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詩顯宰相格局

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詩顯宰相格局

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詩顯宰相格局

提示:本文為《百位歷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紀錄欄目,歷時一年精心打磨,高度還原正史,建議從第一章節跟進閱讀。

01.

即使在900多年後的今天,當學者們提起「王安石變法」時,依舊會大吵一番,甚至拍桌子、掀椅子。

這場決定北宋命運的革新,不僅讓無數人丟官送命,也間接改變了歷史進程。

在北宋官場有兩個官僚集團,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革新派」,這兩派從宋仁宗開始,一直爭鬥到王朝結束,持續了上百年之久。

並且,這兩派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並非非敵即友,有時候朋友的朋友也可能是敵人。

比如晏殊,他既是宰相,也是文人集團的領袖,韓琦、富弼、范仲淹、文彥博、歐陽修、王珪都曾得到過晏殊的栽培,一開始都相交甚好。

「慶曆新政」推行時,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抱團,一起抵制保守派,可是後來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與歐陽修、韓琦、富弼都開始反對王安石變法。

而王安石是經歐陽修的學生曾鞏引薦,才得歐陽修賞識,歐陽修兩次為其薦官。

然而曾鞏卻支持王安石變法,沒有站到自己老師這一邊。

還有包拯,他也是歐陽修的門生,當初是由歐陽修的連襟王拱辰援引入朝的,但最終王拱辰卻和歐陽修鬧掰了。

同時與歐陽希鬧掰的還有宰相王珪,原本他也是歐陽修的門生。

司馬光一開始和包拯、王安石很要好,可王安石推動變法后,司馬光就站到了保守派這一邊,並成為了領袖。

蘇洵剛入京時,就拜了歐陽修的碼頭,他沒趕上王安石變法,卻與王安石特別不對付,因此王安石變法后,蘇軾和蘇轍也開始抵制變法。

不過,蘇軾卻把自己的門生秦觀推薦給了王安石,王安石也為秦觀安排了官。後來王安石罷相,蘇軾與王安石又成為了極好的朋友。

所以你看,北宋朝堂的關係就是一鍋粥,變法無法推行下去,很大原因與「黨爭」有關。

那王安石的變法到底靠不靠譜呢?

02.

王安石變法最受爭議的就是「青苗法」。

在變法之前,朝廷平衡物價的辦法是,用國庫的糧食投放市場來調控,遇貴量減,遇賤量增,所以不管是什麼年頭,朝廷都是穩虧不賺,久而久之國庫就開始空虛。

國庫一空虛,自然就要增加賦稅。

而青苗法主張的是,把國庫的糧折算成物價,放貸給農民和小商販,並讓受貸的人10戶聯保,增加了安全係數。等農民糧食豐收了,再把利息和成本還於國庫,這樣朝廷就穩賺不賠。

本世紀初(2000年左右),農村信用聯社就是採用了這樣的辦法,讓農民自行聯保後放貸於民,以扶持生產。

所以我們說,王安石的思想超前了900多年。

而變法之前,農民在缺乏資金耕種的情況下,唯一的途徑就是向地方的地主、權貴們借高息貸。

那為什麼「青苗法」沒有推行下去呢,首先就是觸及到了權貴們的本質利益,他們沒有錢賺就開始詆毀、扭曲。

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為了反對王安石,故意提高了利息,朝廷反而成了高利貸方。

前面我們也說了,之所以曾鞏支持王安石,是因為他歷任的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治所,在採用並嚴格執行了青苗法后,民生富庶,經濟穩步增長。

宋神宗是個實幹家,是想做點事的,奈何保守派力量過大,比如王安石為了變法能順利推行,前後將御史劉述、劉琦、錢顗、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襄、陳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范純仁、李常、孫覺、胡宗愈等人外放。

因此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後向宋神宗哭訴,說王安石亂天下,因此將王安石罷相。

就一定程度而言,王安石是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以司馬光為主的保守派,以及那些渾水摸魚的利益集團,他們反對革新,但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他們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因此後世有人說,北宋實亡於司馬光。

03.

王安石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叔祖都曾為官,父親王益官至都官員外郎,因此王安石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過目不忘之能。

少年時期,王安石隨父宦遊,以增長見聞,他17歲的時候,和父親一起來到京城,結識了比自己大兩歲的曾鞏,曾鞏就把他的文章拿給了歐陽修看,得歐陽修讚譽。

22歲時,王安石參加了會試,以第四名的成績登進士第,原本他是第一名的,因為試文中有一句「孺子其朋」,宋仁宗看到后不喜歡,就把他和第4名的楊寘互換了,與狀元失之交臂。

登科后,王安石授淮南節度判官,秩滿后他主動放棄了京試入館閣的機會,選擇繼續留在地方沉澱,轉鄞縣知縣。在任四年,政績突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公元1051年,王安石入而立之年,轉官舒州通判,宰相文彥博表請宋仁宗,薦王安石入朝。

但王安石卻以不想激起越級提拔之風為由拒絕了,隨後歐陽修也為其舉薦,王安石以母親年事已高為由,再次婉拒入朝。

因此,歐陽修念王安石須俸祿養家,任命他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

在赴任的路上,王安石途經杭州,寫下了一首《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這首詩很經典,雖然此時他剛31歲,還未入朝,更未成為宰執,但已經初具宰相的格局:人只有站到最高層,才能看得更遠,不畏流言蜚語,去實現心中的理想。

儘管王安石直到臨終,理想也沒能實現,可是誰說失敗的就不算英雄呢!

04.

公元1058年,王安石調為度支判官,進京述職,作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首次表達了改革的意願,但宋仁宗並沒有採納。

隨後,朝廷多次徵召王安石,王安石都婉拒了,因此留清名,朝臣多以不能結交為憾。

最終,朝廷召王安石入京修《起居注》,這一次王安石接受了,不久后升直集賢院、知制誥,負責審查京城刑獄案件,朝中士大夫都引為盛事。

不過王安石因耿介,得罪了當朝權貴,遭到彈劾,適逢王安石喪母,遂去官回江寧府守孝三年。

這期間,朝廷依舊數次徵召,可王安石均以服喪為由拒絕了。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守孝期滿,知江寧,屬於他的時代終於到來。神宗登基后不久,就召王安石歸京出任翰林學士兼侍講,次年便開始謀划革新。

公元1069年,49歲的王安石升相,提舉40多人,正式頒布變法條例,開始大規模推行改革。

蘇軾守孝期滿后回朝,上書談論變法的弊端,王安石很憤怒,就讓御史謝景溫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他的過失,最終蘇軾自請出朝,任杭州通判。

因此,保守派開始大舉反攻,先是御史中丞呂誨控訴王安石變法十大過失,被貶出朝,韓琦也上書勸停新法,司馬光更是三次寫信給王安石,也勸他廢棄青苗法,恢復舊制。

王安石據理力爭,隨後司馬光聯合御史台和范純仁等上表,神宗迫於壓力,打算暫緩,因此王安石稱病輟官,請求歸隱。

神宗見王安石如此堅定,就將御史台反對變法的一眾官員全部外放,因此司馬光自請退居洛陽,絕口不論政事。

不巧的是,公元1074年春,天下大旱,饑民流離失所,保守派再次聯合上書請求停止新法,時開封上門監鄭俠進《流民圖》,加上皇太后和太后的哭訴,無奈之下,宋神宗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職,改任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

一年後,神宗再次啟復王安石為相,繼續推動革新,但此時革新派內部也出現了很多藉機打擊報復保守派的事件,變法一時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公元1076年,王安石的長子王雱病故,心力憔悴的王安石主動懇請罷相,退隱江寧,宋神宗挽留無果后,任命其為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封荊國公。

此時的王安石已經58歲,進入人生暮年,屬於他的時代即將落幕。

之前復相時,王安石就已經感覺身心疲憊,因此過瓜州時,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05.

王安石歸隱江寧后,建半山園,自號「半山」,在這裡他度過了幾年清閑的時光。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王安石病重,因此表請將半山園改為寺廟,神宗賜額「報寧寺」,又稱半山寺。

次年春,神宗駕崩,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啟用司馬光為相,革新派遭到清算,幾乎全部外放或罷官。

此間哲宗為安撫王安石,加拜為司空。

公元1086年5月21日,王安石在鐘山長逝,終年66歲,獲贈太傅,葬於半山園。

同年10月,司馬光病逝,終年68歲,謚號文正,賜碑「忠清粹德」。章惇升相后,彈劾司馬光更改法度,因此削除贈謚,毀壞賜碑。

實際上,王安石變法也並沒有完全失敗,革新期間,王安石主張攻吐蕃,收復5州,拓地2000餘里,建立起進攻西夏的有利戰線。

而司馬光升相后,卻把士兵用生命奪取的土地,無償送還給了西夏。

哲宗親政后,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廟庭,謚號「文」,宋徽宗時,又追封王安石為舒王,配享孔廟。

縱觀王安石這一生,前半程韜光養晦,努力沉澱自己,後半生大刀闊斧推動改革,遭遇無數困難,不惜與滿朝文武為敵,但最終革新還是失敗了。

這不由讓人想起陳奕迅的歌:

他們說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們說要順台階而上

而代價是低頭……

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一場

愛你來自於蠻荒

一生不借誰的光

你將造你的城邦

在廢墟之上

去嗎去啊以最卑微的夢

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在文壇,王安石創「荊公新學」,並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比如那首膾炙人口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的詞,多為抒情詠物之作,詞風空闊蒼茫、淡遠純樸,一首《桂枝香》開「豪放詞」之先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雖然蘇軾曾反對他,但若在北宋文壇找一個最懂自己的人,一定是王安石,他們分屬不同陣營卻惺惺相惜,否則「烏台詩案」后,王安石也不會救他一命。

在國際上,王安石的改革享譽極高,1944年,華萊士訪華期間,在談論經濟時特意提到了「青苗法」,此前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時任農業部長的華萊士仿照王安石的新法,成功度過了危機。

所以,歷史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雖然「熙寧變法」失敗了,但不能否認它的前瞻性。

本欄目歷時一年精心打造,建議加入書架,從第一章節開始跟進閱讀,以免漏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胡宇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胡宇倫
上一章下一章

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詩顯宰相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