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三節漢族在華中的遷徙和發展(6)

21.第三節漢族在華中的遷徙和發展(6)

除因黃巢等北方武裝力量經過而生過局部戰亂外,整個唐末五代時期江西全境相對安寧,加之經濟文化基礎已有極大提高,這時期北方移民遷入江西定居者更多,分佈也更為廣泛,遍及江西各州,而以洪州(治今南昌市)、江州(治今九江市)、饒州(治今波陽)、信州(治今上饒市)和吉州(治今吉安市)為多,贛南的虔州(治今贛州市)也已見有上層移民遷入的記載1。

到兩宋時期,北方漢族移民遷入江西者更多,而以靖康亂後為最。據史料記載,金兵大舉南侵后,高宗自己率一支官兵由紹興經寧波並經舟山而到溫州。同時,安排「隆祐皇后率六宮宗室近屬,迎奉神主,前去江表」2,並派1萬名軍人護送。而高宗要求「百司州預軍旅之事者悉從之」,在洪州設立三省和樞密院的分部處理日常事務。3因此,大批官員和百姓隨之遷入江西,這些人大部分都在江西定居。以後還有大量北方的歸正軍民遷居江西,如淳熙十四年(1187年)自江州軍中退役的歸正北軍大多願居江西4。嘉熙三年(1239年)秋天,因蒙古軍進攻兩淮,大批淮南人民遷入江西,其數在十餘萬人5。

唐宋時期北方人民大量遷入江西,對江西漢族及其語的展變化影響十分深遠。據周振鶴、游汝傑先生的研究,中唐以後這樣大量的北方人民遷入江西,使贛客語基本形成,而且隨著北方移民逐步向贛南推進,贛客語這個楔子也越打越深,不但把吳語和湘語永遠分隔了開來,而且把閩語限制在東南一隅。而兩宋之際生的由北而南的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客家話最終形成,並且擴散到閩西南和粵東北。6客家人這個獨具特色的漢族族群,終於在第三次移民浪潮中於閩贛交界地區最終形成了。

需要指出的是,唐宋時期江西接受的移民並非僅限於來自北方,南方籍移民亦有較多的遷入,尤其在唐末五代江西經濟大開,文化大展時期,應有不少鄰近地區的南方籍移民遷入江西。

唐宋時期江西人口的高速增長,使江西開始面臨巨大的人口壓力,一些開較早和條件較好的府州,如洪州、袁州、信州、饒州、吉州等,到宋代已成為人稠地狹的地區。據統計,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江西路官民田總計達45223146畝1,已接近江西全省可開面積的極限水平(1949年江西省的耕地面積也只有4789萬畝)。以崇寧元年(1102年)全路人戶1664745戶計,戶均耕地僅27畝多一點,如以一戶5口計,人均擁有耕地不過5畝多。在畝產量不高的古代,這幾乎是維持一個人溫飽狀態的最低數字了。儘管南宋初期由於宋金戰爭的破壞,江西人口有相當損失,但人口密度仍高居不下。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西路(約相當今江西省)的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千米37。7人,居東南各路之最,僅次於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而列南宋全境的第三位。2

為此,從五代開始,江西省已開始向鄰近省份輸出移民,以減輕日漸嚴重的人口壓力。遷出的江西人,以流入土地耕墾未盡、人口密度較低的兩湖、廣東為多,江淮之間在宋金戰爭停息后,亦有部分江西人遷入復墾。

(二)漢族向湖北的遷入和展

湖北地鄰中原,黃河流域稍有風吹草動,便有大量移民湧入,但隨後戰亂往往也波及這個地區,不但迫使北方移民繼續南遷,一部分土著居民也隨之遷往長江以南,加之戰爭中人口死亡較多,使湖北人口數量呈現出大起大落的特點,湖北漢族的展歷程也就十分曲折。

安史之亂開始后,北方人民開始向南遷移,湖北因地鄰中原接受了大量的流民,主要集中於襄陽一帶。但隨著戰火燒及襄陽,北來移民及當地土著又紛紛南逃到江陵及長江以南地區,致使今荊州市和武漢市及湖南北部一帶聚集了大量的移民。《舊唐書·地理志》載:「自至德(756~757年)后,中原多故,襄、鄧百姓,兩京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戶口猛增的荊州因此析置新縣,治所江陵城在乾符五年(878年)竟一度有30萬戶,成為「衣冠藪澤」。鄂州(治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元和時戶口數比天寶時多了一倍,並已從一個下州升為觀察使治所,增領蘄、黃二州,成為中央財賦主要來源的東南八道之一。3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漢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1.第三節漢族在華中的遷徙和發展(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