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欲求增援保萬全,絕境之中開生路

第19章 欲求增援保萬全,絕境之中開生路

孔有德的心底早已預見了這一日的輪廓,卻未曾料想,命運之筆竟如此急促,提前將這幅畫卷鋪展在他眼前。

此刻的他,宛如置身於皇太極布下的棋盤之上,步步為營,每一著皆隱含玄機,既是對其忠貞與才智的考驗,亦是個人膽略與智謀的極限較量。

皇太極之意,恰似夜幕中最璀璨的明星,雖遠而難以企及,卻引得眾人仰望探索其背後之奧義。

這份深意,令孔有德即便洞若觀火,也不得不俯首順承,蓋因在這廣袤無垠的土地上,任何違逆皆如滄海一粟,渺小不堪。

多爾袞,那位勇猛無畏的虎將,見狀挺身而出,其聲如雷貫耳,字字鏗鏘:「大汗,末將願率麾下一萬鐵騎,披堅執銳,誓破重圍,為大汗分憂!」

此言猶如戰鼓之聲,激蕩人心,使即將面臨的挑戰更增幾分悲壯與豪氣。

此情此景,非僅軍事之籌劃,更是權謀與智略、忠義與膽魄交織而成的一曲華章。

孔有德望著多爾袞那毅然決然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對未卜前途的憂慮,亦飽含對同袍共赴艱險的信任之情。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孔有德深知,在這風雨飄搖之際,唯有同舟共濟,方能共克時艱。

孔有德深知,無論前路如何崎嶇,只要眾人齊心協力,便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正如《左傳》所云:「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只有團結一致,方能共克時艱。

皇太極的眼眸深邃,宛如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辰,閃爍著沉思的光芒。

片刻的靜默,使得周遭的空氣彷彿凝固,靜得只能聽見心跳的聲音。

「大汗,請賜我一線生機,讓我以戴罪之身,再赴疆場,誓要贖回前恥。」

多爾袞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他深知,這不僅是請求,更是對自己命運的最後一次押注。

戰意,如同被狂風驟雨喚醒的野火,在多爾袞胸中熊熊燃燒。

前次的挫敗,非但未讓他心灰意冷,反而激起了他更為熾烈的鬥志——他堅信,若再交鋒,必能扭轉乾坤。

皇太極緩緩開口,語氣中既有威嚴又不失慈憫:「此番非為爭一時之勝,乃要洞悉敵之虛實,深諳其行軍布陣之道。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此行,不在於速勝,而在於拖延,於無形中探明對手之底細。」

多爾袞聞言,雙眸一亮,彷彿夜空中最耀眼的流星劃過,他躬身行禮,聲音中滿是決絕與忠誠:「大汗英明,多爾袞定不負所托,以拖延之策,探明敵情,為我大清之輝煌,再添一磚一瓦。」

這一刻,君臣心意相通,無需多言,一場精心策劃的智謀較量,已在無聲中悄然拉開序幕。

多爾袞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下漸漸遠去,踏上了那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誓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大清王朝書寫新的傳奇篇章。

夜幕低垂,星辰隱現,孔有德在一名輕步細語的侍女引領下,悄然步入了皇太極那幽深而莊嚴的書房。

室內燭光搖曳,映照出皇太極那張輪廓分明、神色莫測的臉龐,彷彿每一絲光影都承載著權謀與決斷的重量。

「微臣孔有德,拜見大汗,願大汗福澤綿長,威震四方!」他躬身行禮,言辭間既顯恭敬又不失分寸,深知自己身為大明降將,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以免觸怒這位草原上的雄鷹。

皇太極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在孔有德身上掠過,那眼神中既有不屑,亦藏著幾分複雜的情緒。

他深知,這些漢人將領雖歸順於他,但骨子裡那份對故國的忠誠與不甘,如同暗流涌動,難以徹底平息。

「明日,多爾袞將率我精銳之師,與明朝將領決一死戰。你,孔有德,需即刻前往,尋那劉總兵,贈予黃金萬兩,務必說服其行裡應外合之策,一舉殲滅那天雄軍。」

皇太極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鎚,敲擊在孔有德的心頭。

孔有德聞言,心中雖有千般不願,萬般無奈,卻也只得強壓下所有情緒,畢恭畢敬地應承下來:「微臣領命,定不負大汗所託,誓要促成此事,為大清江山盡忠竭力。」

夜色愈深,書房內的對話也隨之結束。孔有德緩緩退出,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自己已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每一步都需謹小慎微,方能在這亂世之中,求得一線生機。

而皇太極的威嚴與冷酷,也讓他更加明白,在這權力的遊戲中,唯有忠誠與實力,才是立足之本。

正如《三國演義》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唯有順應天時,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孔有德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心中五味雜陳。他意識到,自己正引領著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每一步都踏在同胞的血肉之上,那份沉重與痛楚,猶似巨石壓心,令人難以喘息。

但回首來時路,已是荒蕪一片,無路可退,唯有前行,方能覓得一絲希望之光。正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孔有德深知,自己已不再是一個單純追求功名利祿的將領,而是被時代的洪流捲入了更加複雜的漩渦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這條不歸路上,他必須學會在矛盾與掙扎中尋找平衡,即使心中千瘡百孔,也要咬牙前行。

自皇太極的營帳中步出,孔有德裹緊了單薄的衣襟,寒風如刀割般穿透衣縫,直刺骨髓,令他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四周,除了凜冽的北風與無垠的蒼涼,再無半點暖意可尋。

他的心中,亦如這關外的天地,空曠而冰冷,彷彿連記憶都被這嚴寒凍結。

《古詩十九首》云:「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曾經,他以為的榮耀與歸屬,在這片荒涼之地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身邊,沒有爐火,沒有親人的低語,更沒有那熟悉而遙遠的家鄉氣息來慰藉這漂泊的靈魂。

他需要的,或許不僅僅是一件禦寒的衣物,更是一份歸屬,一份能讓心靈得以棲息的安寧。

回望過往,明軍的鐵騎曾讓他心生畏懼,但那是否真的是他選擇這條不歸路的理由?夜深人靜時,心中的疑惑如同這關外的寒風,一次次地侵襲著他。

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對手的堅韌,還是內心深處那份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在無聲中撕扯著他的意志?

腳下的草地,雖生機盎然,卻掩蓋不了這片土地上的滄桑與孤寂。

與紫禁城的繁華似錦相比,這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原始、那麼殘酷。孔有德漫步其間,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記憶的碎片上,那些關於家、關於夢想、關於選擇的片段,在腦海中交織成一幅幅模糊而又清晰的畫面。

他迷失了,在這漫長而寒冷的歲月里,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自我。

但在這無盡的迷失中,或許正隱藏著某種覺醒的力量。

他開始思考,開始質疑,也開始尋找——尋找那份能讓他重新站起來的信念,尋找那個能讓他心靈得到真正歸宿的地方。

在那遙遠的時代,那個輝煌一時的王朝與國度,曾是他心中無盡的嚮往與摯愛,如今卻已分道揚鑣,踏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命運軌跡。

記憶中,那些並肩作戰的老友,如同幻影般一一浮現於眼前,正當他欲啟唇相喚,那些身影卻又如晨霧般消散,只留下一片空茫與寂寥。

此時此刻,孔有德不禁吟誦起杜甫的詩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在這無邊的天地間,他就像一隻孤獨的鷗鳥,漂泊不定,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歸宿。

皇太極的智謀與手腕,猶如寒夜中的利刃,讓人不寒而慄,寒意直透脊背。

孔有德深知,在這權力的棋盤上,每一子都落得驚心動魄,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正如《左傳》所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他心中暗自盤算,若有人能在這混沌中倒戈相向,或許還能為他爭取到一線生機;但若無人願意背離舊路,與他並肩,那等待他的,將是無盡的黑暗與絕望,更甚者,是背負著千古罵名,在恥辱與背叛中走向終結。

思緒紛飛間,前路愈發狹窄,彷彿每一步都踏在了懸崖邊緣。

就在這時,一名小廝悄然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手持一柄古樸的油紙傘,步伐匆匆,穿透了細雨蒙蒙的霧氣,徑直來到了他的面前。

這一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於這紛擾塵世中添了幾分寧靜與神秘,也似乎在預示著某種未知的轉折與希望。

孔有德的目光在小廝身上停留片刻,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愫,是絕望中的一絲慰藉,還是命運之輪悄然轉動的預兆?「老爺,這天際忽降瑞雪,銀裝素裹,您務必保重貴體,免受寒氣侵擾。」

小廝,昔日軍中一名驍勇武將,因武藝超群,得孔有德慧眼識珠,提拔至側,如影隨形,忠心耿耿。

孔有德凝視著紛飛的大雪,輕嘆道:「這雪,純白無瑕,若真箇漫天飛舞,直至世間萬物皆被其溫柔覆蓋,倒也是一番『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景緻。」

他的話語中,似乎蘊含了無盡深意,又似是對眼前景緻的單純感慨,讓小廝一時捉摸不透。

然而,小廝無需深究,他的世界里,只需緊隨孔有德左右,便是一片安寧。孔有德,便是他的天,為他遮風擋雨,指引方向。在他的心目中,孔有德無所不能,一切難題皆能迎刃而解。

但命運之輪,悄然轉動,小廝未曾預見的是,孔有德那看似堅不可摧的天空,正悄然醞釀著一場風暴。

孔有德心中,有千言萬語欲傾吐,卻礙於時局紛擾,身份所限,只能將那些沉重與憂慮深埋心底,化作一聲輕嘆,隨風飄散。

此刻的寧靜,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平和,而小廝與孔有德,正攜手步入這段未知而充滿挑戰的旅程。山海關下,戰鼓的餘音尚未完全消散,黃得功將軍身披榮耀之光,引領著天雄軍的鐵騎,踏過硝煙瀰漫的戰場,凱旋而歸。

他的歸來,如同春日裡的一縷暖陽,瞬間照亮了關內每一寸土地,驅散了連日來的陰霾。

關內,歡聲雷動,喜慶的紅綢與燈籠交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每一道光芒都映照著大明子民心中的喜悅與自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輝煌,更是民族精神的一次覺醒,它如同烈火般點燃了每個人心中的鬥志與希望。

將士們,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對勝利的渴望,也是對未來征途的無限憧憬。

他們不再滿足於現狀,不再滿足於僅僅守住這一方天地,他們的心,早已隨著戰馬的奔騰,跨越了千山萬水,直指那遼闊無垠的草原深處,誓要將皇太極的勢力連根拔起,讓大明的旗幟在每一寸失地上高高飄揚。

在他們看來,博弈的微妙與複雜,遠不及手中刀槍的直截了當。

他們不懂那些迂迴曲折的策略,只知道,當家園受到侵犯,當親人遭受苦難,唯有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方能彰顯大明男兒的錚錚鐵骨與不屈傲骨。

那些曾經被侵略者踐踏的城池,每一磚一瓦都銘記著恥辱與傷痛,而今,它們正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天雄軍的鐵蹄將它們從黑暗中解救出來,重新沐浴在自由與光明的懷抱之中。

黃得功的歸來,不僅是一場軍事勝利的象徵,更是大明王朝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每一個大明男兒的心中,都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那是對勝利的執著追求,也是對家國天下的深情厚誼。

他們相信,只要心手相連,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達不到的遠方。「黃將軍麾下的天雄軍,果真是英勇非凡,令人嘆服。」

盧象升的話語中透露出由衷的讚歎,眼神中閃爍著對這支鐵血之師的敬佩。

「此言差矣,皆是陛下聖明之治,方能孕育出如此令建奴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

黃得功謙遜地回應,言辭間難掩對朱由檢深邃智慧與非凡膽識的欽佩。

他深知,若非陛下力排眾議,銳意改革,天雄軍焉能有今日之輝煌戰績,震懾敵膽?

盧象升聞言,心中不禁泛起漣漪。他對於朱由檢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往昔那個面對失地選擇沉默,屢屢退讓,易被讒言所惑的形象之上。

未曾想,世事如棋局局新,陛下竟能在逆境中蛻變,展現出如此非凡的領導力與決心,引領大明走向新的輝煌。

「陛下……當真已非往昔可比。」盧象升輕聲感慨,心中那份對君主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他意識到,眼前的局勢,乃至整個大明的命運,皆因這位年輕帝王的覺醒與奮鬥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雄軍的赫赫戰功,正是朱由檢勵精圖治、勇於擔當的最好證明。恰似《詩經》所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而今,大明卻在艱難中展現出中興的曙光。

盧象升心中明鏡似的,深知黃得功麾下的天雄軍,乃是一柄直插雲霄、唯皇命是從的利劍,其行止間不受世俗羈絆,獨享一份超脫於常規軍令之外的傲然。

黃得功,此人胸襟寬廣,識大體,故而在與盧象升的對話間,語氣平和,宛如春日暖陽,無絲毫戾氣。

兩人的交談,彷彿是兩江清流交匯,自然而又深邃。

「明日,多爾袞那廝,定當捲土重來,企圖再試鋒芒。」

盧象升緩緩言道,眸中閃爍著洞察世事的睿智之光,「然則,屆時天雄軍無需急於應戰,靜觀其變即可。」

黃得功聞言,眉宇間不禁閃過一絲疑惑,語氣中帶著幾分探尋:「此言何意?莫非有更深遠的考量?」

盧象升微微一笑,解釋道:「多爾袞,此人嗜戰成性,今日受挫,非但不會退縮,反而會更加激進。

他此番連續挑釁,實則意在試探天雄軍的深淺,摸清我軍虛實。正因如此,我才有意讓你按兵不動,以免過早暴露我軍底牌。」

一番話畢,盧象升的話語如同細雨潤物,不僅解答了黃得功的疑惑,更在無形中勾勒出了一場智謀與勇力交織的較量藍圖,讓周遭的空氣都似乎凝固,充滿了即將來臨的風雲變幻。

「黃得功由衷讚歎,眼中閃爍著敬佩之光,『盧元帥,您用兵之道,真乃神鬼莫測,令人嘆為觀止!』」

盧象升淡然一笑,目光深邃,彷彿已洞察戰局每一寸細微,「明日,僅需精銳三千,足矣。」

他的話語簡潔而有力,透露出對多爾袞心理的精準把握,以及對自身實力的絕對自信。

晨光初破曉,溫柔地拂過山海關的每一寸磚石,為這古老的關隘披上了一層金色的戰袍。關上的將士們,個個精神煥發,彷彿被晨光賦予了新的生命。

今日,將是他們一雪前恥、揚眉吐氣的輝煌時刻。他們的眼眸,在晨光中閃爍,猶如鷹隼般銳利,穿透薄霧,緊緊鎖定著前方,每一寸土地,每一絲動靜,都逃不過他們敏銳的感知。

空氣中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與期待,彷彿連風都屏息以待,見證這場即將到來的智勇較量。

盧象升立於高處,望著這一切,心中涌動著難以言表的豪情壯志。他知道,這一戰,不僅是對多爾袞的戰術挑戰,更是對大明將士信念與勇氣的終極考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他,已胸有成竹,只待明日,以少勝多,書寫下又一段傳奇篇章。

驟然間,戰鼓轟鳴,其聲如雷鳴般震撼九霄雲外,天地間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撼動。

多爾袞,這位鐵騎之王的身影,裹挾著無盡的肅殺之氣,率領著他的精銳之師,猶如狂風驟雨般向山海關疾馳而來,塵土飛揚中,盡顯其不可一世的威勢。

盧象升,這位智勇雙全的將領,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非但不露懼色,反而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

他輕揮羽扇,只令黃總兵率三千精兵前去迎敵,此舉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藏玄機。黃總兵心中雖有疑惑,欲求增援以保萬全,卻被盧象升以深邃的目光輕輕制止。

盧象升深知,此戰非為生死相搏,乃是借昨日大勝之餘威,行心理震懾之策,讓多爾袞的雄兵未戰先怯。

而黃總兵心中另藏玄機,他與皇太極之間,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聯繫,那是暗流涌動中的一條退路,亦是關鍵時刻扭轉乾坤的籌碼。

若多爾袞果真不顧一切,欲置他們於死地,那封塵封的書信,便是他們最後一張底牌,足以在絕境中打開一條生路。

如此布局,既展現了盧象升的高瞻遠矚與用兵如神,也暗含了黃總兵的雙面身份與複雜心境。

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每個人都在為各自的信念與使命,演繹著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在黃總兵深邃的眸光中,那不僅僅是一項策略,而是他在這場亂世洪流中緊握的救命稻草,是他在這片烽火連天中屹立不倒的智慧之光。

唯有如此精妙布局,方能在這動蕩不安的時局裡,為自己,也為麾下的將士們,爭取到一線生機,守護住這片土地的安寧與希望。

多爾袞的鐵騎,如烏雲壓頂,再次逼近了山海關,卻一反常態地顯露出一種詭異的沉靜。

它們靜靜地駐紮,未露鋒芒,彷彿是在醞釀著什麼更為深遠的計謀,而非急於一時的攻城略地。

這股不尋常的平靜,讓空氣都似乎凝固,每一寸土地都瀰漫著緊繃與期待。

就在這微妙的對峙之際,夜色成為了最忠誠的掩護者。

一道敏捷的身影,如同夜色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自多爾袞大軍的縫隙間穿梭而過,最終隱匿於山海關的陰影之中。此人,正是孔有德,一個背負著複雜使命的過客。

恰似《史記》所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孔有德此行,懷揣著不為人知的密謀,目的直指劉總兵——一位同樣身處漩渦中心,卻或許能成為這場棋局轉折點的關鍵人物。

他心中盤算著,欲與劉總兵共謀一樁裡應外合的隱秘交易,一場在刀光劍影中尋找生路的苟且之策。

這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榮辱安危,更是為了在這亂世中,為自己和同袍們博取一線生機,哪怕那手段,需得在道德與忠誠的邊緣遊走。

正如《孫子兵法》所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此刻,孔有德便是在施展這等上乘之策。

未曾料想,天雄軍竟未如他所願,踏入那硝煙瀰漫的戰場,而是如鐵壁銅牆,靜候著任何挑釁。

他們嚴陣以待,彷彿蓄勢待發的猛獸,只待多爾袞那輕狂之師膽敢逾越雷池半步,便將傾巢而出,給予其毀滅性的反擊。

在這緊張對峙的間隙,孔有德卻悄然踏上了皇太極精心鋪設的秘密通道,宛如夜色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穿越了重重關隘,直至山海關的腹地。

這條道路,是用無數金銀財寶堆砌而成的隱秘之路,只為這一刻的潛入,他走得異常順利。

面對劉總兵那張寫滿驚訝的臉龐,孔有德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那是一種老友重逢的喜悅,也是身份揭曉前的微妙遊戲。正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劉總兵,別來無恙啊,可還識得我這故人?」他的聲音溫和而富有磁性,卻在無形中透露出不容小覷的威嚴。

劉總兵的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既有驚訝也有釋然。

畢竟,往昔與皇太極的溝通僅限於紙墨之間,而今孔有德的親至,無疑打破了常規,也預示著事態的緊迫與重要。

「祖大人風采依舊,只是這突如其來的造訪,讓劉某措手不及啊。」

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客氣,幾分謹慎,兩人之間無需多言,那份默契早已深植於心。「此地非久留之所,我們換個更為隱秘的地方詳談。」

孔有德輕輕抬手,示意劉總兵跟上,那眼神中透露出對安全的敏銳洞察與不容置疑的決斷。

於是,兩人一前一後,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只留下遠處天雄軍堅定的身影,與這即將翻湧的暗流,默默對峙。

此刻,夜色如墨,星光黯淡,彷彿也在為這兩位智者之間的密謀鋪墊著背景,等待著明日的風雲變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章 欲求增援保萬全,絕境之中開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