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升遷

第126章 升遷

三月初的時候,京城剛結束會試不久,吏部那邊也緊催慢趕的將各官員考評一一點完,俞大老爺和靖安伯府暗地裡各自花了功夫,俞逖的考評得了個上等的名兒,但還是那個問題,他年紀輕,朝廷里的老大人們怕年輕人擔不住事,而且他所在的縣好容易才恢復了些許,要是這一走又垮了下去不是前功盡棄?因此雖得了優,但都心照不宣的想讓人在遠安續任三年。

俞大老爺頭一個得了消息,心急如焚的找了兩個弟弟來商量,奈何他們俞家這一輩委實不太中用,沒一個能得陛下青眼的,其父留下的人脈也捨不得在這時候搬出來用,故而府中氣氛一時很有些沉悶。

最後會試成績出來,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祝大老爺找關係看了眼錄取名單,見貢士名單中有二人是來自遠安,一名姓寇,一名姓宋,他心下大定,忙吩咐人去將消息悄悄告訴俞大老爺。

俞大老爺陡然得了這消息,頓時又找到新的由頭前去求見吏部左右侍郎,期間好話自然是說了一籮筐,左右侍郎也是經年的老人了,心眼不比誰少,眼瞧著俞大老爺肯費這個心思,再一想俞逖的考績,便是挪位置也是理所應當,並不會壞了規矩,因此很是矜持了應了兩句,但嘴上也沒說死。

俞大老爺卻心下大定,只要這二位肯答應,事情十有八九就成了,他尚且還在為此高興的時候,府中便又傳來消息,道會試七爺九爺都過了,距離進士只是臨門一腳,只等四月殿試了。

這下不止俞大老爺,整個靖安伯府都歡天喜地的,喜錢賞了一次又一次,大房二房輪流不斷賞,三房這邊雖有些唉聲嘆氣的,但三老爺卻看得開,左右他大兒子不是這個料,只能吃他爹的老本,再等幾年看小兒子也就是了。

就在寇明旭和俞遐俞逸幾人碰面談論學識的時候,吏部這邊已經快馬加鞭將今年的考評送往各地,該貶的貶,該升的升,不挪動的也得緊接著處理今年的事情。

三月下旬,吏部的消息就飛進了遠安縣。

便是俞逖素來淡然平靜的性子,在真得到吏部升遷消息的時候,也忍不住心情激動,握著那一紙文書的手也微微顫抖起來。

鄒縣丞和蘇主簿也很是高興,紛紛上來恭賀:「怪道今早出門聽見喜鵲叫,原是應在這樁事上。」

「大人官運亨通,想來前途不可限量,他日定當平步青雲。」

這話卻是正正合適的,吏部送來的文書上寫著,讓俞逖即刻清點縣衙賬冊賦稅記錄,半月後和來人交接,再前往德安府赴任,位正六品通判。俞逖如今不過二十又四,便已經是正六品,且京城也有父族時不時出手幫忙,如今在遠安又帶出來一批學子,將來若是他們都入了官場,也逃不開俞逖這個父母官的關係網。

隨著俞逖任職文書一塊送來的,還有寇明旭和宋舉人過了會試的消息,日前還留在京城等著殿試,俞逖又忙讓連江平明過去這兩家報信,只要他們二人在殿試時不冒犯天威,想來進士是板上釘釘的。

後院的祝春時自然也緊隨其後得了消息,不說她,單說瀉露圓荷幾人就已是喜不自勝了。

「這麼說,咱們要搬去府城了?」

「聽說府城那邊東西可繁華了,地方也大,就是不知道人好不好相處。」

「那遠安這邊怎麼辦?咱們好不容易才把書院辦起來,要是走了,日後沒個做主幫忙的,那些姑娘還不知道怎麼辦呢?」

祝春時臉上的笑也微微凝滯了下,她揉了揉額頭,「先不急,不是還有半個多月嗎?總能找到合適的人選接手。」

她在腦海里將遠安和書院里的這些人默默念叨了一遍,首選的自然是洪青黛,但對方向來以懸壺濟世為己任,簡單做個夫子教授學生認識藥草炮製藥草還行,若要做書院的院長只怕忙不過來;按理來說秀秀也成,經過這兩年她已經有了很大長進,但為人交際上卻始終還有些不足,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當初祝春時和她說的那些話,導致她這兩年用足了勁兒去學習,半點心思也懶得分給其他。

「姑娘,要不然交給駱大奶奶?」瀉露提議道,駱妙容自己家就是遠安有名的富商,不缺錢財,丈夫先中了舉人,如今又過了會試,將來不出意外也是個官家太太,做書院的院長正合適。

祝春時搖了搖頭,「寇師爺如今過了會試,將來定然是要做官的,他在京城沒有助力,外放的可能性更大,但外放的官員是不能回原籍做官的,而且他和本地商戶駱家乃是姻親,為了避免官商勾結的可能,他必然要去外地赴任。」

「那位宋舉人同理,所以溫大奶奶也不在考慮之內。」

「原是如此,那就只能在剩下的人裡面選了。」瀉露恍然大悟。

「先不說這個了。」祝春時從妝奩里取出兩貫錢來,「今兒主家有喜,先賞了院子里伺候的人,都各自加三月月錢,再準備兩桌宴席,咱們自己關起門來高興高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瀉露圓荷一對視,上前接了錢,笑眯眯的福身:「姑娘放心,我們這就去籌備,保准熱熱鬧鬧樂樂呵呵的。」

二人剛出去,叫上綠濃春容一道往外走,就看見俞逖風似的走進屋內,她們見慣了這場景,也知道主子說話不愛人在旁邊守著,囑咐了兩句門口的小丫頭就繞去了小廚房。

祝春時額頭還沒揉完,就瞧見俞逖掀簾進來,她也沒動彈,只抬手給了斟了杯茶,調侃道:「是急著回來給我報喜?」

「可不是?」俞逖歡喜接了茶,也不急喝,只端著暖手,「文書上讓我去德安府,任通判。」

德安府同樣在湖北一帶,距離遠安雖有些距離,但走官道的話三五日工夫就到了,騎馬速度還能更快,沒有當年從京城過來時那般折騰。

「正六品。」祝春時頓時明白他的意思,他一開始乃是從八品主簿,後來謀了外放的缺,來遠安做了七品縣令,如今三年又遷正六品,從他入仕到現在僅僅四年的時間,連跳了幾階,已經是那批進士里上升最快的之一。

「看來果真要應六哥當初的話了,三年又三年,咱們離回京城的日子不遠了。」祝春時含笑道。

俞逖也笑:「看老爺給我寄來的信上說,原本是升不成的,吏部的老大人們覺得我資歷淺,合該再干幾年,但誰讓咱們遠安的學子爭氣,會試一下子出了兩個人才,老爺再說了兩句好話,文書就下來了。若要我說,飛章要是也去,只怕未及弱冠就能鋒芒畢露了。」

「我看是六哥覺得可惜,若是一下子出了三個進士,只怕不用老爺幫忙說話,吏部的大人們就要給你挪地方,讓你到處去挽救學子仕途了。」

祝春時又問:「可知道來繼任的是誰嗎?或是德安府前邊那位通判是高升了還是——」

俞逖搖頭,「府城那位聽說是犯事被貶官去職了,其中具體不清楚,估摸等到了之後再去打聽。至於前來遠安的,倒是老爺給的信上說了兩句,說是到時候從附近調過來,但同樣沒說明白,畢竟也不好叫我知曉這些。」

祝春時頷首:「那我這幾日和縣裡的太太奶奶們聚一聚,順便也把手裡的事情都安排出去,只是別的倒罷了,唯獨書院我放心不下,若是留個人下來看著,又捨不得。」

明德書院不同於縣學,縣學顧名思義只屬於縣衙,掌管的人必然是下一任縣令,即便不是縣令,也可以由縣丞和主簿負責,並不需要如何擔心;但書院卻不同,即便現在小有規模,但祝春時一旦離開,選不好繼任者,未來就岌岌可危。

「你那群丫鬟們有人願意留下嗎?」俞逖隨口問道。

祝春時搖頭,「我捨不得她們留在這裡,怎麼來的就得怎麼離開,留在這裡日後和我相隔千萬里見不著,那算什麼?若是日子好過一切順遂,她們心甘情願也就罷了,但要是由我開口那就不行。」

「那……」俞逖腦海里想了一圈,還真沒挑出來一個合適的人選。

祝春時那邊卻陡然靈光一閃,拍了下桌,「我想出主意來了。」見俞逖眼神疑惑地看過來,她卻賣起了關子,閉口不言,只說讓他等著看後續就是了。

俞逖乖乖點頭,果真不再追問。

晚間縣衙里擺了兩三桌,連帶著鄒蘇二人也帶著家眷過來,祝春時領著薛樊兩位說話吃酒,她們雖然談不來,但夫婿都是同事,逢年過節來往頗多,幾年下來關係也還算不錯,且這兩年書院那邊她們也參了一份子偶爾去幫忙。

祝春時吃著酒的同時不免打起薛太太的主意,她是鄒縣丞的妻子,在遠安縣內除了縣令夫人外,再沒有人比她的身份高,但一轉念又想到鄒縣丞未來也不一定還在此處,說不得她們前後腳的工夫離開,短時間內書院倒了幾轉,反而麻煩。

過了兩日,祝春時前去書院,將這兩天整理出來的章程貼在書院里的告示牆上,要在書院內部遴選兩名負責人,日後遇事商量,互相協助處理事務。

「怎麼是兩名?」洪青黛不免好奇。

「還有一個位置,留給未來的縣令夫人。」祝春時淡聲道,「好歹對方是縣裡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人,有她在,不管是真的管事還是名不副實,旁人看了都要謹慎兩分。這幾年書院發展越來越好,難不成真是靠我天賦異稟能力了得嗎?」

洪青黛笑得前俯後仰,「誰說不是?遠安從前可沒什麼女學,是你來了才有,對她們也一視同仁,處處幫扶。」

祝春時卻有自知之明,好笑道:「固然如此,但能發展好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為我是縣令夫人,我開鋪子縣衙不會三令五申,也不會有地痞流氓找事,流程關卡也極為容易,來往的商戶都得給兩分薄面,不敢隨意打壓。若我不是這個身份,滄柳書院那邊的老學究只怕罵的嘴皮子都幹了。」

洪青黛聞言,面上的笑也斂了兩分,「也是,世上的人不會因為你是女子就寬容,反而會更加嚴苛,但會因為你的身份權勢而折腰。」

「在書院內部選兩個負責人,她們都是書院里出來的,知道書院對她們的意義,做事必然會以書院為主,再讓其他姑娘們作為監督,且還有你在,若是誰做了虧心事就表決讓她下台。」祝春時拿著一株草藥在鼻前輕輕揮了揮,一股幽香漂浮出來,她慢慢道,「再加一個縣令夫人,她若是個真心實意做事的,那就是三人共治;若不是,那就只給一個名頭好了,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拒絕白得的好名聲。」

「也好。」洪青黛想了半晌,也覺得這法子不錯,她實在分身乏術不能接管,書院里其他人單獨負責也都放心不下,若是全權交給外來人也容易功虧一簣,多人共治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如此在書院這邊折騰的時候,祝春時也接連宴請了遠安縣內的多家商戶學子家眷赴宴,權當做離別前的餞行,遠安縣內也大多知道俞逖將要高升,自然個個恭敬。

俞逖那邊也不遑多讓,他雖然離開,但幾年經營下來彼此都熟悉,往後也能稱一句人脈關係,說不得什麼時候還有用處,故而也頗給面子的吃了一輪酒。

最終書院那邊定下阿杏和另外一位姑娘負責,阿杏如今已十六歲,她當初經歷了那些事,狠心和爹娘斷了關係,全副心思都放在了書院上,和周端年她們幾個也相處極好,這幾年偶爾也會幫著祝春時跑腿。至於另外一人,說來也巧,萍娘當日收了兩個徒弟,還說日後想帶著她們一起離開,這人便是之一,她自詡在書院里看多了世間百態,不欲嫁人潛心學習綉活,知道祝春時要離開之後,她也仔細斟酌了幾日,才定下來主意。

祝春時考量了兩三日,一一問過二人的想法,最終拍板定下來,又囑託洪青黛那邊時時看著點,若有要事必然要給她送信,德安府距離不遠,便是書信最多七八日就到了,有什麼急事她也能趕回來。

離開之前,祝春時還詢問過周端年的意思,對方如今雖有宅子和家財,但到底還是個小姑娘,身邊又跟著小六這個更小的,祝春時實在放心不下,想帶著人去德安府住些時日,等她大些了再回來也好。但周端年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她生在遠安長在遠安,父母兄嫂的墳塋也在遠安,她離不開這裡,不過她也答應了日後會時時寫信讓祝春時安心。

如此諸事妥當,在四月十五前後,祝春時和俞逖一行人坐著馬車離開待了三年的遠安縣,前往德安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擷春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擷春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6章 升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