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復仇之火熊中燃,主動出擊奪回來

第36章 復仇之火熊中燃,主動出擊奪回來

朱由檢輕輕頷首,眼中閃爍著滿意的光芒,李定國此刻已全然歸心,再無二志。

大明的未來,因有了這員猛將的鼎力相助,彷彿披上了一襲堅實的鎧甲,諸多戰事,皆可高枕無憂。

「愛卿平身,隨朕漫步園中,共賞這大好春光。」朱由檢的聲音溫和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拒絕的威嚴。

李定國聞言,心中涌動著複雜的情感,既有對皇恩浩蕩的感激,也有對過往的幾分感慨。

他緩緩起身,目光中閃爍著堅定與決絕,彷彿已將所有過往的恩怨情仇,都化作了前行的動力。

「皇上,末將心中尚有一事掛懷,那張獻忠……」李定國終是忍不住開口,提及那個讓他愛恨交織的名字。

雖恨其背信棄義,但念及往昔情分,終究難以釋懷。

朱由檢聞言,神色微斂,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似是在權衡利弊,又似是在回憶往昔。

「我大明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國力尚未恢復,而蜀中之地,山川險峻,張獻忠據守其中,實乃易守難攻之勢。」

他緩緩說道,語氣中既有無奈也有決斷,「暫且讓他在那裡安身立命吧,待我大明國力強盛之日,再行定奪。」

李定國聞言,心中雖有波瀾,卻也明白皇上的深謀遠慮。

他暗暗點頭,決定將這份複雜的情感深埋心底,化作對大明的無限忠誠與對勝利的渴望。

於是,兩人並肩而行,踏過青石小徑,穿過花團錦簇,彷彿一切煩惱都隨著春風消散。

在這片刻的寧靜中,大明的未來,似乎也在他們的腳下悄然鋪展,充滿了希望與光明。

不,朱由檢豈能坐視張獻忠肆虐而不顧?他心中燃著一團不滅之火,誓要尋覓那決定性的一擊,將張獻忠的囂張氣焰徹底撲滅,讓其再無東山再起之可能。

在他眼中,放任便是養虎為患,唯有雷霆手段,方能永絕禍根。

張獻忠或許以為自己是那風中勁草,百折不撓,卻不知朱由檢已暗自布下天羅地網,誓要將這亂世之火,以烈火烹油之勢,一舉焚滅。

他心中盤算,讓張獻忠多蹦躂幾日,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待時機成熟,便是其末日降臨之時。

而此刻,朱由檢的目光穿越了眼前的紛擾,聚焦於大明王朝的根基之上。

他深知,要重振河山,首要之務便是肅清朝綱,蕩滌那些貪腐蠹蟲,讓清風正氣重歸朝堂。

這是一場無聲的戰役,卻關乎大明的生死存亡,他必須步步為營,謹慎前行。

隨著朱由檢的一步步改革,大明彷彿被一股新生的力量所喚醒,每一寸土地,每一顆人心,都悄然發生著變化。

他心中勾勒的藍圖,漸漸清晰——那是一個國泰民安、百業興旺的理想國度,是他與萬千子民共同的憧憬與嚮往。

這是一場漫長的征途,充滿了未知與挑戰,但朱由檢的心中充滿了堅定與希望。

他相信,只要持之以恆,那份深藏於心的夢想,終將照進現實,成為大明新的輝煌篇章。而他,也將被歷史銘記,作為那位引領大明走向新生的英明君主。

夜幕低垂,寒風細語,似乎在訴說著世間的不平與哀愁。

在這片蒼茫的天地間,農民起義的烽火,如同野火燎原,映照出底層民眾無盡的苦難與掙扎。

他們,本是躬耕于田疇的樸實子民,卻因飽受欺壓與剝削,被迫踏上了一條以血淚鋪就的抗爭之路。

朱由檢,這位身居九五之尊的帝王,心中卻裝著萬民的疾苦。

他深知,若要根治這亂世之源,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紙詔書所能及,而是需從根源處著手,拔除那些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毒瘤。

這是一條荊棘密布、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但他,卻已決心踏上,誓要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皇爺,夜色已深,寒氣侵骨,還請移駕回宮,龍體安康,方為社稷之福。」

王承恩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夜色中顯得格外溫婉而急切,他深知自家主子的脾性,卻也難掩心中的憂慮。

然而,朱由檢的目光卻穿透了重重夜色,彷彿能洞察世間萬物。「

承恩啊,若朕只蜷縮於這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又如何能親眼目睹民間疾苦,體察民情?唯有親身涉足,方能感同身受,方能制定出真正利國利民之策。」他的語氣堅定而深沉,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難道,皇爺真的打算離開這安全的避風港,踏入那未知而危險的世界嗎?王承恩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既有對主子的敬佩與擔憂,也有對未知命運的忐忑與不安。

但他深知,自己所能做的,便是緊緊跟隨在皇爺的身邊,無論前路如何坎坷,都將不離不棄。

於是,兩人一前一後,踏入了茫茫夜色之中,向著那未知而充滿挑戰的未來邁進。

他們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堅毅與孤獨,彷彿是在為這亂世之中,尋找著一絲光明與希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承恩深諳崇禎帝朱由檢的心緒,高迎祥的陰影未除,帝王的眉頭便難以舒展。

宮牆之外,風起雲湧,每一步踏出都似踏在未知的刀鋒之上,安全二字,此刻顯得尤為奢侈。

「人活一世,所求為何?」朱由檢的話語突兀而深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人深思,卻讓王承恩與李定國二人一時語塞,相視而望,眼中滿是迷茫。

「奴婢愚鈍,只知盡心竭力,護皇爺周全。」

王承恩躬身答道,聲音里透著不容置疑的忠誠與純粹,於他而言,人生的意義便在於這份無悔的守護。

李定國聞言,目光穿越宮闕,彷彿已望見那遙遠的和平圖景,他緩緩開口:「我之所願,乃天下蒼生得以安居樂業,世間再無烽火連天,只余炊煙裊裊,歲月靜好。」

朱由檢輕輕點頭,目光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堅定與希望,他望向李定國,語氣中滿是鼓舞:「定國之言,正合朕心。那一日,定會到來,吾輩當共力以赴,使我大明國富民強,戰火自此成為歷史的塵埃。」

戰火,是那國家傷痛的歌謠,唯有將其徹底埋葬,方能迎來真正的繁榮與安寧。

而實現這一切的鑰匙,無疑在於國家的強盛與人民的富足。

這是一場漫長而艱巨的征途,但在這條路上,他們已誓不言敗,攜手前行。

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下,三人悠然踱步,步伐中卻藏著各自的心事重重。其中一人,朱至澍,他的身影顯得格外焦躁不安,彷彿被無形的鎖鏈束縛,卻又急於掙脫。

「孤,已無法再忍耐這漫長的等待。復仇之火,在胸中熊熊燃燒,勢必要將張獻忠的陰霾一掃而空。」

在驛館幽深的院落里,朱至澍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數日的沉寂終於在這一刻爆發。

皇帝的沉默,如同冬日裡厚重的雲層,遮蔽了所有的希望之光。

他深知,自己這一脈與皇權的血緣紐帶已日漸稀薄,對於是否能動用兵戈對抗張獻忠,皇帝的意圖成了他心中最大的謎。

「王爺,依微臣之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魏雲凡輕聲進言,眼中閃爍著狡黠與算計,卻也難掩對朱至澍的忠誠與依附。

「正是如此,孤要親自奪回失去的一切,讓那些背叛與傷害,成為過往雲煙。」

朱至澍的雙眼猛然一亮,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妻兒的血海深仇,如同鋒利的刀刃,時刻提醒著他不可懈怠。

蜀地,那是他的根,他的魂,怎能輕易拱手他人?在這片土地上,他要重新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而魏宇凡,一個善於察言觀色、攀附權貴的角色,他深知,即便朱至澍如今看似落魄,但其身上流淌的依然是皇家正統的血液,這份尊貴與潛力,足以讓他甘願俯首稱臣,誓死追隨。

於是,三人之間的空氣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點燃,復仇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燒,誓要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掀起一場風雲變幻的較量。

在那浩瀚無垠的天下,王爺之尊,猶如繁星點點,各自在其封地內熠熠生輝,然其確切之數,卻如霧裡看花,難以一一細數。

但於這風雲變幻之際,若能得一位王爺垂青,自是平步青雲、富貴可期之夢,令人心馳神往。

魏雲凡心中暗自盤算,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他深知,若能緊緊依附於這位王爺的麾下,那榮華富貴的生活,豈不是如探囊取物般輕易?這念頭如同烈火烹油,讓他心潮澎湃,彷彿那輝煌燦爛的未來已觸手可及,正溫柔地向他招手。

「王爺在上,微臣家中雖無萬頃良田,卻也薄有資產,足以支撐起招募勇士、擴充軍備之需。」

魏雲凡躬身行禮,言辭懇切,字裡行間透露出對王爺事業的忠誠與支持。

朱至澍聞言,雙眸頓時亮如寒星,周身散發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勃勃生機。

錢財,正是他目前最渴求之物,有了它,東山再起、重振雄風便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好個魏雲凡,你之忠誠與才幹,孤已盡收眼底。他日若大事得成,你便是孤不可或缺的軍師,共享這天下繁華!」

朱至澍的話語鏗鏘有力,透露出對魏雲凡的高度認可與期待。

魏雲凡聞言,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得償所願的喜悅,也有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堅定。

他知道,自己距離那夢寐以求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在這權力的遊戲中,他已悄然布下了自己的棋子,靜待時機成熟,一舉定乾坤。

朱至澍旋即離開紫禁城,隨魏雲凡歸鄉。

此回他朱至澍必欲於大明聲名遠揚,威嚇諸路諸侯。朱至澍未曾料到的是,魏雲凡不過是欲借其名聲謀取私利。

魏雲凡老謀深算,欲使魚兒上鉤,自是要拋出誘人之餌。此餌必具強大吸引力。多年來,魏雲凡擁有眾多土地,且皇帝又欲推行土改,將土地分予農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土地於己手猶如燙手山芋,須儘快脫手。脫手之後,尚可賣朱至澍一個人情。在這遠離京城之地,自己亦可稱一人之下了。

魏雲凡,憑藉其往昔的威望與智慧,如同春風化雨般迅速盤活了沉睡的土地,不僅順利將廣袤的田產轉化為堅實的後盾,更為朱至澍精心編織了一支兩千餘人的精銳之師。

這支隊伍,雖非浩瀚如海,卻已足夠成為朱至澍手中一把鋒利的劍,鋒芒初露。

朱至澍,心懷壯志,率領著這支新生的力量,踏上了征途。

他們的步伐堅定而有力,如同歷史長河中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

經過一番周密籌劃與迅捷行動,自貢城在不經意間已落入其掌握之中,彷彿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盛宴,悄然拉開序幕。

城中百姓,久聞蜀王歸來的消息,心中那份對故主的思念與敬仰如潮水般涌動。

城門洞開,歡聲笑語中,他們自發地走出家門,以最質樸的方式——夾道相迎,為這位歸來的王者獻上最誠摯的祝福與擁戴。

那一刻,自貢城彷彿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溫暖,重煥生機。

而此刻的張獻忠,正深陷於成都府的繁雜事務之中,難以自拔。

他初入蜀地時的雷霆手段,雖一時震懾四方,卻也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創傷。

蜀王府的糧倉空空如也,無法支撐他龐大的軍隊,更遑論安撫民心。

於是,賦稅之重如泰山壓頂,讓本就飽受戰火蹂躪的蜀中百姓雪上加霜,生活更加苦不堪言。

在這場權力與生存的較量中,每個人都在為了各自的信念與未來而奮力掙扎。

而朱至澍的每一步行動,都似乎在無聲地宣告著:屬於他的時代,正悄然降臨。

朱至澍的翩然而至,宛如一縷曙光穿透蜀地厚重的陰霾,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心中悄然生出了幾分期盼與慰藉。

然而,這位王爺的肩上,卻承載著與民眾期望不相稱的重擔——面對張獻忠那如日中天的軍勢,他手中的兵力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宛若螢火之光,難與皓月爭輝。

深知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朱至澍深思熟慮后,做出了一個既無奈又充滿智慧的抉擇——休養生息,靜待時機。他深諳,唯有先固根本,方能圖謀后動。

於是,一封封催討俸祿的密函悄然啟程,穿越千山萬水,向著那遙不可及的京城飛去,它們承載著王府的生計,更寄託了朱至澍對朝廷的一絲微薄希望。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與人開些不大不小的玩笑。正當朱至澍滿懷期待之時,紫禁城內,一場關乎國運的變革正悄然醞釀。

崇禎帝朱由檢,這位勤勉卻命途多舛的天子,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毅然決定將改革的鋒芒指向了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藩王們。

他深知,要徹底根除土地兼并的頑疾,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就必須從藩王手中奪回那些被私占的廣袤良田。

對於朱至澍而言,成都府的失守雖痛,但王爺的身份與那份世代相傳的俸祿,卻是他最後的尊嚴與依靠。

他向朝廷伸手,本是情理之中,亦是無奈之舉。可朱由檢的心中,卻另有乾坤。二十幾位藩王同時伸手,那不僅僅是銀兩的流失,更是對國庫的一次沉重打擊,更是對改革決心的巨大考驗。

於是,這位鐵腕天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所有請求。他深知,這一步雖艱難,卻是勢在必行。

因為,在他心中,有著比個人情感更為宏大的願景——一個不再有土地兼并,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的大明江山。

而對於朱至澍來說,這突如其來的拒絕,無疑是在他本已艱難的路上,又添了一塊絆腳石。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無法阻擋時代的洪流。

在這場錯綜複雜的權力與利益的博弈中,每個人的命運,都已被悄然編織進了一張巨大的網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章 復仇之火熊中燃,主動出擊奪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