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知識和邏輯的起源(1)

5.知識和邏輯的起源(1)

在漫長的歲月中,悟性除了給人帶來錯誤之外,別無其他。***當然,這些錯誤中也有被證明是有益的、對保存人的本性有幫助的。當遇到這些錯誤或者承襲錯誤的人,人們便心懷更大的幸福感為自己和後代努力奮鬥着。這些錯誤的信念被一代代沿襲下來,最終演變成為人性的基本組成要素。例如存在以下一些錯誤信條:世界上有恆久不變的和相同的事物存在;還存在着物體、實體和**;一個事物看起來本身是什麼,它就是什麼;我們的意志永遠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約束的;那些對我有益的東西,其本身就是有益的。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只是懷疑和否定這些信條的人在很晚以後才出現,真理也才露出頭來,也不過僅僅是一種無力的認知形式而已。似乎人們不希望與真理生活在一起,我們的肌體組織就是為了與真理形成對立而設置的,肌體的一些高級功能、感知以及每種感都與那些自古就被接受了的基本的錯誤合作,甚至那些信條在知識領域竟然演變成了人們判斷「真」與「假」的標準了,一直到純粹邏輯的最冷僻的範圍,大概都是如此。這意味着知識的力量與真實的程度無關,而與知識的古老和被人接受的程度以及它作為生存條件的特性密切相關。

在所有生活同知識生矛盾的地方,嚴肅的鬥爭決然不會出現,一切的否認和懷疑都被視為是愚蠢的。儘管如此,像古希臘的埃里亞學派那些不同凡響的哲學家,就曾提出了與那些錯誤相對立的觀點,並一直恪守至今。在他們看來,這些相對立的觀點是可以長久存在的。他們眼中的哲人是堅定、冷靜、客觀、視野開闊的,既是個人又是全體,具備一種處理反向知識的特殊能力;他們相信,哲人的知識就是我們生活的準則。哲人為了保持這一切,必須要對自己的現狀產生某種錯覺,同時還必須堅定地虛構出自己的冷靜客觀和恆久不變,對於認知者的本性給以深刻的誤解,對認知中本能**的力量予以強烈的否定,將理性看做是完全自由的、自的活動。在反對普遍事物的鬥爭中,他們實現了自己的準則,或者這種準則的實現也會在要求獲得安寧、佔有和統治的時刻,他們在面對所有這些時,都要用手捂住雙眼,視而不見。誠然,誠實與懷疑的高度展,最終難以造就出這樣的奇才;他們的生活與判斷完全依賴於最原始的本能**和一切能夠感知的基本錯誤。只要是出現兩種對立原則,則都能夠適用於生活的地方。於是就會產生誠實與懷疑,因為這二者的共同點在於都能容忍那些根本性的錯誤,從而也就會出現爭辯,爭辯某種功利的大小。

誠實和懷疑常常也會在那些地方出現:在那裏,對於生存而,新的定則雖然無益,但至少也是無害的,它是一種智性的遊戲本能的體現,如同一切遊戲一樣,它們是無害的,同時又能給人帶來快樂。在人的腦海中,慢慢充盈著這種評判與信念,於是,在混亂的思緒中便逐漸產生出了一種極度亢奮的緒、鬥爭與對權力的渴望。在為「真理」而戰的過程當中,包括功利和**在內,幾乎每一種本能都各有偏袒;智斗變成了工作、刺激、職業、義務與榮耀,知識與求真最終作為一種需要,被歸到其他需要之中,於是,不僅是信念,還包括審察、否認、懷疑和矛盾,這一切都成為了一種力量,一切「邪惡的」本能統統從屬於知識,它們都是為知識服務的,而且獲得許可、尊崇和有益的榮光,最終便成了「善」的眼睛,永遠清白無辜。

於是,知識變成了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又進一步變成一種逐漸增強的力量,最終,知識同那些永恆的根本性錯誤相互糾結,相互衝突,二者都是生命,也都是力量,二者在同一個人身上共存。這樣,此時的思想家變成了這樣的人:在求真的本能被證明是一種保存生命的力量之後,他內心求真的本能便同那些保存生命的錯誤展開了第一次的戰鬥。其他的一切同這個戰鬥相比都無關緊要的。此時,提出了關於生存條件的最後一個問題,也進行了第一次的嘗試,並通過試驗驗證了這個問題。真理容忍那些被接受的錯誤的程度有多大呢?這個問題同時也是一個試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尼采隨筆 誰是誰的太陽(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尼采隨筆 誰是誰的太陽(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知識和邏輯的起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