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第五十八章外國勢力(4)

405.第五十八章外國勢力(4)

新帝尚且年幼,不可一日無太傅(監護人)。中山前大納(忠能)可侍奉新帝,且適合太傅之任。卿當設法說服二條攝政及近衛內大臣(忠房),解除前大納幽閉處分,儘力周旋促成此事,余亦會加以協助。

岩倉此舉目的何在?答案顯而易見。

他企圖正面與慶喜為敵,儘快利用中山忠能削弱二條攝政的力量,再聯合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公卿一同重返朝廷,掌握政權。

以世間的常識來看,此舉著實不可理喻。

岩倉口中高呼皇室尊嚴,頻頻強行要求施行勤皇,但實際上,他並非勤皇的實踐者,被他視作不共戴天之仇敵的幕府反而更加尊重朝廷。

針對中山前大納就任太傅一事,不僅二條攝政表示反對,五攝家也不予贊同,故而此事未能實現。然而,曾經遭到天皇呵斥的很多人都得到了赦免,其中既有佐幕派也有復古派。

在文久三年(1863年)、元治元年(1864年)、慶應二年(1866年)受到處罰之人無一例外都是過激派,因此,朝廷再次變為了兩派勢力糾纏不清的權力鬥爭的場所。然而,政權的負責人自然還是身為征夷大將軍的慶喜,因此他立於這些鬥爭之上,一直努力設法施行良策。

而眼下必須儘快解決的問題並非國內問題,而是外交問題。

先帝此前已准許兵庫開港,並締結了條約,約定在該年(慶應三年,1867年)12月之前付諸實施。

然而,中途卻突然轉變到了新帝時代,故而針對日本是否能按照條約實行開港的問題,外交團之間頻頻生爭執。

外交團表面上是英、法、美、荷的共同體,但實際上,他們各自都圍繞著本國之事,在利害關係上絕非一致。其中,英國一直在謀划與薩、長結盟,最終實現倒幕,然後在新政權和新朝廷里搶先佔據有利形勢。

如此一來,很有可能會違背先帝遺志,引內亂。對慶喜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才是最大的政治課題。

朝廷內贊成開港之人自然不少,但在感上不願開國之人亦不斷湧現。

「先帝實乃迫不得已才下旨同意,如若可能,理應遵從先帝本願,拒絕開放靠近京都的兵庫和大阪兩港。」

這種感在很多人心底洶湧奔流,過激派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他們打算實施計謀,仿效井伊直弼和堀田正睦被條約問題逼至絕境的先例,利用這一問題將慶喜也逼至絕境。

也就是說,他們為了打倒對手,打算利用外國勢力。這是最危險,但也是最出奇的手段。倘若放任這種外交團的計謀,內政改革將無法實現。

於是,慶喜先將法國公使洛奇召至大阪城的白書院,試著詢問了他的意見。

(洛奇是如何理解英國公使帕克斯的意圖的呢?)

眼下必須先行壓制住外交團的蠢蠢欲動,然後再整頓新時代的人事安排。

此事生在慶喜以新將軍身份正式接見四國公使團之前的2月中旬。

法國公使洛奇早已頻頻向幕府上書,針對薩、長與英國的陰謀提出忠告。而幕府目付梅澤孫太郎得到的薩摩藩士寫給英國人的信件中也寫道——

貴國相信幕府,尊奉條約,然日本上有天皇,未經其允許,國家大事不能施行。此外,加州、仙台等大藩尚在,國政無法統一。貴國若心存懷疑,不妨一試請求兵庫開港,幕府必然不會同意。不若將此事交給本藩,奏請天皇,請其准許。

英國人將這封信展示給幕府,逼迫開港。意思是倘若此信有假,便應立刻請求開港敕許。

於是,老中板倉勝靜將薩摩的大久保一藏喚至所司代松平越中守府中,命原市之進加以責問。其時,大久保一藏若無其事地反駁道:「鄙藩亦存在攘夷與開國兩論,這應該是開國派之計。既為開國之事,只需由幕府向朝廷請示,求得朝廷准許,再行號令天下即可。若然直接責備鄙藩,鄙藩亦不會平白擔此責任。」

一方面讓宮中的過激派起猛烈的反對,另一方面又向英國人寫出如此書信,完全是一種故意為之的小人行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05.第五十八章外國勢力(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