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軍軍備競賽(3)

16.海軍軍備競賽(3)

此外,德國還有「布呂歇爾」級戰列巡洋艦、「塞德利茨」級戰列巡洋艦、「得弗林格」級戰列巡洋艦和「馮·德·坦恩」級戰列巡洋艦,以及「毛奇」號、「戈本」號戰列巡洋艦。***

提爾皮茨的海軍擴張計劃,最終使得德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公海艦隊。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前夕,德國共計擁有20艘「無畏」級戰列艦、19艘其他型號的戰列艦、7艘戰列巡洋艦、53艘巡洋艦、140艘驅逐艦、31艘潛艇、55艘各型炮艦和魚雷艇,以及其他艦員,總計350艘,總噸位107萬噸,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海軍強國。與此同時,德國商船總噸位也從1871年的8。2萬噸上升到1914年的510萬噸。另外,德國境內的基爾運河也改造完成,能夠通航大型艦船。

但是,英國艦隊在擴張后更為巨大——至1914年,英國已經有了30艘「無畏」級戰列艦、38艘其他各級戰列艦、11艘戰列巡洋艦、113艘巡洋艦、229艘驅逐艦、84艘潛艇、68艘各型炮艦和魚雷艇,總噸位200多萬噸。總體實力上,英國仍遠超德國。所以,提爾皮茨的海軍擴張計劃不但未能超越英國,反而使得英國海軍更強大,而且也讓英國的競賽策略得逞——這場競賽給德國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早在1898年,提爾皮茨爭取國會通過第一個海軍擴充法案的時候,曾向國會保證,不需要增加新的稅收。但是,這根本就是一個謊——海軍如此大規模地擴張,怎麼可能不需要增加新的稅收呢?每建造3艘戰列艦就相當於建設陸軍5個軍,結果,德國海軍軍費從1898年的6299萬鎊上升到1903年的10478萬鎊。1906年,隨著英國「無畏」號下水和德國修改海軍擴充計劃,德國海軍軍費再次大幅上升,從1906年的13335萬鎊上升到1911年的22431萬鎊。除了要建造「無畏」級戰列艦,德國還必須要加寬基爾運河,因為「無畏」級戰列艦超出了基爾運河的範圍、威廉港入口的寬度和船塢的大小,所以,德國還必須要進行一系列的運河和港口的改造。

但是,德國憲法賦予政府徵收的間接稅不能滿足如此規模的軍事開支,但增加新稅收又招致各方的反對,結果迫使政府不得不行債券、增加貸款,這又導致利率大幅升高。從1897年至1914年,德國未償還的債務就從21億馬克上升到52億馬克,其中有10億馬克是用於海軍軍費。沉重的財政負擔終於迫使政府減少軍費開支,這實際上意味著英國的策略獲得了成功,贏得了海軍軍備競賽,德國無力再繼續建造戰艦。

英國另外一個成功就是,聯法、聯俄使得德國的西線面臨巨大壓力,陸軍也不得不增強實力。

19世紀末20世紀初,儘管德國陸軍早已經制訂了「施里芬計劃」,但這項計劃需要大規模擴充陸軍,不僅是擴充陸軍人數,而且需要在武器裝備等方面進行變革,這同樣需要巨額經費,因此德國陸軍和海軍之間事實上已經在爭奪軍費。而且,陸軍和海軍各行其是,在制訂計劃時只是單純地以各自軍種的需求為準,彼此之間沒有協調,這導致「施里芬計劃」和「海軍擴充方案」不可避免地生衝突。這時,由於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熱的大海軍主義者,所以政府內充斥著海軍擴張主義者,但是有限的財政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支持陸軍和海軍兩個龐大的擴軍計劃(甚至連海軍擴充計劃都滿足不了),在威廉二世和政府內海軍主義者的支持下,財政最終傾向海軍。

實際上,「無畏」級的下水,對英國自身也是一個強烈的衝擊——英國擁有大量舊式軍艦,「無畏」級的出現不僅僅是誕生了一種新型巨型戰列艦,而是將改變海戰模式,這也等於將這些大量舊式軍艦推向了淘汰的邊緣。相反,德國正處在大量建造戰艦的時期,不存在英國那麼多的舊戰艦,只需要修改建造計劃,就可以建造德國的「無畏」級,只是資本方面吃緊就是了。英國為此也不得不投入巨大財力進行更新換代,但是,英國對此有充足的認識,而且有贏得競賽和戰爭的把握——丘吉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簡練而形象地闡述了英國對德海軍競賽的反應和可預見的效果,他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挑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戰
上一章下一章

16.海軍軍備競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