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

4.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

四、譚亞洲

譚亞洲,1942年生,男,筆名丹霞、竇亞沾,環江縣下南鄉古周村人,毛南族知名作家、詩人。***在國內外表作品150萬字,主要有長篇小說《血染的濃索花》、詩集《愛的瀑布》、論文集5部。多次在省級和中央級評選中獲獎。擔任《毛南族20世紀文學作品選》一書的副主編。民俗學家過偉稱譚亞洲創下毛南族文學史上五個第一:第一篇新詩《郵遞員之歌》,第一部新詩集《愛的瀑布》,第一篇短篇小說《狩獵毛南山》,第一部民間神話學術著作《毛南族神話研究》,第一部毛南族古籍整理《毛南族民歌》。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中國散文詩研究會、中國儺戲學研究會、中國詩歌學會、廣西作家協會會員。

五、譚貽生

譚貽生,1927年生,男,下南鄉堂八村上敢強屯人。毛南族知名的民間文學作家、民俗學家。1949年畢業於柳慶師範學院。1950年1月參加工作,歷任小學教師、文化館館員、縣教育科科員、縣文聯幹事、縣民間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等。與蒙國榮合著風散文集《毛南山鄉》《毛南族風俗志》。參與《毛南族民間故事集》《毛南族民歌選》《毛南族、京族故事選》《毛南族20世紀文學作品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搜集、翻譯、整理了《小燕子》《一百頭牛》等十幾篇毛南族民間故事和《催眠謠》《謎語歌》《長工歌》等幾十民歌,為搶救毛南族文化遺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8年7月退休。同年8月應聘編寫《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誌》。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廣西民族研究學會理事。

六、譚金田

譚金田(1938~1994年),男,環江縣下南鄉六圩人,小學文化,毛南族著名中醫師、山歌手、民間文學作家,對毛南族的民間文學、民俗民風有獨到的研究。自幼酷愛毛南族民歌,十五六歲時就拜訪毛南族著名歌手覃公團、譚傑、譚志國、盧玉蘭等,學習傳唱毛南族民歌,聆聽、搜集毛南族耆老所講的民間故事。熟悉毛南族多種形式、曲調的民歌編法、唱法,尤其熟悉毛南族《敬十杯酒》(毛南族的一種弔喪民歌)的編寫、唱吟。經他傳唱的有《譚氏始祖歌》《人在世間愛唱歌》《喜鵲不分離》等數百毛南族民歌。由於長期在毛南山鄉生活、工作,對毛南族民間文學、民俗民風的研究有較深的造詣並搜集有大量的寶貴資料,不少資深的專家、學者都登門向他諮詢、採風。20世紀80年代初,他參加毛南族民歌、毛南族民間故事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是《毛南族民間故事集》《毛南族民歌選》《毛南族京族故事選》的編寫者之一,為這三部民間文學的結集出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經他親自搜集、翻譯、整理的有《盤古的傳說》《龍浪》《恩愛石》《孤兒與蜈蚣》等十幾篇毛南族民間故事和《譚氏始祖歌》《鎖好竹排在灘頭》《滴滴清水比蜜甜》等幾十有影響的毛南族民歌。參加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誌》的編寫工作。生前系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廣西山歌協會會員。

七、韋秋桐

韋秋桐,1935年生,男,筆名龍江,環江縣水源鄉中澗村才勝屯人。1959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中文系,現為河池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論文《論巴金小說中年輕女性形象》等30餘篇。與人合著《中國現代文學》《古詩古文選講》等5部著作,表詩歌、散文、小說近百篇()。多篇論文獲地區、省級學會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與譚亞洲合著的《毛南族神話研究》獲1997年夏星杯廣西民間文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3年廣西高校優秀教學獎。系廣西作家協會、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

八、覃永綿

覃永綿(1937~2000年),男,曾用筆名綿綿,環江縣下南鄉下南村松現屯人。1962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學院中文系。廣西民族學院副教授。20世紀60年代以來,長期從事毛南族的文學藝術等調查研究。1981年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表《愛金子的人》等5篇作品。1985年在《中國少數民族宗教》上表論文《毛南族的宗教觀念及活動》。1987年與人合作編撰出版《毛南族研究文選》。1988年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編寫工作,撰有《毛南族宗教》一文。1991年參加《廣西民族大全》毛南族部分的編寫。1993年至1994年,先後參加《廣西百科全書》民族分篇毛南族部分條目、《中國民族文化大觀》毛南族卷、《中華文化通志》毛南族卷的編寫。生前系全國政協第九屆委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西分會會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