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同醉歸樓風云:沈槯智斗群英,鴻門宴暗藏玄機

第194章 大同醉歸樓風云:沈槯智斗群英,鴻門宴暗藏玄機

建奴敗北,流賊遁入陝西,大同保衛戰硝煙散盡,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代王朱傳齊,身形肥胖,笑容滿面,於醉歸樓三樓設宴,廣邀大同鎮的文武官員,包括沈槯、張子安、魏大本、趙六斤、陳威、李福、楊霖、趙揚等一眾精英,共襄盛舉。

「諸位,」朱傳齊環視四周,聲音洪亮,「此次大同保衛戰,沈總兵英勇無畏,指揮若定,率領我大同軍民奮勇殺敵,斬敵七萬有餘,繳獲頗豐,此乃我大明自遼事以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來,讓我們共同舉杯,敬沈總兵一杯!」

張子安、魏大本等人紛紛起身響應,舉杯向沈槯致敬。

沈槯淡然一笑,舉杯起身:「大同保衛戰的勝利,非我一人之功,實乃大同軍民齊心協力、奮勇殺敵的結果。當然,王爺和張公公慷慨解囊,資助軍需,也是功不可沒。幹了!」

眾人紛紛響應,與沈槯碰杯痛飲。

然而,歡樂的氛圍並未持續太久,高山衛守備陳威舉杯上前,話中有話:「沈總兵,卑職敬您一杯,但敬酒之前,有句話不吐不快。」

沈槯淡然以對:「但說無妨。」

陳威直言不諱:「沈總兵,大明兩京十三省皆設衛所屯兵,此乃洪武爺定下的規矩,已沿用近三百年。沈總兵既無皇上旨意,又無兵部公文,為何擅自裁撤大同鎮的衛所堡城?」

沈槯神色不變:「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本鎮身為大同總兵,自然有權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斷。」

陳威步步緊逼:「沈總兵的意思是,無需皇上旨意和兵部公文了?」

沈槯冷笑:「非常時期,何必拘泥於成規?」

陳威針鋒相對:「那卑職斗膽問一句,這大同究竟是你沈總兵的還是皇上的?」

沈槯語帶機鋒:「當然是皇上的。不過,皇上乃天下萬民的皇上,身為君父,自當愛護子民。孟子有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因此,只要是對大同百姓有利的事,本鎮自當放手去做,皇上亦會鼎力支持。」

魏大本聞言,微微點頭,雖覺沈槯做法有些越權,但所言不無道理。

然而,陳威卻並未善罷甘休:「沈總兵,你說裁撤衛所是為了大同百姓,那萬一響馬盜、流民作亂,或蒙古人、建奴入侵,誰來保護大同百姓?你這是為百姓著想嗎?」

沈槯冷笑連連:「就憑你們那些烏合之眾,也配談保護百姓?奄遏海一戰,萬餘人對三千蒙古騎兵,一觸即潰;押運草料,又是萬餘人,被四千建奴一衝即散。這樣的軍隊,也配保護百姓?你們除了燒殺搶掠、禍害百姓,還會什麼?除了欺壓軍戶、肆意盤剝,還會什麼?你們這群敗類,人渣,連流賊都不如,還有臉在本鎮面前叫囂?」

此言一出,氣氛驟然緊張。趙六斤猛地站起,將酒杯重重擲於地上,厲聲喝道:「來人!」

瞬間,一隊官軍呼嘯而至,將三樓團團圍住。

陳威見狀,仰天長笑:「沈槯,活膩了的不是你,而是我!你知道嗎?今日這頓酒席,乃是王爺擺下的鴻門宴,你死定了!」

沈槯目光如炬,轉向朱傳齊:「王爺,是這樣嗎?」

朱傳齊乾咳兩聲,站起身來:「沈總兵,你擅自裁撤衛所,確有違朝廷規制。本王身為藩王,雖不得干預軍政,但維護皇家尊嚴之責難辭其咎。你藐視皇威,本王不能坐視不理。不過,你放心,本王不會殺你,只想將你解送京師,交由皇上發落。」

此言一出,魏大本和張子安皆大驚失色,紛紛起身質疑。

陳威厲聲道:「沈槯目無法紀,藐視天威,就是殺了他也不為過!」

李福、楊霖、趙揚等人亦隨之鼓噪起來。

陳威目光如刀,刺向趙六斤:「趙副兵總,你還在等什麼?動手啊!」

趙六斤目光凌厲,大聲喝道:「來呀!」

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即將在醉歸樓上演……

燕京紫禁城,雲台門召對:孫傳庭獻策退敵,崇禎帝籌謀長遠

在燕京紫禁城的深處,建極殿與乾清宮之間,有一道名為雲台門的門戶,這便是大明朝著名的「平台」。自古以來,大明的皇帝便習慣於在此地召見大臣,詢問治國之策。昔日,崇禎帝曾兩次在此召見袁崇煥,正是在這片土地上,袁崇煥許下了「五年可平遼」的壯志豪言。

那時的崇禎帝,初登大寶,年僅十八,滿腔熱血,對袁崇煥的豪言壯志深感振奮。他當即任命袁崇煥為薊遼督師,並賜予兵部尚書之銜,更賜尚方寶劍,使其對治下官員擁有先斬後奏、生殺予奪的大權。

然而,世事難料,袁崇煥這位飽讀詩書的儒生,終究未能實現其五年平遼的誓言。他擅自誅殺了東江鎮總兵毛文龍,為建奴消除了後顧之憂。次年,建奴大軍破關而入,袁崇煥因缺乏軍事指揮能力,犯下了一系列錯誤,導致建奴大軍直逼京畿,給年輕的崇禎帝和京師百姓帶來了極大的恐慌。最終,袁崇煥也因此惹來了殺身之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公正地說,袁崇煥深受儒家理學熏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他不可能背叛大明,投敵叛國。同時,他也不是擁兵自重的軍閥。假如他真想割據一方,崇禎帝要想殺他絕非易事。他也不會在獄中勸祖大壽回救京師。袁崇煥是個有膽有識的忠臣,但他的悲哀在於他只有背負百斤的能力,卻硬要挑上千斤重擔,最終被壓垮。他被某些「史學家」鼓吹為大仁、大智、大勇、大廉的民族英雄,其實只是因為他下場凄慘,值得同情罷了。

如今,崇禎帝再次在平台召見大臣,而這次的對象是孫傳庭。

崇禎帝望著坐在自己面前的孫傳庭,心中五味雜陳。他既希望孫傳庭能夠力挽狂瀾,擊退燕京城外的建奴大軍;又擔心如果孫傳庭真的擊退了建奴,那麼自己當初支持楊嗣昌卻將孫傳庭打入大獄的決定就會顯得錯誤無比。

崇禎帝開口問道:「孫愛卿,如今三十萬建奴大軍雲集燕京城下,局勢危如累卵。你是否有良策能夠擊退建奴?」

孫傳庭自信滿滿地回答道:「萬歲,建奴雖號稱三十萬大軍,但臣以為他們最多不過十萬之眾。如果建奴像前兩次那樣只想在中原擄掠一番,臣或許難以奈何他們。但如果他們不自量力,想要強攻燕京,臣卻有十足把握讓他們鎩羽而歸!」

兵部左侍郎倪元潞好奇地問道:「孫大人何以斷定建奴最多不過十萬?」

孫傳庭解釋道:「建奴不過是遼東的一個野人部落,人口不過二十餘萬。再加上連年征戰,族中壯丁最多也就五六萬人。再加上所謂的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最多也就十五六萬人。大同一役,沈總兵斬首四萬餘級。由此可以斷定,燕京城外的建奴最多也就十萬左右。」

群臣聽得連連點頭,覺得孫傳庭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十分信服。

崇禎帝接著問道:「就算建奴只有十萬大軍,那也不容小覷。愛卿還未說出具體的退敵之策呢。」

孫傳庭回答道:「臣的退敵之策其實很簡單。就是將京師各府、各縣的百姓、牲畜和糧食全部撤入城內,深溝高壘,不與建奴交戰。等到天氣轉暖,建奴的糧草耗盡,他們就會自行退去。」

陳新甲擔憂地問道:「如果建奴強行攻城怎麼辦?」

孫傳庭回答道:「建奴如果強行攻城,那就是自尋死路。燕京城頭有兩百門紅夷大炮,可不是吃素的。」

周延儒又問道:「如果建奴效仿大同之役,掘地炸城又該怎麼辦?」

孫傳庭胸有成竹地說道:「建奴能炸開大同城牆,是因為大同守軍事先缺乏防備。而燕京保衛戰我們能提前做好準備,又豈能讓建奴得逞?退一步講,就算建奴真的炸開了城牆又能如何?只要有紅夷大炮守著,建奴還是進不了城!」

經過孫傳庭的一番分析,崇禎帝和一班大臣終於放下心來。

然而,崇禎帝的心思很快就轉到了建奴退兵之後的長期國策上來。他接著問道:「孫愛卿,建奴退兵之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孫傳庭整理了一下思緒,肅然說道:「萬歲,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恢復萬曆新政。只有恢復了萬曆新政,國庫才會充盈。只有國庫充盈了,才有足夠的錢糧編練新軍,才有可能平定遼事、剿滅流賊。」

所謂萬曆新政,就是指萬曆年間由內閣首輔張居正領導的一次重大變革。這次變革包括改革吏治、推行考成法、清丈土地、清理王公貴戚和士林豪強隱瞞的莊田,並推行按畝征銀的稅收一條鞭法。

大明立國以來,皇親國戚和士林諸生都享有免稅特權。到了崇禎年間,大明朝共有二十多萬皇親國戚以及近百萬士林諸生。他們霸佔了全國大量的土地,導致國庫稅銀大量流失。

可以做個簡單的計算:如果平均每個皇親國戚擁有田莊一千畝,那麼二十多萬皇親國戚就擁有兩億畝田莊;如果平均每個士林諸生擁有田莊一百畝,那麼百萬士林諸生就擁有一億畝田莊。兩者相加就是三億畝田莊,而大明朝全國的土地也不過八億多畝。

這兩個龐大的特權集團霸佔了全國近一半的土地,導致國庫空虛、入不敷出。朝廷既要對建奴用兵,又要鎮壓流賊,迫不得已只能加賦。而這些多出來的稅賦,最終只能加到普通百姓的頭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雨大明之鐵血戰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風雨大明之鐵血戰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4章 大同醉歸樓風云:沈槯智斗群英,鴻門宴暗藏玄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