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過渡

第124章 過渡

祝春時生辰過後,那批去府城參加府試的學子就紛紛回到遠安,俞逖讓蘇主簿特地去縣學那邊鼓勵了一番,接下來兩個多月須得更加認真讀書才行。

科舉三年一屆,院試三年兩屆,因此多在沒有鄉試那年的秋天舉行,去年俞逖五月剛來赴任時縣城可謂一片荒涼,連縣試都是草草結束,能去參加府試院試的童生就更是屈指可數,他忙於其他事務也顧不上,因此收穫寥寥,前幾日隨著府試錄取名單一道來的還有知府的信,上面還調侃了幾句。

俞逖高興的同時也不免擔憂,這群學子里有滿頭銀髮的老者,自然也有如駱飛章那般的少年英才,若是一時驕傲自滿,在八月的院試上落榜,那可就得再多花費兩年工夫。

顧著縣裡民生的同時,俞逖忙中抽空往縣學那邊跑了幾回,將自己當初參加院試乃至鄉試的經驗文章傾囊相授,他好歹也是個二甲進士,用到這裡無異於大材小用,但對學子來說卻是雪中送炭,欣喜之餘還不忘宣傳俞縣令的名聲,使得遠安上下學子風氣也有所改善。

其間不乏各路才子商戶相邀,不止俞逖那邊每日里要拒絕數十個帖子,就是祝春時這邊,也是不堪其擾,也有那些投機取巧的,主動上門來資助明德書院,想要露個臉得個好,都被書院一一婉拒了。

隨著學生的增多,祝春時籌備的店鋪也開了起來,和學生們四六分賬,她六學生四,有她在背後,縣衙這邊的流程走得極快,遠安的商戶也不敢隨意使絆子,因此短短兩月間就初見雛形。她們也不貪心,先從女孩子最擅長的女紅開始,做簡單的手帕荷包香囊,再就是扎絨花打絡子,一日里下來雖掙不到許多錢,但也足夠讓小姑娘們開心。除此外還能幫著洪青黛炮製藥草,也算是自己的一筆開支。

圓荷看著鋪子里的東西也曾問過祝春時,要不要將京城的胭脂香粉方子拿出來,做出來東西售賣,也能補貼一部分,亦或者擴大店鋪的規模?

祝春時思考過後拒絕了,「要是鋪子開不起來我倒是想過,但如今開起來了就沒必要了。這鋪子是書院的附屬,是給每個進書院讀書的姑娘的定心丸,讓她們在讀書的時候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掙幾個錢,不必因此受到父母太多的指責。它屬於書院,不屬於個人,那就最好不必插太多手進去。」

「至於擴大規模,若是有天書院的規模擴大了,她們的手藝精進了,自然就能擴大了,而不是單看在我的份上就盲目擴大,那對她們對我都是有害無利。」

祝春時還有個理由沒說,那就是俞逖身為縣令,官場素來講究官不與民爭利,不論大家私底下做什麼,但明面上總是要守規矩的。如今書院的所有人是她,這家鋪子也是如此,只有一家還好,畢竟人終究是要吃飯的,七品官的俸祿可不夠養人,但要是再繼續擴張下去,那可就達成官商勾結的局面了。要是誰看不慣俞逖,亦或者御史沒事做,隨意上個摺子都夠他們喝一壺,尤其是俞逖還計劃著三年一升的事情,絕對不能出這種紕漏。

就這麼各自忙著,日子轉眼就到了府試的時候,俞逖這回沒出面,畢竟將要到繳納夏稅的時候,他每日里不是帶著縣丞就是帶著主簿到處奔波,最後只得讓寇明旭去送了一程。

說到寇明旭,自從過年時寇老丈貿然提出看中瀉露被拒后,也許是雙方的嘴都比較嚴,他始終被瞞著,所以沒露出什麼異樣來,且他每天不是待在縣衙就是在縣學跟著學子一起讀書討論,畢竟他明年也要參加鄉試,沒什麼空閑時間不說,似乎也完全沒考慮過終身大事,急得寇老丈在家裡唉聲嘆氣,求神拜佛。

也許是寇老丈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不過更多的也許是商人勢力,七月初的時候,駱家那位吳太太突然登上了縣衙的門,求見祝春時。

祝春時雖然不解,但好聲好氣的招待了兩句,吳太太便含蓄詢問起寇明旭的情況來。

她這才回過味來,去年他們初來乍到的時候,吳太太曾經很是看不慣她,就因為駱老爺在家裡提出過要把自己的姑娘許給俞逖做妾,但後來萬家先發制人,不僅搬出兩個親生的閨女,還找岳家要了兩個養女,後面不論是親女還是養女皆無功而返,才使得駱老爺歇了心思,吳太太這才消停了。

祝春時默默想了想,那位駱姑娘也是正當妙齡,且家裡有萬貫家財,前邊什麼風聲都沒聽見,怎麼突然就看上了寇明旭?她既這麼想,便也這麼問了吳太太。

吳太太這回態度極好,笑著道:「我們老爺知道寇師爺在俞大人手下做事,他極為相信大人,自然也相信寇師爺的人品;再者說寇師爺還是秀才,聽說明年還要參加鄉試,那就更是才華一流了。我兒被我寵壞了,別的商戶家少爺都瞧不上,只說要找個品貌人才都好的,這不縣城滿上下打著燈籠也只找到寇師爺一個。」

寇明旭的婚事不歸她管,因此祝春時聽了這話也就笑笑,所幸吳太太也明白,因此只是過來詢問下寇明旭是否有了婚事或是心上人等等消息,議親等事還得找冰人去寇家談才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晚間俞逖回來,祝春時和他一通消息才知道,這事起因在於那名叫駱飛章的少年。從駱老爺一開始的謀算就知道,這位是個狠得下心的,即便知道俞逖剛成婚也捨得將姑娘送來聯絡關係,最後沒成只是因為知道俞逖的態度,便是送了人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所以在知道今年的縣試和府試都有一個姓駱的少年拿了頭籌之後就派了人打探消息,最後知道是本家人就更是高興,急忙上門聯繫感情指著將來駱飛章發達的時候照顧照顧自家。但駱飛章有著少年的意氣和驕傲,再加上從前他家過不下的時候也曾經上門求助過駱老爺,但那時駱家連人都沒出現過,隨意丟了十兩銀子將他打發了,因此這回他趁機還了十兩銀子后也就不想再與駱老爺家有瓜葛了。

駱老爺回去懊惱後悔了幾日不得而知,但他卻突然擔心駱飛章得勢后打壓自家,民不與官斗,商更不敢與官斗,否則當初他們幾家也不會每年花數萬兩銀子捧著蔡泰,更不會投鼠忌器不敢和俞逖動真格。

他思來想去好幾日,終於在遠安的學子里扒拉出了寇明旭,因此這才讓吳太太過來打探情況。

「我看飛章沒那個意思,只想和他們再無瓜葛,不打壓也不願被借勢。」俞逖笑著點評了一句,「因此這門婚事倒是可以,駱家有財,明旭有才,財才聯合,十分不錯。」

這事祝春時不好管,因此她只在茶餘飯後聽一耳朵閑話,就在俞逖那話說了之後沒多久,吳太太派了身邊的心腹嬤嬤去了寇家一回,寇明旭這邊就主動請了冰人前往駱家說媒。兩家彼此有意,那位駱姑娘如今又正是好年華,竟是沒多少波折就定下了來年二月的親事。

祝春時得知后也真心實意的為寇明旭高興了一場,又命瀉露那邊備了份禮送過去,駱家那位姑娘她也在宴上見過,生得花容月貌,人也是千嬌百寵長大的,偶爾有些無傷大雅的小脾氣,但整體來說卻很是溫柔和善。

就在駱家和寇明旭的親事初定的時候,院試也終於傳來了消息,前去參加院試的約有六七十人,最終成功過了的有二十幾人,再加上遠安縣本來就有的秀才人數,就算明年鄉試再怎麼倒霉,也能出一兩個舉人。

縣衙上下知道消息的時候都忍不住高興起來,俞逖更是大手一揮備下上百兩銀子分發給這些新出爐的秀才,尤其是駱飛章,小小年紀連中小三元,拿下院試案首,當為頭籌,別說俞逖激動,就是知府那邊看見也稱讚連連,商戶們看著縣太爺如此,也都紛紛出了銀子表示祝賀。

俞逖深感高興的同時,又忍不住惜才,覺得以駱飛章的年紀,若是一直在遠安這邊讀書才是浪費才華和時間,但他的師友大多都在京城,若是他來寫信推薦,再借用靖安伯府的一點名頭,也能讓駱飛章順利入京城書院學習,不過就是離家太遠,只怕對方不願。

斟酌兩三日後,俞逖叫來駱飛章談了半日,最終給了他一封推薦信去府城的書院讀書。

如此忙忙碌碌竟又到了秋日,今年比去歲要好上許多,有俞逖在上面壓著,沒有胡亂增加的賦稅徭役,商戶也不敢隨意漲田租,一年下來按部就班的耕種收穫,百姓的日子也逐步好轉了起來,家中開始有了盈餘,不再似去年那副骨瘦如柴的模樣。

祝春時和俞逖偶爾換上一身粗布麻衣去鎮上村裡繞一圈,既放鬆心情也檢查民生,自然也能發現些許不平欺壓之事,久而久之,縣裡的人都知道有俞縣令夫妻好私訪不說,還愛拔刀相助,一時之間宵小不敢惹事,也算是改善了一些民風。

祝春時這邊忙著的時候,京城那邊同樣也有不同的消息傳來,先是家中大房的五妹定下親事,婚期在來年的三月,說的是右副都御史的次子,聽說是個四角俱全的人家。

再是她的手帕交梁瑾大婚,她在祝春時之前就定下了親事,只是她娘捨不得才拖了段時間,因此這年的十月才出嫁,夫婿和她門當戶對,感情也好,說句青梅竹馬也不為過了,祝春時先兩個月知道消息,特特準備許多特產土儀和首飾釵環添妝,只是高興的同時不免也有些難過不能親自在京城送嫁。

除此外就是靖安伯府上一連串的喜事了,先是七奶奶傅雲霓在五月傳出喜訊來,緊接著就是三奶奶韋清敏和五奶奶楚嫣,也分別在八月和十一月傳出消息來。

自然隨著這些消息傳來的同時也少不了鄧姨娘的信,只是先被俞逖截了下來,又借著自己的問題糊弄了過去,順便還在信紙里「禍水東引」詢問起萱姐兒的婚事來,不提萱姐兒知道了之後有多跳腳,總之鄧姨娘是被轉移注意力了。

日子剛走進臘月的時候,祝春時又突然收到了鍾成玉隨著俞祝兩家年禮送來的書信,上面言她準備定下親事,但並非俞逖的那群朋友之一,她思來想去后擔心鍾家始終抱著將她送給高官宗室的念頭,因此怕牽連了別人,原本是打算終身不嫁就在寺廟裡清修,但眼看著印真大師所說的一年之期到了,鍾家那邊陸續來人想要接她回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聽說那位鍾五姑娘夏日的時候就定下親事要出嫁了,按照長幼有序本不該這麼急,但鍾成玉對外給出的名頭是為祖先祈福,也是個孝女,自然不必完全遵從之前的規矩來,且霍太太好容易才覓得了個佳婿,輕易不肯放過,只好早早定下,轉過頭又來磨鍾成玉。

信紙上添,鍾成玉自己給找了個夫婿,是上街時被不長眼的紈絝糾纏,這位正好拔刀相助,也算是英雄救美。那人祖上也是個貴族,襄城伯之後,只是近些年落魄了,家中兒郎從文的從文從武的從武,這些年也還算是干出了一點本事,救人的正是現襄城伯的五子,眼下剛二十二歲。

祝春時心裡一算,和俞逖年紀相差不多,何至於到現在還沒定親?她接著往下看,才知道這位襄城伯之子十五六歲就入了軍營,整日里摸爬滾打也不回家,如今朝廷安穩邊疆安定,沒有戰爭自然不好升遷,因此三四年過去了他還是個小兵,京城裡那些官宦之家凡是有點實權的都看不上襄城伯,更別說這個不起眼的兒子了。

等他一到了弱冠,伯夫人更是愁得睡不著覺,好容易才逼得自家老爺想盡法子把這個兒子挪到都指揮使司,先做個七品小官,總比在軍營里瞎混來得強,救了鍾成玉那日他剛好陞官挪窩和友人慶祝。伯夫人知道后忙不迭問了下意思,病急亂投醫一般想要求娶,鍾成玉一思索也不扭捏,直接答應了。

看到這裡,祝春時才算是放了了心,只要離了鍾家,按著那位伯夫人的勁兒,起碼兩年之內不必擔心有什麼麻煩,兩年之後阿玉說不定也有了孩子,那就更是安穩了。

這麼一想,按著信上所說十二月定親,明年的夏日就要成婚,她少不得起身又去后罩房裡搜羅東西,打算到時候送上京城給鍾成玉添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擷春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擷春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4章 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