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二章 中國的傳統性規範(7)

7.第二章 中國的傳統性規範(7)

有人將后兩種現代性話語分別命名為浪漫性話語和隨意性話語。***浪漫性話語是把感和長期關係當作性的條件的觀點,這種話語與一夫一妻制、配偶制和家庭生活有關。隨意性話語是指以性本身為目標,將性視為個人的,而不看重伴侶關係。隨意性話語與吉登斯的愛的會合這一概念相似。他指出,這種愛是由可塑的性和個人生活的民主化而來的,它與20世紀女性地位的改變有關。相互的性滿足是新型性關係的核心,持久的忠誠關係變得不再重要。

除此之外還有無興趣話語和掠奪性話語。無性趣話語是表明對性完全不感興趣的話語,例如說我對此事基本上毫無興趣。掠奪性話語則是傳統的男性氣質的性態度,在這一話語中,一個男性的性伴侶數量與他在同伴中的聲望成正比。隨意性話語與掠奪性話語有相似之處,但有兩個主要區別:其一,在隨意性話語中,性活動的價值在性本身,不是為了向同伴證明自己的男性氣質;其二,這種性活動最理想的境界是女性與男性起同樣的作用,她們也可以為自身的性滿足主動提出性要求。

儘管有文化的差異,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各種文化當中性的規範還是帶有某些普遍性,例如:夫妻感聯繫的增強;鄰居親屬的關係減弱;個人獨立感和追求快樂的個人自由權利增強;性快感與罪惡之間的聯繫感減弱;個人身體****的增強——這種到1750年在英國社會的中上階層已完全建立起來的規範,在20世紀末已經在全世界普及。現代的文化創造出這樣一些價值觀:對浪漫和熱烈愛的高度評價;為愛而結婚(反對包辦婚姻);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關係(反對父權制,等級制);男女兩性的性自由;男女平等;對性活動的寬容;以童年為生命周期中需要特別對待的時期(反對使用童工)。自19世紀以來,上述觀念先在西方社會形成,隨後通過廣播、錄像等大眾傳媒手段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對於現代性觀念影響最大的是本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西方生的性革命。關於這場性革命的功過是非,各種理論流派和各種政治力量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爭議。有人認為,這場所謂的性革命根本就沒有生過。他們的論據是:80年代一些調查表明,年輕人的性價值觀和性行為模式與過去相比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一般看法是,在50年代及以前的年代,社會的性規範相當嚴厲;60年代和70年代這20年,西方的確經歷了一場性革命,主要是性規範大大放鬆,婚姻之外的性關係增多,每個人的性伴侶數量增加等等;自80年代出現艾滋病危機之後,傳統規範回潮,人稱黑暗時代,因為人們全都穿黑衣服,在同性戀社群中,幾乎沒有人沒參加過正當壯年因艾滋病去世的親友的葬禮;到了90年代,一種新的性規範正在形成,其主要特徵一個是安全的性,另一個就是女性性權利的崛起。

目前,關於性規範問題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潮流。一個是保守觀念的回潮;另一個是非西方文化對西方性觀念的抵制。

保守觀念的回潮在西方是從80年代初開始的,那時正是艾滋病剛剛被現的年代。艾滋病在全世界的流行起到雙重作用,一個是傳播了與6070年代的性觀念,另一個則是重新導致了性焦慮,其中最明顯的是同性戀恐懼症和假道學觀念的回潮。宗教界和右翼人士起對70年代性革命的全面反攻,聲勢浩大。例如,90年代末,美國人重申家庭價值,成千上萬的男性參加了許諾運動,許諾做個好丈夫,好父親,回歸家庭價值,當然是傳統男權制意義上的好男人。這一運動儘管遭到女權主義的強烈抨擊,也令許多自由派男性所不齒,但仍不失為一種值得注意的社會潮流。

保守派的夢想中的世界是一個從未生過性革命的世界。這種社會是什麼樣子的呢?作為性革命生前的典型社會形態,可以以愛爾蘭為例,在那裡,墮胎、同性戀和離婚至今都是非法的。一位女性這樣講到西方性革命前的生活和人的感受,她說:50年代十分可怕,我們十來歲時是饑渴的一代人。50年代對於女孩來說尤其可怕。它極其嚴酷,尤其是在像卡里索(carkisle)這樣的地方就更嚴酷。我們如饑似渴地排長隊看好萊塢的電影,對快樂充滿渴望,渴望過上我們想過的那種生活,而你只能在電影中看到這種生活。我們的生活中什麼都沒有,真是嚴格節制到極點,比父母在戰前的生活都不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二章 中國的傳統性規範(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