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第七十三章塵埃落定(1)

494.第七十三章塵埃落定(1)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12月,慶喜從巢鴨一丁目的府邸遷至小石川第六天町的府邸。***

這雖是他在東京的唯一一次搬家,卻也可以看做在逐漸靠近皇宮。慶喜其時六十五歲,明治大帝也已五十歲。

大帝理所當然地通過有栖川親王表示想要宴請慶喜,但起初他卻委婉地表示謝絕。

堅持恭順、不作任何辯解、不表任何意見。慶喜已將這種順應大自然的日本武士道銘刻於心,謝絕自是理之中。

然而,在謝絕時也不能詳細解釋理由。於是,慶喜便以自己並無適合在宮廷中穿着的西洋式禮服為由,婉謝絕。事實也確是如此。

於是,大帝再次表示和服即可,一定要見他一面。最終,慶喜經歷了一次特殊的晉謁。

明治大帝在位期間,處理所有政務時都會身穿大元帥的軍裝,此事不需贅述。因此,有的天皇近侍甚至將此解釋為「陛下格外喜歡軍裝」。

這自然是一個很大的誤解。顯而易見,天皇身穿軍裝只是特例,是基於「為了堅決保護日本的獨立」這一特殊的時代要求。必須以大元帥的身份站在國家國防的最前列,身穿軍裝處理政務便是為了表示這種決心。

因此,大帝雖然允許皇太子殿下及皇太后、皇后避暑避寒,自己卻從未休息過。當時正值要求國民履行全民皆兵的義務之時,大帝必然已認識到,自己必須當做非常時期加以應對。

正因如此,若要大帝將身穿和服的慶喜迎入宮中,自己也脫去軍裝接待,着實可謂特例。然而,大帝卻當真這樣做了。他身穿與慶喜的家徽和服相稱的宮廷休閑服裝,同皇后一道迎接了慶喜。

賓主雙方經過天南海北的閑聊,而後開始用膳,並賜以御酒,皇后甚至還親自為慶喜斟酒。

「故宮中應效九天之意,於皇宮中設十二門、方十段……」

對於擁有如此神國觀的慶喜而,大帝的接待也令人感覺彷彿神遊於九天之上。不難想像,慶喜受到如此接待時是多麼感慨。賊名、抗爭、對立等人世間的感早已散入蔚藍晴朗的天空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筆者以為,天皇當時顯然打算令慶喜創立一個有別於德川宗家的家族,並將其視作最大的功臣,授予公爵勛位。

沉默竟然受到如此高的評價,這樣的例子想必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6月3日,大帝親自主持授予儀式,正式授予慶喜「公爵」勛位。慶喜移居小石川小日向第六天町府是在去年12月,距離當時剛過半年。

當然,親授公爵的構想似乎在很久以前便已開始討論。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1月21日離世的勝海舟在《海舟行錄》(明治四十年(1907年)楫東正彥編纂)中便已有如下記載——

慶喜公與已故有栖川親王殿下的王妃乃是親戚,故而威仁親王殿下大力推薦慶喜公參朝,從中極力斡旋,德川家亦曾同我商量,此事亦乃吾之夙願,故吾亦曾多方奔走(后略)

勝海舟當時是樞密顧問官,是正三位勛一等的伯爵,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去世。由此可見,慶喜初次接受明治大帝的召見而入宮參朝的時間應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

關於慶喜與大帝的會面,勝海舟又繼續作出了如下描述——

參朝翌日,慶喜公特地前來(冰川下的勝府)向我告知,他在晉謁天皇陛下時,所受禮遇異常鄭重;拜謁皇后陛下時,也同皇後天南海北地聊了許久,並被賜予銀質花瓶一對、紅白縐綢、帶有金質紋章的銀杯及其他許多物件。此事也讓我覺得不枉此生,不禁流下喜悅的淚水。

據說慶喜當時拿出一匹光綾(絹布)交給勝,請他寫上「樂天理」這三個字。

不必說,「樂天理」自然便是皇室的理想,是日本精神本身。勝海舟感激不已,按照要求揮毫而就。

慶喜公拜託我在這匹光綾上寫下「樂天理」三個字,我連忙吞下因過於喜悅而流下的眼淚,高興地答應下來。我感到十分欽佩,慶喜公不愧是在水戶家長大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94.第七十三章塵埃落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