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章 謹言慎行:和領導說話先動腦,別讓是非從口出(2)

2.第8章 謹言慎行:和領導說話先動腦,別讓是非從口出(2)

點睛妙語

口是心的門戶,守口不嚴,心中機密就會全部泄露;意念是心的腿腳,如果防範不嚴,就會搖擺不定走上邪路。***

為自己留後路,領導面前少吹噓

人應該有自知之明,誇海口、說大話、吹牛皮的人,常常都是外強中乾的;而且他們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引起大家對他的關注,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朋友、同事相處,貴在講信用。自己不能辦到的事,胡亂吹噓,會給人以華而不實的印象。吹噓者在人際交往的圈子裏終究會變成孤家寡人。不顧別人的感受,只顧沉浸於自我吹噓,在多數場合是不受歡迎的,任何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都會自然而然地在心中對你的吹噓貶斥一頓。優點最好由別人去現,這不是缺乏自知之明,別人現了也不見得非講給你聽,這樣才有人際交往中的震懾力和神秘感,也就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魅力」,而身在職場,就應該為這種魅力而不懈努力。

小李在他剛到工作單位的那段日子裏,在同事中幾乎連一個朋友都沒有。那時他正春風得意,對自己的機遇和才能非常自得。因此每天都極力吹噓他在工作中的成績,吹噓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請求幫忙等等得意之事。然而同事們聽了之後不僅沒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還極不高興。後來還是老父親一語點破,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觀念。從此,他就很少談自己的成就而多聽同事說話,因為他們也有很多事要吹噓,讓他們把自己的成就說出來,遠比聽別人吹噓更令他們興奮。後來,每當他有時間與同事閑聊的時候,他總是先請對方滔滔不絕地把他們的成就炫耀出來,僅僅在對方問他的時候,才謙虛地表露一下自己。

某單位的王女士,每天總是不放過任何機會讓人們知道她的存在。一位領導在為兒子差兩分沒被清華大學錄取而苦惱,一旁的王女士生怕錯過了機會,插嘴道:「真是的,我那兒子也不爭氣,要升初中了,才考了99分。」旁人不難看出,她到底是自貶還是自誇。一年秋季,她辦完調動手續,滿以為會被熱歡送,豈料送行的只有一名例行公事的幹部,可見她把領導和同事都沒少得罪。

事實只有十分之一,或者連十分之一都不足,說話卻說到十分,虛多而實少。有的人靠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說得非常動聽,一部分人也許會上他的當,信以為真。這就是吹噓人的本事。

有的人他對於某種學問技術不過初窺門徑,還未登堂,更未入室,居然自命為專家,到處宣揚,不認識他的人不易拆穿,這叫做吹得隱秘。有的人對他的自身經歷,說得津津有味,某事是他做的,某計劃是他擬的,某問題是他解決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謀,像他是萬能博士,不是參與此事的人,自然無法證實其虛偽,這種人叫吹得有水平。有些人的事業並什麼展,他卻說如何有把握,手中的貨物如何充分,某批生意賺多少錢,說得大家有些動心,這叫做吹得有能耐。但是這些人終究會被他們的吹噓所累,害人害己。有的人與某一位名人實在並沒有多少關係,他卻對人說某人如何器重他,某人如何看重他,某事曾和他商量過,這些都是自我吹噓的表現。

人都會有成功或失敗的時候。對經歷過一次失敗的人,我們絕不能斷他會永遠失敗。相反,即使是獲得了成功的人,如果他總是高枕無憂、驕傲自滿的話,他也會嘗到失敗的苦頭的。既然這樣,嫉妒或排斥成功者的做法就是不可取的。如果有朝一日你也成功了,卻遭到了別人的嫉妒,你也會傷心的。

辭有時是蒼白無力的,它很少能說服他人改變立場,雖然「上帝」給了我們兩隻手一張嘴,但人們還是喜歡用嘴而不喜歡動手。逞口舌之利是毫無意義的,不但不能改變別人的立場,反而會把自己逼上絕路。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高談闊論的人。他們總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麼的出眾,如果能按他說的計劃實行,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這些人滔滔不絕,在自己空想的領域裏如痴如醉。然而,在旁人看來,那是多麼的可笑和愚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和領導溝通的藝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和領導溝通的藝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第8章 謹言慎行:和領導說話先動腦,別讓是非從口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