獻忠發起最終一擊,誓要收復那片失去的封地,讓榮耀與輝煌再次照耀於他的名姓之上。然而,在這雄心勃勃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對時局判斷的盲目與對風險的無視。

與此同時,魏雲凡的心境卻截然不同。自貢之地,對他而言,不僅是財富與聲望的源泉,更是對現實深刻洞察的試煉場。他深知,私蓄兵馬,猶如懸於頭頂的利劍,隨時可能引來滅頂之災。

數度苦口婆心,魏雲凡試圖喚醒朱至澍的理智,勸他向朝廷坦誠軍力,以求自保。但復仇的火焰在朱至澍胸中熊熊燃燒,讓他無暇他顧,更不願在即將觸及的勝利前停下腳步。

「王爺啊,您當知,手中兵馬,非但為戰,亦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向朝廷明示,方能避禍趨福,保我等周全。」魏雲凡的話語,字字懇切,透露出對大局的深思熟慮與對王爺的深切關懷。

在這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選擇都如同棋盤上的一子,牽一髮而動全身。朱至澍與魏雲凡,各自懷揣著不同的信念與夢想,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即將迎來命運的裁決。

朱至澍的聲音低沉而飽含滄桑,彷彿穿越了往昔的風霜,直抵人心:「你可還記得,昔日赴京之路,孤是如何孤軍奮戰,而你等又是如何冷眼旁觀?那份寒心,至今猶在胸膛回蕩。」

「如今,孤已非池中之物,手握重兵,難道還要重蹈覆轍,將這一切拱手讓與那高高在上的朝廷?」他的話語中,既有不甘,亦含憤慨,彷彿每一字都重若千鈞,敲擊著空氣,迴響在空曠的大殿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回憶如利刃,無情地割裂著過往的幻想。皇帝未曾伸出援手,反而讓孤的家族遭遇了滅頂之災,王妃與無辜的子嗣,皆成了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這份痛,刻骨銘心,怎能輕易忘懷?

「朱由檢啊朱由檢,你的冷漠,你的無情,孤銘記於心。曾以為天能佑我,地能載我,到頭來,方知唯有自己,才是最堅實的依靠。」朱至澍的眼中閃過一抹決絕,那是對命運的抗爭,也是對自我力量的覺醒。

他深知,藩王的俸祿早已成為空談,皇帝的心中,或許早已沒有了他這個邊緣王爺的位置。這份被遺忘的孤獨,比任何物質上的匱乏都更為刺骨。

「無需多言,孤心已決。」他的話語簡短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朱至澍深知,未來的路,無論多麼艱難,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走。傭兵自重,或許是他在這亂世中唯一的生存之道,甚至,他已開始幻想,若能徹底擺脫朝廷的束縛,那將是何等的自由與暢快。

正當朱至澍麾下兵馬蓄勢待發,欲對張獻忠的勢力展開雷霆一擊之際,天際忽降一道驚雷般的聖旨,如同寒冰刺骨,瞬間讓諸藩王的世界天旋地轉,震驚之情溢於言表。

這道旨意,宛如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命令所有尊貴的藩王即刻返京,並需將手中緊握的土地控制權悉數歸還於朝廷,其意之決絕,令人心生寒意。

然而,習慣了錦衣玉食、權勢滔天的藩王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大多選擇了沉默以對,彷彿只要閉耳塞聽,便能逃避這不可抗拒的命運。他們內心深處,那份對既有財富的貪婪與不舍,早已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古訓拋諸腦後,沉溺於自我編織的夢幻泡影之中。

朱由檢,這位鐵腕帝王,給予了他們一個月的期限,既是寬容,亦是最後通牒,讓藩王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收拾行裝,面對這歷史的轉折。他允諾,若有藩王眷戀故土,不願遠離,亦可留駐封地,但前提是必須放棄對那片土地的所有掌控,將其歸還於國家之懷抱。

這道旨意,無異於一座無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壓在了每一位藩王的心頭,讓他們夜不能寐,日坐愁城。他們深知,這是對他們權勢與財富的終極審判,但那份對失去的恐懼與不甘,又讓他們猶豫不決,遲遲不願邁出那決定性的一步。

於是,在這一個月里,大明的疆土上瀰漫著一股壓抑而複雜的氛圍,藩王們或明或暗地抗爭、協商,試圖在絕望中尋找一絲轉機,卻終究難逃歷史的洪流,註定要在這一場權力與財富的洗牌中,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

在那靜謐而凝重的氛圍中,眾人宛如石雕,靜默地守候,目光中隱含期待與審視,只為一睹誰人膽敢挑戰皇權的威嚴,公然違抗那道不可逾越的旨意。

時光悠悠,一月之期,既非彈指即逝,亦非漫長難熬,它悄然無聲地滑向終點,如同夜空中最不起眼的流星,劃過歷史的天際。

「駱卿,可有駱養性的消息傳回?」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曠的御書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駱養性躬身立於案前,面色凝重地回稟:「回陛下,至今未有絲毫音訊,彷彿石沉大海。」

朱由檢輕輕放下手中的奏疏,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意,輕嘆道:「看來,這群人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啊。」

言罷,他目光如炬,決然下令:「即刻傳朕旨意,務必將蜀王安然帶回京師,不得有誤。」

駱養性聞言,眉頭微蹙,似有疑慮:「陛下,若蜀王殿下執意不從,臣當如何應對?」

「哼,蜀王若是不識時務,不願歸來,那便以禮相待,以力相迎。」朱由檢的聲音中透出一股不容違抗的堅決,「若必要之時,即便是綁,也要將他安全帶回。」

隨後,他輕輕一揮衣袖,彷彿拂去塵埃,又似在部署一場無形的風暴:「傳朕旨意,召李定國將軍覲見。」

隨著旨意的傳達,李定國踏入御書房,步伐穩健,卻難掩面上的驚訝之色。他深知,今日之召見,非同小可,必有重大事宜需他親自應對。

朱由檢望著這位忠誠的將領,心中暗自思量,自己從未如此正式地召集朝臣,今日之舉,預示著朝堂之上即將掀起一番波瀾。而他,作為這艘巨輪的掌舵者,必須引領著它穿越風雨,駛向未知的彼岸。

李定國立於殿前,風帶起他衣袂輕揚,耳畔迴響著大明皇帝朱由檢那沉穩而威嚴的聲音:「李定國,朕欲委你重任,前往蜀地,執掌蜀王之兵馬,使其歸入我大明鐵騎之下,共築河山。」

他躬身領旨,心中卻似翻江倒海,五味雜陳。這不僅僅是權力的交接,更是忠誠與信念的考驗。若有一日,聖命之下需征伐昔日袍澤,張獻忠之名橫亘心間,他能否揮劍相向?這份抉擇,如同千斤重擔,壓得他心頭沉甸甸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過往的思緒如走馬燈般在腦海中掠過,卻始終未能尋得一絲答案。而今,皇帝一語定乾坤,為他指明了前路。

「愛卿勿慮,朕知你忠勇,此行不過是整合軍力,共謀大計,非有他意。」朱由檢彷彿看穿了他的心思,適時地給予寬慰,言辭間透露出對李定國的信任與期待。

聞言,李定國心中大石稍落,再次躬身,聲音堅定:「臣,領旨謝恩!」這一次,他的回答中少了些許猶豫,多了份決絕與擔當。

隨後,駱養性與李定國並肩踏上了前往自貢的征途,兩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漸漸拉長,彷彿預示著一段新的歷史篇章即將開啟。

而遠在蜀地的朱至澍,正沉浸在往昔輝煌的夢魘之中,未曾料到,自己嘔心瀝血打造的軍隊,最終竟成了他人手中的利劍。這份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同冬日裡的寒風,刺骨而冰冷,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與不甘。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他的命運,似乎已被無形的絲線悄然牽引,向著未知的深淵滑落。

當駱養性與李定國風塵僕僕地抵達自貢城下,夜色已悄然為這座古城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紗幔。城門緊閉,猶如鐵壁銅牆,將一切外來的喧囂與窺探拒之門外。朱至澍立於城樓之上,目光如炬,卻難掩心中的波瀾起伏。

「陛下聖諭,特召蜀王殿下入宮覲見。」駱養性的聲音穿透夜色,沉穩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鎚,敲擊在朱至澍的心房。

錦衣衛的身影在昏黃的燈火下拉長,他們如影隨形,靜默而威嚴,彷彿是皇帝意志的化身,無聲地宣告著不可抗拒的權威。這突如其來的召見,讓朱至澍的心湖泛起了層層漣漪,既有對未知命運的忐忑,也有對過往忠誠與仇恨交織的掙扎。

他深知,錦衣衛的每一次出動,都非比尋常,背後往往隱藏著帝王深沉的考量與不可言說的秘密。這份突如其來的旨意,無疑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是解脫的契機,也可能是覆滅的預兆。

朱至澍在城樓上徘徊,每一步都似重逾千斤。放他們入城,意味著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防線將瞬間瓦解,那些關於復仇、關於權柄的夢想,或許都將化為泡影;而拒絕,則無異於以卵擊石,面對著錦衣衛的冷酷與皇帝的威嚴,自己的性命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都可能懸於一線。

夜色更濃,星光與燈火交織出一片複雜的心境圖。朱至澍閉目沉思,心中如同翻湧的江海,難以平息。他深知,這一抉擇,不僅關乎個人的榮辱生死,更牽動著無數人的命運與未來。在這歷史的洪流中,他能否找到那條既不負皇恩,又能保全自身與家族的道路?一切,都顯得那麼撲朔迷離,又那麼迫在眉睫。

朱至澍立於城樓之上,棋局未終,心緒卻已紛亂如麻。夜風輕拂,似乎也帶不走他心中的那份沉重與不決。

「王爺,時機已至,城門一開,皇恩浩蕩,既可保全蜀地安寧,亦能彰顯王爺之忠。」魏雲凡低聲進言,眼中閃爍著對權勢與富貴的渴望。他深知,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唯有審時度勢,方能全身而退。

然而,魏雲凡的算盤打得響亮,卻未曾觸及朱至澍內心深處的執著與傲骨。他並非貪生怕死之輩,更不願將祖輩浴血奮戰得來的基業,輕易拱手讓人。

時光在靜默中緩緩流逝,兩日之期轉瞬即逝,而蜀王府內,卻是一片壓抑的沉寂。朱至澍的目光,穿越了重重宮牆,彷彿能望見那遙不可及的京城,以及那背後隱藏的風雲變幻。

「孤意已決,兵權在手,方能護我蜀地子民周全。」朱至澍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從胸膛中迸發而出,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吾輩豈能因一己之安危,而置萬民於水火?即便前路荊棘密布,孤亦要堅守到底,絕不成為他人手中任意擺布的棋子。」

魏雲凡聞言,臉色微變,他深知這位王爺的脾性,一旦決定,便難以更改。他試圖再作最後一番努力:「王爺,駱養性之威名,您非不知。抗旨不遵,無異於自掘墳墓。我等雖非貪生怕死之徒,但若能以智取勝,何必以卵擊石?」

朱至澍輕輕搖頭,嘴角勾起一抹苦澀的笑意:「雲凡啊,你只見眼前之利,卻未窺世間大義。孤雖不才,卻也知『士可殺不可辱』之理。若真有那麼一日,需以孤之血,祭我大明之旗,孤亦無怨無悔。」

言罷,他轉身步入內室,留下魏雲凡一人立於原地,望著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蜀王府的夜空,依舊星光璀璨,卻不知能否照亮這位王爺前行的道路,讓他在這亂世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堅持與榮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章 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