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序――跨世紀的機緣(1)

1.總序――跨世紀的機緣(1)

謝冕

跨世紀意味着既擁有一個結束,又擁有一個開始。***也許更意味着擁有一個完整的過程。要是用翻越山峰來做比喻,當人們從山腳往上攀援,抵達頂峰與跨越頂峰的狀態,便是此刻我們期待並可能擁有的跨世紀狀態。現在活着的這些人大體都能這樣地既面對一個世紀的日落,又面對一個世紀的日出,這無疑都是些生逢其時的幸運者。但這些富足的擁有者,卻必須為這一歷史機遇付出代價,造物者冥冥之中無地展示了它的公正。

能夠站在山巔於蒼煙晚照之中看崎嶇的艱辛歷程——那裏灑著斑斑點點的世紀血淚,同時又把目光投向茫茫而未知的路徑,這個世紀過程的擁有者此際大抵都會生出某種悲涼。對於中國的知識者,很容易產生關於百年憂患的聯想,前人把一百年的焦灼和苦痛都留給了我們。這些焦灼和苦痛鬱結為一枚化石而在我們的心中膨脹,它壓迫我們的血肉,使我們感到疾痛。這就是我們為享受世紀末的風不可迴避的承擔。

回想一百年前——那是上一個世紀之交,我們的前輩所面臨的是何等驚心動魄的大事件!那些已變成遺痕的記憶,正成為全部的歷史遺傳壓向我們:黑暗中的抗爭和奔突,慷慨的陳,激動的吶喊,為結束封建暗夜迎接現代曙光而濺起的鮮血,可預期的成功和頃刻幻滅的陰影,渴望航行而寄身於只能在積重中打漩的古老舟船……我們承受的是讓人驚怖的精神重壓。

從文學改良到文學革命,中國幾代文人把救國夢和文學夢織在了一起。也許那些文學的試驗和行進對啟迪民智會有緩慢的作用,但文學未能挽救國勢的衰危也是事實。對社會停滯、倒退或展起直接作用的是另一些更重要的因素。中國文學家基於聖潔的理由而一廂願地承擔了他們難以承擔的職能。文學因這力不勝任的超負荷而處境尷尬——久之,那些非文學的力量也視之為理所當然而苛求於文學,它們把國家興亡和社會盛衰的責任加諸文學,以文學的盡責與否對之施以鞭撻和討伐,當然偶然也有褒揚。儘管如此,中國知識者基於良知和道義仍然義無反顧地履行他們自認的救世濟民的莊嚴使命。從上一個世紀之交到這一個世紀之交,文學家們也的確為此演出一幕又一幕的悲壯的活劇。

文學當然有它自己的事要做。但文學家要做好自己的事卻仰仗於良性的環境,因而文學家的不能置身局外也是理所當然的。文學與愉悅和陶冶有關,文學也與責任相關聯。當一個世紀的太陽將要沉沒的時候,我們作為向這個世紀最後告別的人,為這輪曾經鮮亮並給我們以希望、如今變得昏黃的大陽留下一些印記,證實這個世紀也證實我們自身,這也許就是責任。把前面提到的那些變成化石從而壓迫我們血肉的感和經驗保留在我們的作品中,讓下一個世紀的人們獲得關於百年夢想的奔突、衝撞、追求的感性知識,這可能是我們對跨世紀機緣的一種答謝,當然,也可能是《跨世紀文叢》所作的一種追求!

1992年5月4日北京大學校慶日

於燕園

作者簡介

劉慶邦,1951年12月生於河南沈丘農村,少年喪父,家境貧寒。1967年初中畢業后回鄉當了兩年農民,1970年被招到煤礦當工人,1978年調到北京從事薪聞工作。

劉慶邦從1978年表處女作至今,已業餘從事文學創作23年,共表短篇小說86篇,中篇小說22篇,長篇小說3部,加上若干篇散文、報告文學和隨筆,約280萬字。成書的作品有:長篇小說《斷層》、《高高的河堤》、《落英》;中短篇小說《走窯漢》、《心疼初戀》、《劉慶邦小說自選集》、《劉庚邦中短篇小說精選》等。

先後獲得河南省、煤炭部、北京市、《青年文學》、《北京文學》、《中華文學選刊》、《小說選刊》等各種獎勵20多項。獲獎的主要作品有《斷層》、《在深處》、《胡辣湯》、《屠婦老塘》、《鞋》、《家道》等。

被譯英、法、捷克、土耳其文字的作品10多篇。《中國文學》1999年第一期,以英法兩種版本,各自推出了「劉慶邦小說專輯」,並配了專門評介文章。短篇小說《鞋》還被製成盲文,刊登在盲人雜誌上。

劉慶邦現為《陽光》雜誌主編,國家一級作家。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委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梅妞放羊(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梅妞放羊(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總序――跨世紀的機緣(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