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

1.第一章(1)

清末民初的古城西安有兩個最繁華的去處,一是衙門口南院門,另一處就要算東關了。***那時鐵路未鋪到西安,軍政大員往來和京廣滬漢的商運貿易都靠車載馬馱,東關是西安的前大門,是往來迎送的頭一站,於是便有了「送君滿陵亭」之句,也有了「更衣坊」、「接官亭」等地名。在東西南北四關中,東關最大最富。有當時民謠為證:

六路四街十二坊,

七寺八廟九學堂。

張家十大號,

陳家綢緞莊。

李家壟斷藥材市,

朝家銀號四金剛。

鹽葯煙酒古玩當,

司馬富第一商。

除此之外,東關還有很多著名小吃。如瘋子張的臘汁肉,魏光頭的疙瘩油茶。然而最具特色,最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的,要算康記羊雜羔泡饃館的一些舊事了。回憶起來,都是些陳穀子爛芝麻,難人筆墨,然而它又像醬雞爪一樣,雖然上不了大席面,顯得微不足道,但燈前下酒細細咀嚼卻又很有些味道。

出了東門直走,這條路叫東關正街。再往東是十三坊之的柿園坊,在兩條路的交界處,有條往北拐的街叫更衣前坊。三岔口拐彎的地方叫雞市拐兒。其實柿園坊元柿,雞市拐兒無雞,只有一個糧食市場。從雞市拐兒到更衣前坊,一路擺開幾十家糧食店,熱鬧番茄,人來人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一片繁忙。單是糧食店大夥計的過斗報數吆喝聲,沒有三載五年功夫是學不來的,那才叫悅耳動聽呢。細細品味,還真有些老西安的韻味兒,再說手上的功夫也是了不得,面對面,不眨眼,買一石回去量,只有九斗。祟糧的在家量好一石還高高的,咋到把式手裏就只有九斗,不信再量一遍還是九斗。這個字型大小有貓膩兒換一家一一照舊。

糧食市周邊吃食繁多,最受歡迎的有『四解饞』。

豬頭肉,熱瓶糕。

疙瘩油茶,羊雜羔。

疙瘩油茶和熱曾瓦糕是長袍階層的早點,買賣糧食的農民多吃豬頭肉和羊雜羔。豬頭肉價錢合適,堆堆大也解饞,但缺少熱乎勁兒。

唯羊雜羔最受歡迎。

一是便宜。

二是碗大,把把大老碗像個盆子。(因為碗太大不好端,故而把碗的周足做得又高又厚實,便於端時手抓。此為耀州窯的獨門產品,名曰「把把老碗」。「老」在這裏是特大的意思。)三是可以自己帶饃,油汪汪、紅哈哈油潑辣子大瓣兒蒜「花錢不多,圖個煎火」。

這才是「康記門前抬頭望,把把老碗排兩行。」還真是雞市拐兒一景。有人說「講故事的你說錯了,『羊雜羔』應是『羊雜各』或『羊雜肝』。」

我說「沒錯,鄙人有幸親眼見過康家招牌,雖然那時很小,但羔字還是認得的。而且至今那塊康記羊雜羔泡饃館黑字本色木底的牌匾若閉目細想還能隱隱浮現。」

以前科學不達,羊群散放混養,自由交配。懷孕母羊經常被誤宰,剝出無毛的血羔。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講述:這是上等補品,有滋陰壯陽恢復元氣等健身防病功能,真實效果超過人蔘、鹿茸,更何況葯補不如食補。

回過頭來再說康記羊雜羔泡饃館,該飯鋪只有一間半門面,但進去卻很深,足有四進以上,可謂長蟲的民子「深灌灌」。爐子架在門外,店堂器字形擺開四張桌子,卻無人坐。偶爾有人進來,也是吃e就在條凳上,端著碗把兒吃。不分春夏秋冬,吃飯的下苦人多數還是祟糧食的農民。他們一律在門外一字排開,一手端著比頭還大的把把老碗,另一隻手拿着黑乎乎油污污從來沒洗凈過的筷子,吃跟着往嘴裏刨,眼睛還不時地瞟著自己的麥樁子,生怕失馬。店堂的第二進寬敞明亮,佈局考究,中間兩張核桃木本色八仙桌,每張桌配八把同樣風格的高背椅子,幾張名人字畫點綴牆上,雅緻整潔再加上漂亮的女主人,頗有文人雅士章法。

東關商賈富豪雲集,名人高士套萃,有城東三傑,四大才子,五高人,六騷客,七神筆,八巨富。除此之外,更有名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二姐(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二姐(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