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6)

12.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6)

及至東漢末年,西甌又展演化為「烏滸」。***《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記載:建寧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至於烏滸人內屬的具體地點,據《舊唐書·地理志四》說:貴州郁平縣,「漢廣郁縣地,屬郁林郡,古西甌、駱越所居。後漢谷永為郁林太守,降烏滸十萬,開七縣即此也」。唐朝的郁平縣,治所在今貴港市東部的東津鄉,轄地大致相當於今貴港市、桂平市和玉林市的交界地區。《讀史方輿紀要·廣西五》說:在橫州(治所在今橫縣橫州鎮)東六十里有烏滸山,「昔烏滸所居之地,亦為烏浦」,「今山與貴縣界相近,說謂之烏浦山,下有烏浦灘」。李調元《南越筆記》也說橫州有「烏滸大灘」。可見,烏滸的聚居中心正是原西甌聚居的地區。《太平御覽·四夷部七》引三國時萬震所著的《南方異物志》中記載:「交、廣之界,民曰烏滸,東界在廣州之南,交州之北,恆出道間,伺候二州行旅,有單迥輩者,輒出擊之,利得人食之,不貪其財貨也。」據《辭海·歷史地理》分冊,三國時的廣州轄境相當今廣東、廣西兩省區除廣東廉江以西、海南島、廣西桂江中上游、容縣和北流以南、宜州西北以外的廣大地區;交州轄境相當於今越南北方部分及廣西欽州地區(現已分為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和廣東雷州半島。這樣,「交、廣之界」,「東界在廣州之南,交州之北」,正是原西甌分佈的地區。可見,烏滸是由西甌演化展而形成的。

而駱越的聚居地,據《舊唐書·地理志四》載邕州宣化縣條說:「獾水在縣北。本在牂柯河,俗呼郁狀江,即駱越水也,亦名溫水。古駱越地也。」宣化縣為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晉以來的晉興縣而置,治所在邕江南岸。牂柯水在縣西北,當指今邕江無疑。《百越先賢志·自序》說:「譯於宋舊壤,湘漓而南,故西甌。群柯西下邕容綏建,故駱越也。」《漢書·賈捐之傳》記載海南島也是「駱越之地」。《後漢書·馬援傳》說:馬援「於交趾得駱越銅鼓」。從這些文獻記載來看,駱越的聚居地就是以今邕江及其上游的廣大桂南地區為中心的地區,雷州半島、越南北部和海南島都屬於駱越分佈地區。

但是,由於西甌和駱越本是從駱中分化出來的兩個族群,所以在西甌分佈的中心區鬱江地區與駱越分佈的中心區邕江地區之間,包括今廣西欽州、玉林兩地市與廣東湛江、茂名兩市的這一帶西甌、駱越也往往是雜居在一起的。《元和郡縣誌·嶺南道五》說:「貴州,本西甌、駱越之地,秦並天下,置桂林郡。尉佗主越,改桂林為郁州,后又為桂林。」《太平寰宇記》貴州郁平縣條引《輿地誌》說:「故西甌、駱越之地,秦雖立郡,仍有甌越之名。」《舊唐書·地理志》潘州茂名縣(治今廣東茂名市)條說,茂名也是「西甌、駱越所居」。

及至東漢,駱越又展演化為「俚」。俚,作為族稱,在東漢時也已經出現。《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記載:建武十二年(36年),「九真徼外蠻里張游率種人募化內屬,封為歸漢里君。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女子征側起事,「九真、日南、合浦蠻里皆應之」。李賢註:「里,蠻之別號,今呼為俚人。」據《辭海·歷史地理》分冊,漢代合浦治所在今合浦縣東北,轄境相當於今廣東新興、開平西南,廣西容縣、橫縣以南地區,也就是今桂南、桂西和廣東西南部。日南、九真大抵相當今越南中北部和北部。這一分布區域正好與原駱越的聚居區基本吻合。因此可見俚人是由駱越展而來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關於俚人的記載相當多。《太平御覽·四夷部六》引三國時吳萬震《南州異物志》說:「廣州南有賊曰俚,此賊在廣州之南,蒼梧、郁林、合浦、寧浦、高涼王郡中央地方數千里。往往別村,各有長帥,無君主,恃在山險,不用王,自古及今,彌歷年紀。」蒼梧郡治今廣西梧州,郁林郡治今廣西貴港,寧浦郡治今廣西橫縣南,高涼郡治今廣東陽江西。這些地區大致相當於今廣西鬱江、邕江及西江以南至南海海域的廣大地區,比漢代俚人的分佈有所擴大。晉朝時,俚人分佈的地區,張華《博物志》記載:「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長數尺,箭長尺余。」晉時交州統合浦、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七郡,其中新昌、武平、九德三個郡為新開拓俚人地區而設置。因此,晉時俚人的分佈大致相當於今廣西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市轄地和廣西西南地區以及越南大部分地區。南朝時,俚人的分佈仍大致如此,只不過是南朝各政權加強了對俚人的統治,《宋書·羊玄保傳》《梁書·苟匠傳》《陳書·蕭允傳》等史籍都有很多關於征剿俚人的記載。與此同時俚人在南朝也得到很大的展,俚人酋帥已經成為嶺南地方重要的勢力,出現了陳檀、陳文徹、洗夫人、鍾士雄、寧猛力、王仲宣、李光仕、李佛子等著名大姓帥。他們為協助朝廷維護嶺南的社會安定和國家的統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