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4)

10.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4)

7。***穿胸民

《山海經·海外南經》云:「貫匈國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此後,《淮南子·地形訓》云:「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南至東南方……穿胸民……」此「穿胸民」之名源於著衣之俗,據漢人楊孚所記,「穿胸人,其衣則縫二尺,幅合二頭,

開中央,以頭貫胸不突穿」1。可見遠古時代穿胸民也是華南原始族群之一。

8。交趾民

《墨子·節用》云:「古者堯治天下,南撫交趾,北降幽都。」禹時也「陂九澤,通九道,定九州……至於荒服,南撫交趾」2。《呂氏春秋·求人》篇甚至說:禹「南至交趾、孫朴、續橢之國」。「交趾」之名源於以捕魚撈珠貝為業之俗。這些捕魚撈珠貝的人如鮫魚,《述異記》云:「南海中有鮫人室,水居如魚,不廢機織,其眼能泣則出珠。」這種類似神話的說法正好道出了鮫人採珠之俗。《經典釋義)云:「鮫,本又作蛟。」故鮫人又作蛟人。3因此,「交趾」早為「交止」、「郊止」,4東漢后才改為「交趾」。所以越南歷史學家陶維英說:「推敲交趾二字的含義,人們可以斷定是漢族人看見住在此地的人自稱為蛟龍族,因而稱他們蛟龍族或蛟龍人,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蛟龍人的地方,或蛟龍地即交趾。」5可見,交趾也是華南的原始族群之一。

總之,與華南的考古材料相印證,歷史文獻所記的炎人國、啖人國、九沭國、鑿齒民、裸國民、雕題國、儋耳國、穿胸民、交趾民等氏族部落都是遠古時代華南的原始族群。

二、先秦的華南族群

先秦夏、商、周三代及至春秋戰國之時,華南的族群大多還處於原始社會的不同展階段,《逸周書》記載,商朝初年,伊尹曾令四方的少數民族用土特產朝貢,對南方的少數民族的獻令中云:「正南甌、鄧、桂國、損子、產里、百璞、九菌,請以珠璣、玳瑁、象牙、文犀、翠羽、菌鶴、短狗為獻。」可見「甌」「桂國」「產里」「損子」「九菌」都是活動於華南嶺南地區的族群。據諸家校釋,「甌」即甌駱;「桂國」即秦置桂林郡;損子或即瞫都,漢武帝置朱崖郡治地外,其餘均不可考。而先秦之時華南地區可考的主要有以下的族群。

(一)蒼梧

「蒼梧」在有關先秦三代的古史傳說中就已經見到這一名稱,一直至兩漢仍不絕於史。如,《逸周書·王會解》在說到南方各族向商王進貢時提到了:「倉吾翡翠」;《淮南子》中說:「昔蒼梧嬈娶妻而美,以讓其兄」;《史記·南越列傳》集解引《漢書音義》說:「蒼梧越中王,自命為秦王」。顯然,「蒼梧(倉吾)」是一個族稱。因此,宋人羅泌著的《路史》中將蒼梧列為百越的一支是有道理的。蒼梧的地望在今桂粵湘交界一帶。親自到過九嶷山的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記帝舜時說:「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淮南子·人間訓》說:「舜道死蒼梧。」注云:「時舜死蒼梧,葬於九嶷之山,在蒼梧馮乘縣東北,零陵之南千里也。」這一條史料,說明蒼梧就是在今桂東北、湘東南、粵西北一帶。漢武帝正是根據這一帶為蒼梧人聚居地的特點而在這裡設置蒼梧郡進行管理。

大約在春秋戰國至秦相交之時,蒼梧人逐漸從北往南遷移。蒼梧的族稱也逐漸消亡,到公元前204年趙佗立南越國時,「南越」這一漢味兒很濃的族稱就取代了原來「蒼梧」這自稱的音譯族稱1。桂東北、粵西北這一經濟文化中心也就轉移到了珠江三角洲。以後,在南來中原文化的強烈衝擊下,遷移到珠江三角洲的蒼梧人與外來民族展成了操粵語的漢人;仍在原地的蒼梧人的一部分與外來人融合成了今桂東北地區操「本地話」的漢人;一部分居住在比較偏僻和封閉地區的則演變成近現代操「標話」的漢族,另一部分蒼梧人則西遷,逐漸分化形成居住於今廣西大瑤山地區的茶山瑤和湘黔桂的侗族。2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第二節華南秦漢時期族群概況(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