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三節交往禮儀(1)

6.第三節交往禮儀(1)

社會道德與倫理方面,白族人民中素有同生死、共甘苦、互幫互助、扶危濟困、真誠待客、恪守信譽、疾惡如仇等優良傳統。***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白族支系那馬人和勒墨人在集體狩獵活動中,都保存了原始平均主義的風俗。凡獵得較大的野獸,出獵者平分,獵犬也可得到一份。分配時碰見過往行人,按「見者有份」原則,也要分給他們一份。回到村寨后,要將獸肉煮熟,備酒招待親友。他們認為山上的飛禽走獸是屬於大家的,不能光是狩獵者自己享受。

在婚姻、喪葬、蓋房子等方面,白族人至今還保留著互幫互助的傳統。勒墨人凡同族同寨有人去世,大家都會丟下自己的活計,到喪家幫助料理喪事,否則社會輿論會加以譴責。白族人家蓋房子,一般全族或全村人都會來相幫,有的還會帶來一些建築材料,以補充主人材料的不足;主人只須招待酒食,不付工錢。個別人實在困難的,全由親戚鄰居們你湊一根柱,我送一塊磚,幫助解決。

換工是白族在生產中普遍採取的互助形式。每到栽秧時節,在蘭坪的那馬人中,凡勞動力多的人家總要幫助勞動力少的人家,先插完秧的人家總要支援尚未插完秧的人家,彼此不計報酬。怒江瀘水的勒墨人對寡婦還給予特殊照顧,凡栽種、收割或蓋房,全村人都會前去相助。勒墨人農忙時節耕牛可以無償借用,但借牛人平時要幫助牛主人家蓋牛廄、放牧,忙時幫助插秧、薅包穀等。勒墨人稱相互換工叫「波勒」,有的人家在下雨天要搶種稻穀,自己勞動力又不足,可請不種稻穀且有閑余勞力的人家前來幫助,然後在晴天時幫對方薅包穀。勒墨人犁地實行「二牛抬杠」法,需要兩個男子操作,缺乏男勞力的人家便採取互相換工的辦法來解決。換工雙方在勞動力強弱、勞動時間長短、勞動強度等方面要大致相當。在大理喜洲,農忙季節也有換工的習慣。一般是男換男、女換女、強換強、弱換弱,也有男女、強弱相換的。大多互換的工數相當,不用補償,少有將換工的差額用貨幣補償者。換工時自己帶農具、伙食,如是栽秧,主人招待一餐飯,到還工時,對方同樣回待一餐。這樣互助互利,可以幫貧扶弱,不誤農時。

在洱源鳳羽壩子,每年有個傳統的農事節日「栽秧會」,實際也是互助互惠的換工方式。每當栽種繁忙時節,這裡的白族農民常以村為單位或二三十人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臨時互助組織——栽秧會。會員們要選個頭頭,名為「秧官」。栽秧開始,在秧官的率領下,秧旗插到哪裡就幫誰家栽秧。屆時,秧旗迎風招展,鋩、鑼、大鈸一起敲響,《栽秧調》直衝雲霄。主人家只需備上酒食,招待大家一餐「晌午」(午飯)就可以了。這樣,家家幫助別人,戶戶接受別人的幫助,共度農忙。等到會員家的秧全部栽完,所有會員聚集一處,殺豬宰羊,慶賀一番。這一活動既可保證不誤農時,又聯絡了村民間的感,增進了友誼和團結,是白族人引以為豪的互助形式。

白族人民待客非常熱、真誠。勒墨人家裡來了客人,不管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都要熱接待。勒墨人外出,家門不上鎖,過路客人累了餓了,可以進屋休息,自己動手找東西煮食,飯後只要將碗筷收拾好,放在一定的地方,以示客人來過就行了,主人不會責怪。凡路過勒墨人的瓜地果園,客人見成熟的瓜果可以隨意摘吃,帶走幾個也無妨。在洱源西山,外地客人一旦進入白族居民的簡陋的垛木房,就必須接受主人的熱款待,喝茶抽煙,親如一家。如果客人老是推讓,就會引起主人不快,認為是客人看不起自己。客人若要在村中住宿,任何一家都會給予周到的安排,他們說「出門人沒有頂著房子走的」「炊煙升起的地方都可以吃飽肚子」。蘭坪的那馬人也很好客,尤其是遇遠方來的客人,主人一定將其引入上座,敬煙獻茶;家境比較富裕的主人還會殺上一頭兩三個月大的小豬,烤熟后款待來客。舊時,那馬人生活地區交通閉塞,日用工業品來之不易,因而相互間即使借了一針一線,都會如數歸還,否則被視為缺德。但對於他們自己生產的東西,鄰居間經常互通有無,即使借了一頭豬也可以不還,只要到一定時候送去自己生產的一定數量的東西即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三節交往禮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