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節華南概述(3)

3.第一節華南概述(3)

廣東北回歸線橫穿中部,其氣候的特點也是高溫多雨,據統計,其年均輻射量為101千卡/平方厘米~137千卡/平方厘米,且南部多於北部、沿海多於內陸、年平均氣溫10c~28c,南北之間的差異雖然比廣西為大,但也是全國年平均氣溫較高的地區之一。全省無霜期為295天,南部沿海地區也終年無霜。與此同時,廣東雨季大致集中在5~10月,降雨多達120~160天,年降雨量達2200毫米以上,比長江流域幾乎多一倍。1香港和澳門的氣候與廣東一樣。

福建鄰近北回歸線,其氣候的特點是由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的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暖濕潤。在福建以連江到武平一線為分界線,中亞熱帶佔全省面積四分之三強,南亞熱帶約佔四分之一弱。夏季南北差異不大;7月份的氣溫從北到南為27c~29c,冬季差異較大,1月份的氣溫從北到南為5c~13c。受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在中亞熱帶地區氣溫也可降至0c以下。與氣溫相反,降水量的分佈是南亞熱帶少於中亞熱帶,沿海少于山區,從閩東南沿海地區到閩西北山區的山地。年降水量大致上由1100毫米增至2000毫米。3~6月為雨季,約佔年降水量的50%~60%;7~9月為颱風雨。

台灣地跨北回歸線,其氣候的特點也是高溫多雨,颱風頻繁。據統計,台灣年平均氣溫為20c~24c,一般地區終年不見霜雪,唯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可見積雪,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東北部降水多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西南部在6~9月,為我國降水最豐富的地區。台灣每年6~10月有颱風,以8月次數最多,是我國遭受颱風入侵最頻繁的一個省。

海南地處熱帶邊緣,屬熱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的特點也是高溫多雨,乾濕季明顯,水熱同季。據統計,海南年平均氣溫除中部山區因海拔高,低於23c,其餘各地均在23c以上,月平均氣溫大於20c的時間長達270天以上。全島1月份最冷,但平均氣溫仍在16。2c(瓊中)~28。8c(崖縣)。海南的年平均降水量為1720毫米,多集中在4~9月,旱季缺水嚴重。此外夏秋亦受颱風的侵襲。

二、華南漢族歷史展的基本線索

華南本是少數民族土著族群聚居的地方,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漢族始遷嶺南,從此,揭開了漢族在華南展的歷史序幕。

漢族遷入華南及在華南展的歷史大致可分為5個時期。

(一)秦漢為漢族遷人華南的初始時期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曾派60萬大軍滅楚,後於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派屠睢率50萬大軍「南征百越之君」2,兵分三路向華南進軍,漢族遷入華南自此而始。

秦征服了華南各少數民族族群后,置閩中、桂林、南海、象郡4郡。

兩漢之間,漢族大規模遷入華南是從漢武帝平定南越國開始的。南越平定后,漢王朝在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蒼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郡。緊接著,漢武帝又兵進擊閩越,除「將其民徙處江淮間」1外,並立「都尉」治其地。從此,華南進入了一個穩定展的時期,漢族遷入人數大增,據有的學者統計,西漢之時整個華南的漢族在80萬人以上,此為漢族遷入華南的初始時期。

(二)三國兩晉南北朝為漢族遷入華南展的第一個**時期

東漢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代,歷經三國的鼎立,東晉十六國的分裂,南北朝對峙,北方戰亂不休,而南方則相對安穩和平,於是中原漢族大量南遷,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遷入華南,從而形成了漢族遷入華南的第一個**。

這時遷入華南的漢族一是流民,即難民。《資治通鑒》卷八十六云:「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所以,及至東晉初年,「百姓乃從海道入廣州」,「逃逸漸多」2,以致東晉不得不新置晉康郡(治所在今廣東德慶)立僑寧縣,以示為遷入嶺南的漢族流民而立。二是流士,即獲罪而被流放的官僚及其家屬,如劉宋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不被重用而不滿朝廷被流徙廣州,其子謝鳳和孫謝超宗因被牽連而流徙嶺南。三是屯軍,主要在福建。據《三國志·賀齊傳》記載,賀齊進兵建安,分別設軍屯於建安(今福建建甌)、漢興(今福建浦城)、南平(今福建南平),這是漢族大規模入閩的第一次記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第一節華南概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