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節:可如實回答(2)(1)

1.26節:可如實回答(2)(1)

不是故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所有問題中只有「家裡有幾口人」的答案是「可如實回答」。當時就流傳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外賓問一個老頭兒家有幾口人,這位老人生怕答錯擔不起責任,一時緊張,像在居委會「考試」一樣慌忙回答:「可如實回答。」弄得外賓莫名其妙。

若仔細研究,從這一紙「規定」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夷夏之大防」、控制之嚴密、宣傳的伎倆、經濟的衰敗……這一紙「規定」當時廣為下,但大家都是背完就扔。筆者現在才意識到這一紙規定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就是史料,是我們曾經這樣生活過的證明,因為「無征不立」是歷史學最基本的學術規範和起碼要求,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文獻就沒有「歷史」,或者說,「歷史」是由文獻形成的。遺憾的是,我問過許多人,竟無一人將這一紙規定保留,當然我也沒有保留。細細想想,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文獻」,往往就是這樣喪失的;進一步說,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日常生存狀態,也就是這樣喪失的。

另一方面,對於不少外賓、海外華人回國后對「文革」中的中國那種到處「鶯歌燕舞」的熱報道,也就很可以理解了。著名美籍華人歷史學家何炳棣先生當時表了有關的系列文章,在海內外影響極大。當現在有人勸他在文集中將這些文章重印時,他誠懇地表示「我卻願意把它忘掉」(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頁)。「把它忘掉」,雖只簡單幾個字,卻飽含一個真誠的學人了解實后的沉重反思與難的心。然而,如今國內卻很有某些「學界新銳」為「學術創新」而將此類報道作為「文革」乃「真民主」、「經濟還很繁榮」一類的論據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的進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的進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6節:可如實回答(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