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六節風物特產(1)

16.第六節風物特產(1)

一、聖母山

「聖母」是毛南族民間崇拜的一位大神,在宗教典籍中又稱為婆王、萬歲娘娘、花王聖母、萬歲天尊等。

毛南山鄉波川村松馬屯的背後,橫列著一排起伏不斷的群山,它們列隊井然,綿延數里。其中兩座突峰反背相向,朝天翹,構成一具巨大的石馬鞍,格外雄偉。「馬鞍」的凹槽間,聳立起一尊巨大的石人,高十餘丈,活像一位背負小孩的老婦,人們管她叫「聖母石」。這馬鞍形的山由此得名聖母山。石人的肚臍里凌空長出獨樹一株,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百年不朽,人們說那是人間罕見的仙桃樹。

聖母石既奇又美。奇,是天然雕塑,自成人像,栩栩如生;美,是曲線分明,肥胖得當,體態自若,形象逼真,和人體一樣,各部位的布局和諧勻稱。總之,這巨石能給人以神妙之感,越看餘韻越深長。

聖母石鶴立於繁花綠樹之中,呈銀灰色,陽光下閃閃耀眼。「她」滿頭銀,老而不衰,壯志猶存,那形象似乎把毛南族遠祖的坎坷經歷,都濃縮在她的身上。

聖母石還有一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古時候,天上玉帝的宮殿里有很多仙女,時常歌舞娛樂。有個名叫「星慕」(後來毛南人稱為「聖母」)的仙女,在一次歌舞中不小心撞到了王母娘娘的仙桌,摔破了桌上的玉龍杯。王母娘娘大怒,斥罵她觸犯仙規,罰她下凡重新修鍊,責令她為凡間多做好事,以贖罪孽。遵照王母娘娘的吩咐,她離開天宮飄落人間,來到毛南山鄉,在一排整齊的群山中,現一位背著小孩的老婦在山上採摘仙桃。「星慕」立即念動真,施起定身法,於是老婦人再也走不動了,變成那尊巨大的聖母石。「星慕」吩咐她主管這一帶人們的生育事宜,讓這一帶的人口逐步繁榮起來,說完她便無影無蹤了。民間說,聖母石就是「星慕」的化身,人能否生育後代,跟她的恩賜有關,她賜給紅花就生男孩,賜給藍花就生女孩;誰要是觸怒了她,她什麼花都不送,誰就會斷子絕孫。從此,婚後久不生育的夫婦,便殺牲燒香焚紙供奉她,求她送花賜福,以繁衍後代。

聖母石腳下有個大岩洞,古時,凡「求花」的人都爬山到這洞里供奉,甚至遠在打狗河對岸的瑤族同胞也不畏跋山涉水的艱辛,來到這裡「求花」。如今,洞里還有不少碗盞及香支紙錢等物,是當年向聖母求花留下的殘痕。因為山高路險,難於攀登,後來人們便在聖母山腳下的一塊草坪上修建婆王廟。其廟為三間土牆瓦頂,廟裡豎有婆王(聖母)的塑像。從此,「求花」的人不用再爬山,只到廟裡供奉。到民國年間(1912~1949年),婆王廟前竟展成為圩場,並以婆王冠名,稱為「廟婆九圩」,附近的居民也陸陸續續搬遷到這裡定居。新中國成立后,成為波川村公所的駐地,婆王廟改為波川小學校舍。學校擴建后,婆王廟的舊房仍保留了一段時間,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才被推倒。

觀賞聖母石有兩個感觸。其一是沿著干孟屯南面的一條石板路,拾級上去200米左右,再轉身向右仰望,視程約1500米,只見聖母山的背面是一壁藍天,聖母石亭亭玉立其間,彷彿這位仙女就在天宮裡行走,這是遠觀。遠觀,聖母石顯得細膩、清秀、婀娜多姿。其二是沿著松馬屯背後的一條小山路登高,直到聖母山腳,那裡有一片十餘畝寬的草坪。從那裡看去,視程不過500米,聖母石高高居上,人們彷彿就站在她的膝下,這是近觀。近觀,聖母石顯得粗獷、剛勁、躍躍欲動。

二、七女峰

古周村有座山峰叫「七女峰」。傳說古時村裡有個財主叫鼻涕郎,他的老佃戶有七個女兒,六個都出嫁了,只有最小的一個還在家。這最小的姑娘長得比仙女還美麗。後生哥說,光的寶玉,放在她身邊也會暗淡無光;山上的金嗓畫眉鳥,見了她也會噤口失聲。專織彩錦的壯族老奶講,織女如果還在凡間,也會來找她學藝。老夫妻因為沒有兒子,要給七女招婿上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第六節風物特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