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節文化互動(1)

5.第三節文化互動(1)

白族是一個具有突出文化包容性的民族。白族的民族展是多源同流的,白族的文化是在多源的基礎上,吸收了兄弟民族乃至國外民族的優秀文化,進而創造出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文化形式。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使得白族與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極為頻繁,這也是白族文化生生不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因素。

一、白族文化與兄弟民族文化的交流

白族文化是在數千年的歷史展過程中逐步積澱下來的結果,它是以洱海地區的土著文化為主,融合了氐羌文化、古越文化、荊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等民族和地域文化形成和展起來的多源同流的文化統一體。這已經得到考古和歷史材料的充分證明。

1。白族文化與氐羌文化

白族先民的主體來自古代氐羌族群。約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由於北方匈奴的擴張,氐羌族群被迫離開甘肅和青海高原南下,經四川沿橫斷山脈進入雲南西部,與當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過著「椎結,耕田,有邑聚」的生活。當他們來到洱海地區,融合到土著族群中之後,也就把氐羌文化融合到了洱海地區的土著文化之中。大理點蒼山掘的新石器文化中的石器和陶器,明顯地帶有西北文化的特點。點蒼山佛頂甲乙二址和白雲遺址現的半穴居遺迹,與西安半坡原始人的半穴居式房屋亦屬同一類型。徐嘉瑞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說:「大理文化淵源,方面甚多。但其中最古之一支,乃受西北高原方面的影響。此一支文化為中國最古之文化。據蒼洱境古迹考察報告謂:『馬龍遺址石器中之斧鑿,與華北史前時代所出者同式』……又據報告云:『大理所常見的陶片,帶壓制繼續紋者,華北除甘肅外,他處未有。』」今天的藏緬民族,就是古代氐羌族群的後裔。白族與其他藏緬民族的共同的文化特點,就來源於古代氐羌文化。如白、彝、納西、拉祜、傈僳等民族有共同的民族節日——火把節,就是古代氐羌民族火崇拜文化的遺留。

2。白族文化與巴蜀文化

白族古稱僰人。古代僰人與巴人、蜀人在地緣、血緣上都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僰人所建的僰侯國,就在今四川宜賓縣。據《華陽國志》載:「杜宇稱帝,號曰望帝。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南中的地域範圍,包括貴州西南部、廣西西北部和雲南大部,在這個地區內,分佈著大量的僰人。僰人是「羌之別種」,而氐羌又與巴、蜀關係密切,如《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說:「禹家於西羌,地曰石紐,在蜀西川也。」約在公元前16世紀,黃帝族和羌族是一個族群,只是後來黃帝族進入了中原腹地,羌人卻仍然留在西北和西南,衍化成了兩個民族系統。因此,在族源上,作為羌之別種的僰人,與巴人、蜀人有共同的古代來源。

公元前3世紀初,秦始皇先後派李冰、常頞開鑿從僰道到雲南曲靖的「五尺道」,溝通了滇蜀之間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西漢時,漢王朝也以僰道縣為起點,向南開築全長二千餘里的通道,使通道抵達今紅河北部。王莽時鎮壓僰人起義,大批僰人西遷進入滇西的洱海地區,成為白族的一部分。

3。白族文化與荊楚文化

春秋時期,楚國農民庄蹻揭竿起義,楚頃襄王聯合秦國勢力進行鎮壓。庄蹻率起義軍向西南撤退,進入滇池地區,因其部眾人數遠少於滇池地區的僰人等少數民族,只能「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庄蹻及其部眾被當地土著民族同化,楚人的文化也自然融合到滇僰文化之中。

徐嘉瑞認為:「楚國人民,從庄蹻入滇者甚多,其後皆留居於滇國及大理。大理之名家,即庄蹻之後。其宗教習俗,已隨大量移民,傳入滇中,更深入大理。」這裡的「名家」,指的是洱海地區的趙、李、楊、董等貴族。《太平寰宇記》中說:「昆彌國,亦名昆明,在爨之西洱海為界,即葉榆也……以楊、李、趙、董為名家,各擅一川,不相統攝,自雲其先本漢人。自夜郎滇池以西,皆雲庄蹻之餘種也。」徐嘉瑞還認為:僰人文化與楚文化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或者說僰人文化明顯地受了楚文化的影響。比如,《白國因由》中有茉莉羌的傳說,楚國的辰陽也有茉莉羌的傳說,等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三節文化互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