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三節文學藝術類(11)

16.第三節文學藝術類(11)

2黃才貴:《堂安:侗族文化的典型空間》,載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侗族卷),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90頁。***

3劉鋒、龍耀宏主編:《侗族——貴州黎平縣九龍村調查》,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4頁。

打穀桶

禾鏑

收割供圖:龍宇曉

1宋兆麟:《侗族的農具和耕作技術》,《中國農史》1983年第1期。轉引自廖君湘:《南部侗族傳統文化特點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7頁。

?譺?訛參見廖君湘:《南部侗族傳統文化特點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07頁;吳嶸:《從江縣朝利村侗族傳統稻耕技術調查》,載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侗族卷),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17頁。

石碓

?譹?訛《芷江侗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芷江侗族自治縣概況》修訂本編寫組:《芷江侗族自治縣概況》,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5頁。

1劉鋒、龍耀宏主編:《侗族——貴州黎平縣九龍村調查》,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9頁。

從江占里禾晾架攝影:蘇志平

1廖君湘:《南部侗族傳統文化特點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4頁。

?譹?訛吳嶸:《從江縣朝利村侗族傳統稻耕技術調查》,載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侗族卷),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09頁。

?譺?訛廖君湘:《南部侗族傳統文化特點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4~115頁。

?譻?訛貴州省從江縣誌編纂委員會編:《從江縣誌》,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3頁。

中國侗族

1李筱竹:《從江縣朝利村侗族紡織、靛染技術調查》,載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侗族卷),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76頁。

紡紗(榕江車江侗族)

晾曬紗線

洗紗供圖:龍耀宏

綰紗在紗籠上

從江高增侗族盛裝

1李筱竹:《從江縣朝利村侗族紡織、靛染技術調查》,載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侗族卷),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76頁。

篗子

梳紗(車江侗族)

?譺?訛王彥:《侗族織綉》,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30~31頁。

織布(車江侗族)

1廖伯琴:《朦朧的理性之光——西南少數民族科學技術研究》,雲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18頁。

2李筱竹:《從江縣朝利村侗族紡織、靛染技術調查》,載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侗族卷),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77頁。

斜紋布(榕江車江侗族)

織花帶

制藍靛供圖:龍耀宏

從江增沖晾布攝影:蘇志平

1龍耀宏、龍宇曉:《侗族大歌琵琶歌》,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5頁。

捶布供圖:任和昕

1侗語,一種山上有刺的藤蔓植物,將其塊莖挖出后洗凈,切碎放於桶中泡水,水呈紅色狀後過濾,再把用藍靛染過的布浸於水中,反覆7~8次,布呈墨黑色。如喜絳紅色,則將墨黑色的布放到藍靛染缸中再染3~4次,即呈絳紅色。

?譺?訛蘇玲:《侗族亮布》,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41頁。

晾布供圖:任和昕

腌魚供圖:任和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第三節文學藝術類(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