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閻太監不懂裝懂,秦將軍治傷濟州

第430章 閻太監不懂裝懂,秦將軍治傷濟州

許貫忠見好就收,果斷撤退,這一戰,朝廷軍隊是大挫銳氣,傷亡近八千人,損失牛羊戰馬近萬,御前骨朵子直教頭郝鑒戰死,副統領秦致被敵人生俘,賀瑰臨陣脫逃被秦致當場格殺,再加上之前被蕭聖衣打傷的御前銀槍班教頭王岩保,簡直是損失慘重。

徐徽言氣得要死,只得重整兵馬稍稍後退,在西邊數里的地方重新安營,當時天色已晚,有部下建議不如暫且回兵十里之外駐紮,修正兵馬來日再戰。

但是徐徽言是咽不下這口氣,精銳盡出,狗屁便宜沒占反而被打了個屁滾尿流,傳出去那都算是夠丟人的了。

雖然王煥和徐寧都主張後撤,但是徐徽言不同意,他們兩個想要後撤的原因也很簡單,現在敵軍把住永濟渠運河,無論他們從哪個方向渡河都很容易遭到敵軍半渡而擊,不如主動後撤,放敵人來追,在平原地形上發揮騎兵優勢。

但是,讓徐徽言不撤退的,是監軍太監閻寶。

宋代繼承了唐末五代「以內職典禁兵」的制度,軍隊中的宦官大多不是監軍,而是正式的統兵官。

這裡舉一個例子,宋神宗時,王韶率軍西征青唐吐蕃。這支西征軍的統帥王韶自己就不是武將,而是科舉文官,而這支由文官統帥的西征軍中,至少有李憲、王中正兩名大宦官。

一般擔任監軍的便是文臣和太監,並且監軍權利賊大,甚至可以決策戰爭,權利大於將軍的。

於是乎,這就鍛鍊出了不少的「好苗子」,就比如太監裡面軍事能力非常強的秦翰(文武雙全,不徇私、不攬權,非常厲害)、竇神寶(隨太宗親征太原、戍守邊疆)等等很多,而也是因為太監的給力,所以監軍人選一般多數都是太監的,太監也不一定都是說很文弱,也是有狠人的。

更著名的,如宋初多次參與皇位傳襲過程的宦官王繼恩,就曾歷任天雄軍駐泊都監、定州排陣都監、河北三路排陣鈐轄,這些都是直接參与作戰行動的統兵差遣。後來西川兵亂,王繼恩又出為川峽招安使,其副手中就有另一員宦官、任招安都監的閻承翰。

但是,現在到了童貫掌管樞密院,他派出來的這些監軍太監,堪稱是一言難盡,只要對奸臣夠忠心,哪管他有多大的本事?

畢竟,大宋朝別說太監監軍了,就是太監干涉皇位,這種飽受詬病的玩意都學唐朝學得得賊起勁,宋朝這種入為內侍,出為軍將的宦官不勝枚舉,可以說是晚唐五代以來的慣性,說到底還是四個字——任人唯親。

說是徐徽言領軍,實際上這位監軍太監時刻左右著戰場局勢,很容易陷入外行領導內行的死循環之中。

這太監當時就說了一句話,咱們大老遠跑過來,就是要擊潰敵軍,一決雌雄,救援大名府,現在你身為主將,帶著大宋最精銳的兵馬小挫一陣可以,但是你要是撒丫子跑了,大宋威嚴何在?狄家剛剛獲勝,士氣高漲,正是驕兵必敗之際,咱們整頓騎兵,奮力一擊,那不是勢如破竹嗎?

徐徽言知道現在不撤,以目前他們軍隊的士氣,再和梁山硬碰,也是穩吃虧不佔便宜的情況,但是他實在是不敢反駁這個閹貨,因為這傢伙隨便一個報告給童貫,他徐徽言先完了。

這可是五萬捧日軍禁軍,大宋朝最為精銳的部隊,現在在他手上,奸臣對他那是即用且防啊,稍有不慎,哪怕臨陣換將,奸臣都能讓他死在梁中書前面。

無可奈何,對於他來說,實在是無可奈何啊!

而狄泉方面,在俘虜了秦致之後,按照狄泉的吩咐,立刻就給他治傷了,讓他的傷勢不會再出現惡化的情況,然後迅速派人把他送到濟州府優待起來了。

秦致自己也是受寵若驚,開始他以為這是要勸降他,又是治傷,又是優待的,但是轉念一想自己這傷勢,估計一條胳膊廢了是沒跑了,勸降他個廢人有什麼用?

到了濟州,他倒是沒被關進地牢,而是找了個獨門院子軟禁,外面士兵看著,他這個半殘的人想跑也跑不了,待了兩天除了傻吃愣造沒別的事情干。

到了第三天,來了一老一少兩個人,老的這個是個四五十歲的郎中,給他檢查斷臂治傷的,而那個年輕的則是長得比女人還俊秀,通過其指揮這郎中來看,應該是敵軍裡面的一個主事的管理層。

那郎中給他看了半天,得出結論,這種情況下,想要徹底痊癒不太可能,但是通過調理治療,可以做到讓秦致這隻手可以正常抬起,想再握刀殺人是沒可能了。

「我肩胛骨盡碎,你怎敢如此誇口?」

秦致對郎中的話一個字都不信,他久征沙場,熟悉各種傷情,按照他這種情況,就算是不斷臂,這隻手臂早晚也萎縮了,怎麼可能會治好。

那郎中聽了這話,臉刷的一下就黑了,「我安道全人稱神醫,我說能治好就是能治好,還沒人敢在此處和我叫板!」

「神醫?」

還沒等秦致答話,旁邊的那個年輕人就開口了,「安神醫醫術高超,堪稱華佗再世,秦將軍,得罪他可不是明智之舉啊!」

「你又是何人?」

「梁山泊主狄永華。」

這句話一出,秦致立刻站了起來,盯緊了狄泉。

「怎麼,秦將軍也想看看我狄泉是不是青面獠牙,三頭六臂嗎?」

狄泉一邊笑一邊坐下,比起秦致,他倒是氣定神閑得多。

「你給我治傷,莫不是要勸降我?」

秦致半晌才看著狄泉,說出了這句話。

「我梁山兵強馬壯,衝鋒陷陣,本不用再叫秦將軍前往,不過招攬之心,狄永華還是有的。」

狄泉想要招攬秦致,其實另有心思。

他想要建立一個古代版的「黃埔軍校」。

在古代的這個階段,想要成體系的培養軍事人才實在是太難了,首先就是文化普遍落後,平民沒有受教育資格,而且各種專業知識幾乎被壟斷,你想學你都找不著門!

其次,武官這方面,正常情況下,也確實難以培養,以前只能是慢慢打,熬資歷熬出來,這樣的方法效率太低了。

北宋時候王安石開過武學,其變法之中的三舍法——實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進行教學的太學三舍法制度。以學校的平日考核來取代科舉考試,太學生成績優異者不經過科舉考試可直接為官;同時,提舉經義局,修撰儒家經典,編纂《三經新義》;設置武學、醫學、律學專科學校,培養專門人才。

但是,宣和三年,詔罷此法失敗,似乎效果不太好,到了南宋以後才成一點樣子但一直到清朝規模也不大。

一般來說,軍事這個東西,很容易就會雜糅到其他的學問裡面,統一進行教授,畢竟對於古人來講,軍隊打仗並不是純粹的為了戰勝敵人,更多的是為了給君主服務,所以軍事這個東西除了兵權牢牢掌握在當權者的手裡之外,軍事理論,軍事知識通常都要被牽強附會,很多儒家的理論思想來進行束縛。

對於那些氏族大家來說,軍事這個東西很多時候都會由家族的人單獨進行指導,並且輔以兵書學問,甚至於一些最新的戰爭的案例來進行教導,而對於那些平民老百姓來說,並沒有這個上升督導,也沒有辦法接觸到這個的知識,所以我們會發現,到了秦國之後這些軍事家要麼出生於貴族世家,要麼就是在戰場之上一步一個跟頭,然後慢慢累積起來的戰功,很少會出現那種平民,加入戰場之後立刻就打殺四方的那種。

當然,現在宋朝的軍隊裡面其實還保留這個習慣,什麼東西就是資歷,說白了就是你在軍隊裡面混的時間,很多時候軍隊裡面的執行和軍隊裡面的職務都是根據這個東西來評比的,也不要說這東西不公平,畢竟在軍隊裡面待的時間越長,就越能夠了解軍隊整體的運作模式和軍隊的作戰的知識,這樣的話更方便指揮這個軍隊,這是事實。

唯獨的一種情況下例外,那就是戰爭時期,戰爭時期那基本上就是看天賦,有的人兩三場戰鬥下來幾乎都快超神了,還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是陸陸無為,這一點在解放戰爭裡面體現的尤為明顯。

更實在的是,古代學堂本來就少,漢代以後,為了維繫統治,國家推行的都是教授孔孟學說的學堂,教的都是君臣父子的東西,且不說打仗是孔孟不推崇的,打仗的東西只有在戰場上才有用,戰爭年代,這樣的人才對外戰爭還有點用,和平年代這樣的人怎麼辦?打誰?統治者不得不考慮這樣的問題

而狄泉明白,他要打天下,現在最缺的就是軍事人才,你等著一場場戰爭之下大浪淘沙,烈火煉真金,最後讓人才露出頭來,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他得主動辦軍校,培養人才,也許真正的統兵大將短時間內是培養不出來的,但是中層軍隊幹部是完全可以培養出來的。

黃埔軍校的作用,他是十分清楚的!

而這個秦致,根據線報上來看,他在西北立功調入禁軍之後,曾經也擔任過王安石創立武學的教師,參與過這一計劃之中。

也就是說,他參與過北宋官辦武官學校的建立,並在其中任職,在該項目廢止之後,他才擔任了禁軍職務。

狄泉早就想要創建軍校了,但是缺乏專業人才,雖說他也能講些東西,但是他事多不能統籌兼顧,許貫忠、諸葛英等人也可以,但是也是分身乏術。

至於那些朝廷投降軍官,梁山目前錄用的軍官普遍職位不高,讓他們講軍事,他們頂多來講講戰鬥經驗,鮮有能夠談到戰略和兵法層面的。

之前俘虜的大名府兵馬都監「聞大刀」聞達目前還沒有勸降成功,所以他這個宋朝重鎮的高級武官用不了,而現在俘虜了這個秦致,他是真正參與官辦武學的參與者之一,他,狄泉是勢在必得。

「不要我打仗?那要我幹嘛?」

秦致都樂了,這梁山泊主說話不是扯淡嗎。

「我聽說昔日王安石變法,曾經創立官辦武學,將軍曾參與其中,我有意叫先生在我梁山仿照王安石舊制創立武學,不知可否?」

「你要開武學?」

秦致驚愕,他身為一個久經沙場的將軍,自然是知道軍中人才難得,一個沒有背景,有真正真才實學的將領,苦苦拼殺十幾二十年沒準還是出不了頭。

當初王安石要創立武學,讓武人有機會免去一二十年力斗搏殺得到和那些文官進士同等起跑線的地位時,他是欣喜若狂,但是後來這份希望是來的快去的快。

失敗的原因,很多,此前沒有人成系統性的開展過這種武學,自然是其中原因,當然,當年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也是很大的原因,文官士大夫集團的反擊,幾乎無論是哪一條新政,都會批倒,批臭,更何況是這個讓武人有系統學習和出頭之日的政策了……

說實話,狄泉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除了震驚之外,還有點感動……

因為他明白,這個路一開,雖然說是在敵軍陣營裡面,但是也確確實實給武人開通了一條猶如科舉一般的晉身之路。

這是之前絕無僅有的!

身為一個老兵,他該知道在這個時代,一個武人在血水裡面摔跤,摸爬滾打混出頭有多難了。

而創立武學,這是一條捷徑之路,雖然是敵人想要這麼搞,但是他真心羨慕。

也佩服。

甚至,他還在心裡想著,心說是自己早就聽說過這狄泉是狄青的後人,到底是武人的後代,還知道看中武人,給武人謀福利,沒有像宋朝這般的重文輕武,即用且防,寒著天下武人的心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水滸之狄家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水滸之狄家將
上一章下一章

第430章 閻太監不懂裝懂,秦將軍治傷濟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