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普濟眾生,孫大聖施霖

第97章 普濟眾生,孫大聖施霖

普濟眾生

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

在那廣袤的天地之間,有一處鳳仙郡。踏入鳳仙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蕪景象。街道上塵土飛揚,那曾經繁華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商鋪的門窗緊閉著,偶有幾扇門在風中嘎吱作響。房屋的牆壁被烈日炙烤得發白,有些甚至已經出現了裂痕。田野里,莊稼彷彿被抽幹了生機,成片成片地倒伏著,土地如龜殼般裂出無數道深深的縫隙,彷彿是大地無聲的哀嚎。

鳳仙郡的上官郡守,是一個身材中等、面容憔悴的中年人。他的雙眉緊鎖,眼神中滿是焦慮與懊悔。那原本穿著的官服,此刻也顯得有些破舊,衣角在風中微微飄動。他站在郡府的庭院之中,望著那毫無生機的天空,心中如被重石壓著一般難受。

回想起那惹下大禍的一日,郡守懊悔不已。當時他與妻子起了爭執,在怒火攻心之下,竟一時衝動地推倒了祭祀的供桌,那齋供就這樣被狗給吃了。他清晰地記得那一瞬間天空似乎閃過一道異樣的光芒,可當時他並未在意,直到這旱災降臨,他才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

當孫悟空告知他是因為他的冒犯導致上天降罪、鳳仙郡三年無雨時,上官郡守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如雨下。他悔恨地捶打著自己的胸膛,大聲說道:「都怪我,都怪我一時糊塗啊!」從那之後,郡守開始了深刻的悔過。

他親自帶領著百姓們在郡中修建廟宇。他挽起袖子,和工匠們一起搬運石料,那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在廟宇中,他虔誠地跪在神像前,一遍又一遍地磕頭,口中不停地懺悔著自己的罪過。對那些貧苦之人,他挨家挨戶地送去糧食和衣物,每到一處,他都真誠地道歉,說是因為自己的過錯讓大家遭受了旱災之苦。遇到鄰里之間的紛爭,他耐心地調解,苦口婆心地勸說大家要相互包容、和睦相處。

他親自帶領著百姓們在郡中修建廟宇。在那炎炎烈日的炙烤下,郡守的額頭沁出了細密的汗珠,宛如一顆顆晶瑩的珍珠,順著他那略顯蠟黃且溝壑縱橫的臉頰緩緩滾落。他毅然地挽起袖子,那曾經養尊處優的白皙手臂此時已被灰塵與泥土所覆蓋,和工匠們一道艱難地搬運著沉重的石料。每邁出一步,他都氣喘如牛,但雙眸中卻閃爍著決絕的光芒。而郡守的妻子在一旁,她面容蒼白,雙眼通紅且微微浮腫,滿是愧疚地望著忙碌的郡守。她的雙手緊緊地絞在一起,手指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她的嘴唇顫抖著,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在廟宇中,上官郡守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像前,額頭重重地磕在地面上,發出沉悶的「砰砰」聲,不多時,額頭便紅腫得像個熟透的果子。他一遍又一遍地磕頭,口中不停地懺悔著自己的罪過,嗓音沙啞而飽含悔恨:「上蒼啊,我真的知道錯了,我不該在衝動之下冒犯神靈,我願用我餘生的善行來彌補我的過錯,懇請您原諒鳳仙郡的百姓吧。」郡守的妻子也跟著跪了下來,她低著頭,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不斷地滴落在地面上,她的肩膀一聳一聳的,抽泣著說道:「都怪我,當日與夫君爭吵,這才釀下大禍,望神靈責罰我吧。」

對那些貧苦之人,他挨家挨戶地送去糧食和衣物。每踏入一戶人家,他都深深地彎下腰鞠躬,那腰彎得極低,彷彿要將自己滿心的愧疚都傾灑出來。他滿含歉意地說道,那布滿血絲的眼睛里淚光盈盈,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是我對不住大家,是我的過錯讓大家遭受了旱災之苦。」郡守妻子跟在後面,她的眼神中帶著深深的自責,她手裡捧著衣物,小心翼翼地遞給那些貧苦之人,臉上擠出一絲苦澀的笑容,那笑容中卻藏著無盡的懊悔。

遇到鄰里之間的紛爭,他耐心地調解。他把爭吵的雙方拉到一起,苦口婆心地勸說著,時而雙眉緊蹙,彷彿能擰出一股悔恨的繩;時而輕聲嘆息,似在為過去的自己懊惱。他用手比劃著,宛如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說:「大家都在這鳳仙郡生活,本就該相互包容、和睦相處,不能再因為一點小事就傷了和氣,以前是我沒有做好榜樣。」郡守妻子在一旁靜靜站著,她的目光有些獃滯地望著地面,偶爾抬起頭看看郡守,那目光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既有對郡守的心疼,也有對自己當日行為的追悔。

他還在郡城的廣場上擺起了香案,每日早晚都在那裡焚香禱告。清晨,第一縷陽光溫柔地灑在他身上,他早早地就來到廣場,點燃香燭,那裊裊青煙緩緩升起,他雙手合十,雙眼緊閉,雙唇微微翕動,口中念念有詞。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像是在向上天傾訴著自己內心的悔恨,那懊悔的神情彷彿刻在了他的臉上。郡守妻子也來到廣場,她站在幾步開外,眼神空洞地望著香案,頭髮有些凌亂地散在肩頭,她的臉上毫無血色,就像一個失了魂的人,在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上天能看到他們的悔過。到了晚上,月色如水般傾灑,他仍然在那香案前,久久不願離去,那孤獨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長很長,他的禱告聲在寂靜的夜空中悠悠回蕩,滿含著深深的懊悔與殷切的期盼。郡守妻子一直陪在旁邊,她裹緊了自己的衣衫,在夜風中瑟瑟發抖,那無盡的悔意如潮水般將她淹沒。

孫悟空在一旁看著郡守的一舉一動,看到他那真心悔過的樣子,心中也頗為感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鳳仙郡的善氣漸漸升起。孫悟空再次上天庭,向玉帝稟報。玉帝見那鳳仙郡郡守確有悔改之意,且鳳仙郡的善念已聚,便命眾神降雨。

一時間,天空中烏雲滾滾而來,狂風呼嘯著席捲大地。那烏雲彷彿是被壓抑許久后終於得到釋放,迅速地聚攏、堆積。閃電如銀蛇般在雲層中穿梭,接著便是震耳欲聾的雷聲。雨滴開始淅淅瀝瀝地落下,漸漸變成了傾盆大雨。那雨滴如同跳躍的音符,歡快地在大地上奏響了生機之曲。百姓們在雨中歡呼雀躍,他們有的在雨中盡情地舞蹈,有的跪在地上感激涕零。郡守站在雨中,仰望著天空,那臉上的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他知道,鳳仙郡又將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而他也會將這悔過之心一直保持下去。

鳳仙郡與陰德

在修真的領域中,這一篇章明晰地闡釋了一個至關重要的道理:對於修真者而言,首要之事乃是積累陰德。倘若陰德沒有積累充足,即便有美好的名聲,那也是徒有其表而無實際用處。即便在修行上即將取得成功,也可能會突然功虧一簣。因為沒有足夠的陰德,鬼神便不會默默地庇佑,所追求的事業終究只是空洞的文字罷了。所以,修真者需要急切地進行自我反省,內心生髮大慈悲,持戒嚴謹,不斷精進,廣泛地施行陰德之事。

那麼究竟什麼是陰德呢?從自身出發,以敬畏之心對待他人所秉承的天地之道,此乃陰德;在他人不知曉的情況下給予便利,這是陰德;施予他人卻不期望回報,這屬於陰德;默默地積累善行而不被他人知曉,這也是陰德;不將他人逼迫至危險的境地,這同樣是陰德;隱匿他人的醜惡之事,這還是陰德。經書中說:「他人以災禍前來,我則以福澤相迎;他人以怨恨而來,我以德行回應。」這些都是陰德之事,它能夠化解災厄、消除罪孽,其作用廣大無邊。正如《悟真》中所講「大樂修之有易知」,這裡面的道理,既在於自身的修行,也有上天的因素。倘若沒有積累善行、修養陰德,那麼稍有舉動便會有群魔製造孽障。其實我的命運並非完全由上天決定,造化的奇妙之處在於自身;然而又與天相關,那默默冥想的功效則在於上天。就如同行者道:「只要論及積累功德之事,老孫就送你一場大雨」,這便是此篇的主旨所在。

所謂「鳳仙郡」,本應是一個能夠跨鳳登仙的美好郡縣。然而如今卻不能在暗中積累功德,反而只在表面上追求虛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愛護百姓,但實際上卻在暗中傷害百姓。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郡守對此負有主要責任,如此觸怒上天,上天的憤怒又怎能平息呢?郡侯上官氏「十分清正」,「愛民心重」,他祈求降雨以救濟百姓,這本是一件大善之事。僅僅就這一點來看,他的善念是無窮無盡的,可為什麼卻不能感動上天呢?這是因為他所做的是陽德,而非陰德。大概是因為他過於清正,就顯得過於明察,偏向於義,就如同陽剛之氣過於剛烈,所以被稱為「不仁」。《洪範傳》中說:「如果過於明察就會導致旱災。」明察屬於陽剛,如果沒有陰柔之道來調節輔助,潤澤萬物的雨水就不能降下,人事在下面出現失誤,天道在上面就會有所回應,旱災便是一種徵兆。所以作為上位者,關鍵在於心存仁愛、廣施救濟、多多施行陰德之事,而不應崇尚過於苛察的明察。古代的先賢曾說:「過於明察而不寬容,還不如不明察。」堯帝的多次寬恕,大禹在路途中的下車詢問,商湯解開捕獵之網,這些都是既明察又寬容的典範。臣子享受朝廷的俸祿,奉命守護一方土地,關心國家、愛護百姓,這本是職責所在,這又算是什麼特別的功德呢?彰顯德行之事,他人或許不知,但上天卻能知曉。至於說「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官氏將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還口出穢言,冒犯了上天」,這是一種陰惡之事,同樣是人所不知而只有上天知曉。

百姓是上天所生,上天沒有不愛自己所生的子民的。君子能夠體悟上天愛護子民之心來關愛百姓,就必然會受到上天的陰德回報,這是確定不變的道理。關愛百姓必須從敬重上天開始,所以說「敬天勤民」。如今上官氏不能敬重上天反而褻瀆上天,罪過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百姓以食物為天,齋供是百姓仰賴生存的根本,也是上天養育百姓的基礎。將齋供推倒喂狗,這是欺瞞上天、殘害百姓,其不仁之舉,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所以即便有萬般的陽善之事,也無法抵消這一件陰惡之事。這便是聖人在細微之處也謹慎小心,君子在獨處時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原因。

所謂陰,是只有自己知曉的地方;德,是內心有所得。這不是為了沽名釣譽。即使在無人看見的屋漏之處也如同在康庄大道上一樣保持正直,在睡夢中也如同在白晝一般清醒;人的精神呼吸,默默地與上天相通,感應的迅速,比擊鼓傳聲還要快。雖然獲罪於天的是郡守,但為什麼災禍卻降臨到眾多百姓身上呢?郡守如同風,百姓如同草,郡守不仁,百姓便不義。上行下效,同類的氣息相互感應。上官郡守日夜的愧疚,釀成了百姓內心的隱憂;郡守一念之間的敬重或放肆,就會演變成百姓的福禍。郡守的行為影響著百姓對他的愛戴,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地方上出現不尋常的災變,必定是因為在位者的失德,鳳仙郡郡守冒犯上天導致旱災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上天之心最為仁愛,常常延緩對惡的懲罰,以此來包容人們反省悔過;急切地渴望人們的善舉,以此來引導人們不斷進取。而且在陰陽方面有著各自適宜的緩急之分,比如陰德之事往往會延緩回報,等待其積累到一定程度再給予大的福報;而陰惡之事則必定會迅速得到報應,以此來彰顯因果的應驗從而讓人相信懲罰的必然。大概是因為陽善之事是人所共知的,而陰德陰惡之事只有上天獨自知曉。雖然有緩急的不同,但絕對沒有絲毫的差錯。上天的意志極為明晰,並且與之相匹配,這並非是上天的隨意安排,而是人自己招致的結果。所以當郡守推倒素供的時候,米、面堆積而成的山已經高達一二十丈,其罪過如同山嶽一般無法計數;當他將素供喂狗的時候,那些雞已經呈現出緊嘴慢嘴、長舌短舌的形態,其行為如同禽獸一般,積累的罪過難以消除;當他冒犯上天的時候,那金鎖變得堅牢無比,僅僅只有一盞明燈在燃燒,而金鎖的融解卻遙遙無期。

即便如此,一件惡行固然足以敗壞百般善行,但一件善行也足以挽回百般惡行。四天師對著大聖笑著說:「這件事唯有做善事可以化解。如果能夠一念之間將惡轉化為善,驚動上天,那麼那米、面山會立刻倒塌,鎖梃也會馬上斷開,你去勸他歸善,福澤自然就會到來。」由此可見,作惡在於自己,遷善也在於自己,只要自己能夠悔悟並走向善道,就能夠化惡為善、轉禍為福。龍王也不能徇私情,大聖也無能為力,即便是上天也不能強迫他人,只是顯示出三件物象作為警戒罷了。如果能夠誠心地自我反省,廣泛地施行陰德,那麼熾熱的火焰將會化為甘甜的雨露,高聳的星嶺將會崩塌融入浮雲之中;雞會平息那數罪的喙,狗會截斷那抵罪的舌頭;那燃燒的火焰會熄滅,那鎖住的繩索也會消散。眨眼之間就會降下甘霖,點滴都不會差錯,這是多麼令人暢快的事情啊!神靈也會撥開雲霧,各自顯現出真身。能夠感通天地、驚動鬼神,難道不正是因為那一顆改過的善心所導致的嗎?所以將此地命名為「甘霖普濟寺」。對於修真煉丹之人,如果不知道自我反省並施行陰德,那就如同用沙子做飯、用竹子去接月光,必定是無濟於事的!又哪裡談得上什麼「普濟」呢?

然而銜接之處還有更為深奧的旨意。前面的篇章提到諸法皆空相,明心見性,內外一體,微妙圓通,凡是從天竺雷音而來的,都是希望佛在那裡。

從丹道視角來看,「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蘊含著以下一些道理和象徵:

-陰陽平衡與和諧:在丹道理論中,強調陰陽的平衡與和諧是非常重要的。鳳仙郡久旱無雨,象徵著某種失衡的狀態,可能代表著陰陽失調。而孫悟空勸善施霖,最終使得鳳仙郡迎來降雨,恢復生機,這可以看作是通過善的力量(陽)去調節和平衡原本乾旱的局面(陰),以達到陰陽和諧的狀態,類似於丹道中追求的身心和諧、能量平衡。

-心性的修鍊與轉變:丹道注重心性的修鍊。鳳仙郡郡侯因一時衝動冒犯神靈,導致鳳仙郡遭受旱災懲罰,這可以理解為其心性上的缺陷或錯誤行為引發了不良後果。而孫悟空勸其悔過、行善,郡侯帶領百姓誠心向善,這一過程象徵著心性的轉變和修鍊。如同在丹道中,通過對自身心性的覺察、修正和提升,來達到更高的境界。

-因果報應與德行積累:此回中體現了明顯的因果報應觀念,郡侯的不當行為招致災禍,而他們通過行善積德才得以解除災難,獲得降雨。在丹道思想里,也強調德行的積累和因果的關聯。只有通過積累善德,修正自身行為,才能獲得好的結果和境界的提升,就像鳳仙郡通過積累善念和善行,最終迎來甘霖,這暗示著在修鍊過程中,要注重品德的培養和因果的遵循。

-神靈的啟示與引導:孫悟空上天庭了解到鳳仙郡乾旱的原因以及玉帝所設的條件,這可以看作是一種神靈的啟示和對眾人的引導。在丹道中,也常常強調對高維智慧或神靈啟示的尊重和遵循,通過接受這種啟示來指引自己的修鍊方向和行為準則,以實現身心的升華和超越。

總的來說,從丹道視角解讀這一回,可以將其中的情節和事件與丹道的理念和修行方法相聯繫,從中領悟到關於平衡、心性、因果等方面的道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悟空修真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悟空修真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97章 普濟眾生,孫大聖施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