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於鄉野,不安貧賤(1)

3.生於鄉野,不安貧賤(1)

在黑龍江省的版圖上,離牡丹江和綏化都不太遠的黑龍江省中部,有一個克東縣,它因位於克山縣之東而得名。克東縣地處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過渡帶,地勢起伏,自然資源豐富,是黑龍江省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儘管這樣,克東縣仍然是名不見經傳、地不載方誌的貧困縣。直到馬德的出現,克東縣才在一夜之間,傳遍了黑龍江省,傳遍了全國。

克東縣出名,是因為從克東縣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裏,走出了以新中國最大賣官案出名的馬德。

馬德1949年11月出生在克東縣乾豐鎮的一個貧農家庭,貧困的家庭並沒有給予他溫暖和幸福。馬德兄妹8人,父親和母親都是老實厚道、本本分分的農民,他的家境用4個字就完全概括——「饑寒交迫」。

因為家境貧寒,加上孩子們一天天地長大,馬德家已到了家徒四壁的地步。貧寒家庭百事哀,馬德10多歲時母親去世。馬德的父親馬殿閣30多歲就開始有病,一家9口人,吃了上頓就沒有下頓,馬殿閣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

馬德的哥哥們,下學之後總是幫父親下地幹活,忙活家務。可馬德當時只有七八歲,肩不能擔、手不能提,而且一下課總是抱着書本看,家務事也不做,難免遭到父親的白眼,父親有時不讓吃飽飯,甚至把他攆到外面罰站,一站就是小半天。馬德上學后,父親告訴他,從今以後各種學雜費家裏只拿出一半,剩餘的全由馬德自己負責。此時,馬德才**歲,他上哪兒去借?上哪兒去討?

沒辦法,馬德只好利用放學后的時間撿破爛和廢銅爛鐵到收購站去賣,或者村前村后揀糞肥,以此換來微薄的學雜費。

馬德利用放學后的時間一邊放豬,一邊打豬草。有一次,豬跑了,馬德提着鐮刀奮力去追,他剛一邁步,手中的鐮刀隨即就掉了下來。藉著慣力,他的腳踢到了鐮刀的刀刃上了。只聽他「哎呀」一聲,鮮血立即從他的腳趾縫裏流淌出來。他顧不得疼痛,急忙將破衣服撕下一個布條,快速地包好。然後才一瘸一拐回到家中。至今,馬德的腳趾還留有畸形的殘疾。

馬德小時候最重要的記憶就是挨打,最厲害的一次是他被父親打得離家出走。那一次,馬德跑到他的一位親戚家,在親戚家足足住了一個月才被父母找回家。

從小飽經貧窮之苦的馬德,和近年來落馬的其他貪官,如成克傑、胡長清、馬向東酷似,都是經歷過艱苦環境的掙扎,在奮鬥中崛起。與此同時,和貧窮與生俱來的節儉,甚至是吝嗇,曾長期地伴隨着馬德。

馬德跨入中學時代起,文革開始了。當時,馬德正在克東縣第三中學讀書,全國正掀起「革命大串聯」。馬德便與同班幾名要好的同學溝通到北京串聯。第二天,他們就舉著紅旗,背着行李,唱着歌曲,雄糾糾氣昂昂地向哈爾濱方向徒步行軍,愣是步行到了哈爾濱,然後從哈爾濱火車站登車,來到了祖國的心臟北京,接受了**主席的檢閱。

從那以後,馬德這一「英雄壯舉」成了自己仕途上的「資本」。從北京返回克東縣以後,馬德進入克東縣第一中學讀書,並擔任班長和學生會委員。這也許是馬德從政的第一步,或者是從政前的熱身時代。

馬德的貧農出身,再加上他接受過**檢閱的「英雄壯舉」,作為一名學生幹部,他出席了克東縣學習**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68年,馬德高中畢業了。根據個人的政治表現,馬德被上級組織部門留在了克東縣,分配到軍管會工作。後來,因工作需要他又回到了家鄉公社工作,負責公社的後勤工作。

也就是在這個期間,馬德與妻子田雅芝戀愛並結了婚。

馬德結婚後,全國第一次大學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工作開始了。那時,凡是進入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前面必須加上三個字,那就是「工農兵」。工農兵大學生的標準是出身貧窮、根正苗紅,在所在的單位表現特別突出,由當地革委會推薦,政審合格后,即可成為「工農兵大學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馬德當然也就當仁不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解密北京大案(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解密北京大案(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生於鄉野,不安貧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