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一節家庭及人生禮儀(7)

7.第一節家庭及人生禮儀(7)

(五)棺木

俄羅斯族棺木的形狀要求與漢族有許多不同之處。俄羅斯族的棺木不能提前製作,只有人亡故后才能做,而漢族的棺木可以提前製作。漢族人的棺木較大,但俄羅斯族的棺木是按死者的體形製作的,不宜過大。做棺木的材料要選好的。棺木板不宜太厚。俄羅斯族棺木分棺身和棺蓋兩個部分。棺身深約50厘米,棺蓋深約20厘米,棺木的長和寬各比遺體多出約20厘米。棺蓋和棺身各呈底部略窄、敞口處略寬的斗形,棺身和棺蓋合起來呈六角形。棺木兩頭無大小、高矮、寬窄之分。

(六)入殮

俄羅斯族信仰東正教,因而在入殮時,也能體現出東正教的特點。俄羅斯族是一個尚白民族,在棺木的內部布置多是白色的,棺木最底層鋪清潔刨花,上面鋪墊鴨鵝毛褥子和枕頭。屍體用中央縫一個用黑布裁剪的東正教十字架圖案的白布單覆蓋。白布單蓋至胸部,露出面容供人瞻仰、拍照、告別。遺體周圍擺放許多用彩紙做的各色花,棺內不放任何物品。遺體安放好后,將棺木移至室外,擺放在兩條木凳上,因為親屬、親友要圍在棺木周圍和亡者遺體告別、拍照留念。遺體入棺后不蓋棺蓋。蓋棺蓋是棺木下葬前的最後一道程序。

(七)出殯

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受周圍文化的影響,中國俄羅斯族的出殯儀式與傳統的出殯儀式相比已經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往,在出殯隊列最前面的是由男性直系親屬舉著的十字架或花圈,接著是由6個男性青壯年抬著棺身、棺蓋。一般棺身和棺蓋是分開抬的,也可以將棺蓋暫時蓋在棺身上,但不能釘釘。隨後是神甫、親屬、親友等一行送葬隊伍。在送葬路上棺材是不能落地的,途中可換人抬。現在,由於俄羅斯族的墓葬地離居住地遠了,一般改用汽車或馬車先將棺材運至墓葬地大門外,再換人緩緩抬進墓地。此外俄羅斯族抬棺木不是用繩子,而是用白布,在棺身下搭3條長白布,兩邊的人各抓住一頭抬著去墓地。過去,有教堂的地方還要為其敲鐘送行,並且在起靈后要去教堂讓神甫為亡者作亡靈祈禱。現在,俄羅斯族的葬禮多請會誦經的俄羅斯族老人,前去做安靈祈禱。

(八)下葬

俄羅斯族的下葬儀式一般由教堂的神甫及會誦經的俄羅斯族老人主持。在送葬隊伍來到墓地后,將棺材架在2條木凳上,神甫或會誦經的老人要作亡靈祈禱並用聖水象徵性地噴洒遺體,祝願亡者安息,靈魂升入天國。下葬前,眾親友還要與遺體告別。他們依次走近尚未蓋棺的棺材,象徵性地俯身親吻亡者額頭,然後邊畫十字,邊默默祈禱告別。告別儀式結束后,先把蓋至亡者胸前的白布單蓋至頭部,然後蓋上棺材蓋,由男性親屬用4根長釘按上、下、右、左的順序釘棺材蓋,最後用長條白布緩緩把棺材吊下墓坑。

俄羅斯族的墓坑一般是當天早上挖的,也可提前一天挖。墓坑一般都挖2米左右深,墓坑呈上下垂直的長方形,長和寬都大於棺材。

棺材吊入坑底后,神甫從旁邊的土堆上抓一把土按上、下、右、左的順序撒在棺蓋上,接著亡者親屬、朋友及所有參加葬禮的人每人抓一把土撒在墓坑裡,並舉右手畫十字祈禱亡靈安息,最後用鐵杴將土填進墓坑裡。

俄羅斯族人在埋葬當天,還有較多的細節要求:一是不在墳上擺食物,只在碑前點燃蠟燭;二是不在墳上燒花圈和衣物,而是把花圈和鮮花擺放在墳上任其自然毀滅;三是亡者的衣物或由子女留作紀念,或贈送親朋好友作紀念;四是亡者親屬在埋葬當天要帶去祭祀蜜飯,讓參加葬禮的每一個人象徵性地吃一口,以示紀念亡者。

(九)修墳

俄羅斯族的墓坑呈東西走向,亡者下葬時腳朝東、頭朝西,即面朝日出方向——東方。墳頭堆得不宜太高、太大,一般在地面砌一個三四層磚高的略大於棺材的長方形圍框,其內填滿土成自然凸狀。墳堆高於地面50厘米左右,上面可以種植鮮花。在墳頭的東面立一個木質十字架或石碑,碑的正面朝西。以往,在墳上立木質十字架是一種古老的習俗,現已不多見了。現在多在墳頭上立石碑,如果石碑在亡者埋葬當天沒做好,則其親屬可以在亡者死後祭日時為其立碑。部分俄羅斯族人還用木柵欄或鐵鏈將墳圍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俄羅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一節家庭及人生禮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