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節近現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4)

9.第二節近現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4)

1925年秋,張伯簡調廣州任**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委員、軍委書記。***1926年8月,張伯簡任中央罷工委員會書記,全力投入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中。由於積勞成疾,張伯簡肺病作,病倒在了罷工鬥爭第一線,因救治無效去世,年僅28歲。1945年4月1日,周恩來親筆為張伯簡填寫了犧牲幹部登記表。

八、白族民間文藝家張明德

張明德(1900~1973年),近現代白族文藝家,雲南省劍川縣人,自幼家庭貧寒,讀書四年後學做木工,十七歲起在家務農,因避兵役而外出流浪,對白族地區底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有深刻的了解。

張明德先後向父親和同村的民間藝人王恩兆學藝。出師后張明德就開始獨立演唱《鴻雁帶書》《山伯英台》《黃氏女對金剛經》《出門調》等傳統白族本子曲。1949年4月2日,劍川解放,張明德受到革命教育,覺悟不斷提高,也激了其藝術創作熱。他創作的現代本子曲《四二起義》,讚頌革命,唱出了白族群眾的心聲。后又創作《二萬五千里長征》《援藏運糧》《慰問民工》等一批新曲,深受群眾歡迎,成為集彈、唱、創作才能於一身的知名白族文藝家。

1956年張明德成為職業歌手,1960年7月,參加「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會」,在中南海受到**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先後編寫《征服老君山》《向雷鋒同志學習》《水庫鴛鴦》《金雞三唱》《太和村史》和《獻給子弟兵》等本子曲數十篇,唱遍劍川各地,被白族群眾譽為「三弦伯伯」「白曲大爹」。他編創的曲目,愛憎分明,節生動,語風趣,韻律優美,多為白族民歌佳作。音樂上對傳統白族調進行了改造,彈奏、演唱都有獨到創新,極大地增強了白族民歌的藝術感染力。當他演唱時,聽眾常聲淚俱下,不能自已。他彈唱的白族古民歌《泥鰍調》,因演唱藝術高超,風格獨特,成為膾炙人口的白族民歌代表作品。

張明德多次出席省、州文藝會演,數次獲一等獎、創作獎和榮譽獎。從藝以來先後創作演唱本子曲百餘篇,記錄整理傳統本子曲十多篇,民歌數百,為白族民間音樂的繼承和傳播,竭盡一生,受到了白族群眾愛戴。先後被選為劍川縣人民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協委員,雲南省人民代表,中國作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和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文化大革命」時期受極左路線迫害,不幸於1973年12月17日去世,享年73歲。

九、抗日名將、「白子將軍」周保中

周保中(1902~1964年),原名奚李元,字紹黃,白族,大理灣橋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和革命家。

1917年,15歲的周保中從大理步行400多公里來到昆明參加護法戰爭。1922年,入雲南講武堂學習。1926年,周保中在廣州結識時任廣東軍委書記的劍川籍白族同鄉張伯簡和民國著名白族軍事家楊傑,思想不斷進步,從此開始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7年,周保中在「七一五」反革命事變的腥風血雨中毅然加入中國**。1928年4月,周保中奉命赴上海白區從事地下工作。后又受黨指派遠赴莫斯科學習。「九一八」事變后,周恩來親自指派周保中赴東北敵後建立中國**領導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1月到1946年的14年的抗日鬥爭中,周保中歷任滿洲省委委員、軍委書記,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東北委員會委員、書記,東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足跡遍及黑龍江和吉林各地和蘇聯、朝鮮的部分地區。作為東北抗聯的著名軍事指揮者和卓越領導人之一,周保中以廣袤的白山黑水為家,率領抗聯將士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書寫了自己艱苦卓絕、瑰麗壯闊的人生畫卷。

抗戰勝利后,周保中擔任**中央東北局委員,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兼吉遼軍區司令員,吉林軍區司令員,吉林省政府主席。在解放東北的3年戰鬥中,周保中率部與國民党進行了800多次戰鬥,殲敵4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2。8萬多支,為主力部隊輸送1。8萬餘名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1948年10月,周保中揮白族、彝族等各族人民熱愛祖國和擁護團結的傳統,開展了周密的爭取工作,使得守衛長春的滇軍適時起義,為奪取遼瀋戰役勝利,加速解放戰爭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周保中在策動滇軍在長春起義中的功勛,不僅受到**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高度肯定,也備受雲南省各族人民的讚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二節近現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