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1)

1.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1)

布依族宗教古籍文獻主要包括三類。一類是用漢字或漢字的變異形式作為記音符號,記錄布依語語音並抄寫裝訂成冊的宗教文獻,這類文獻數量較多,目前大多仍散落在布依族地區民間,只有少量被掘整理並正式出版;一類是用柏格里文字記錄布依語語音並抄寫裝訂成冊的宗教文獻,這類文獻到目前為止僅現一本,雖經搜集整理,但未正式出版;另一類是以拉丁字母文字為載體,翻譯並出版的宗教文獻,這類文獻迄今為止也僅現一種,收藏於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一、《摩經》抄本文獻

上文所述的三種布依族宗教古籍文獻中,前兩種為布依族本民族宗教——摩教的宗教文獻《摩經》。

(一)關於摩教和摩經

摩教是在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基礎上展起來,並融入了一些外來宗教因素(主要有佛教和道教)而形成的布依族民族宗教,具備了一些人為宗教的特徵。布依族稱mo1,音譯為「摩」。摩教尊崇pau5l?捫k8to2(音譯為「報勒奪」)為開山鼻祖,同時也認為他是布依族的人文始祖。「報勒奪」也是智者的化身,他無所不通,人們遇到什麼難事都要去向他諮詢。因此,可以說摩教初步具備了一神教的某些特徵。摩教有專職的神職人員,布依族稱之為pu4mo1,音譯為「布摩」,由於各地布依語的差別,分別有?鬗a:?耷6s?尢1,?鬗a:?耷6mo1等不同的名稱。在布依族的宗教生活中,「布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布依族家中有老人過世,要請「布摩」誦經超度;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不順利的事,要請「布摩」祈福、驅邪、禳災,每年「三月三」「六月六」等重要的民族節日,各村寨的祭祀儀式均由「布摩」來主持。「布摩」有自己的傳承模式。在布依族聚居地區,每個自然村都有自己的「布摩」,「布摩」的頭領稱為?諬au3mo1,音譯為「交摩」,每個「交摩」手下都有一幫徒弟,布依語稱為l?捫k6?夼ai1,多者十幾人,少則一兩人。平時,徒弟們在自己家參加勞動,農閑時節跟師傅(「交摩」)學誦經以及其他相關禮儀,有機會就隨師傅在實際的宗教場合中見習,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即可自行外出主持一些小的儀式。「交摩」年老后即在他的眾徒弟中物色一人繼承他的地位。

摩教有自己的宗教典籍——《摩經》,布依語稱?夼?捫1mo1,即「摩書」,各地又分別有《砍牛經》《古謝經》《牛經書》《白摩書》等不同的名稱,摩教的教義均體現在摩經之中。根據有關專家研究,布依族摩經大約在唐代形成雛形,后經近千年的不斷豐富和展,逐步形成了今天各地摩經的不同版本。摩經內容比較豐富,其中有關於宇宙萬物以及人類形成的遠古神話、有勸人向善的民間故事、有節比較完整的敘事長詩、有委婉抒的歌、有句式比較固定的祈禱詞。各地摩經在內容上有不少相通之處,布依族民間有「?揶ip8?耷i6pau5l?捫k8to2,kok7mi2xo2pja:i1xo2即『報勒奪』傳了十二個弟子,經文內容同尾不同」的說法。有些句式在不同版本的摩經中很相似,說明歷史上曾有人統一編訂過。經文文體絕大多數為韻文,多為五句,同時也夾雜一些七句、九句,甚至更長的句式,除少量句子為偶數音節外,基本上都是奇數音節句式。

布依族歷史上由於沒有自己的文字,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摩經主要通過「交摩」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現在一些地方仍主要採用這種方式,即由「交摩」口授摩經的內容,弟子們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把它記下來。由於受到記憶能力的限制,結果造成經文的內容越來越簡單。大約在明代,隨著中央封建王朝對布依族直接統治的加強以及漢族軍民大量進入布依族地區,促進了布依族地區漢語文教育的迅速展,布依族當中習漢語、識漢文者日漸增多,一些學會了漢字的「布摩」便開始借用漢字記錄布依語語音,將摩經經文抄錄裝訂成冊,使其得以長期傳承而較少生變異。今天的布依族地區民間,仍有不少用漢字記錄布依語語音謄寫而成的摩經抄本。從目前掌握的況看,有抄本的摩經經文在內容上比通過口耳相傳的經文要豐富得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宗教古籍文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