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紅樓夢》考證(5)

5.《紅樓夢》考證(5)

興會所至,隨手拈來,初無成意。***即或有心影射,亦不過若即若離,輕描淡寫,如畫師所繪之百像圖,類似者固多,苟細按之;終覺貌是而神非也。」

(二)

我現在要忠告諸位愛讀《紅樓夢》的人:

「我們若想真正了解《紅樓夢》,必須先打破這種種牽強附會的《紅樓夢》謎學!」

其實做《紅樓夢》的考證,盡可以不用那種附會的法子。我們只需根據可靠的版本與可靠的材料,考定這書的著者究竟是誰,著者的事迹家世,著書的時代,這書曾有何種不同的本子,這些本子的來歷如何。這些問題乃是《紅樓夢》考證的正當範圍。

我們先從「著者」這個問題下手。

本書第一回說這書原稿是空空道人從一塊石頭上抄寫下來的,故名《石頭記》;後來空空道人改名僧,遂改《石頭記》為《僧錄》;東魯孔梅溪題為《風月寶鑒》;后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

胡適

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詩云:

滿紙荒唐,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第百二十回又提起曹雪芹傳授此書的緣由。大概「石頭」與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託的緣起,故當時的人多認這書是曹雪芹作的。袁枚的《隨園詩話》卷二中有一條說:

康熙間,曹練亭(練當作楝)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人問:「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與江寧太守陳鶴年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疏薦陳。人以此重之。

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明我齋讀而羨之(坊間刻本無此七字)。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艷,我齋題云:,

(此四字坊間刻本作「雪芹贈雲」今據原刻本改正)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猶恐意中人看出,強今日較差些。

威儀棣棣若山河,應把風流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束態,笑時偏少默時多。我們現在所有的關於《紅樓夢》的旁證材料,要算這一條為最早。近人徵引此條,每不全錄。他們對於此條的重要,也多不曾完全懂得。這一條記載的重要,凡有幾點:

(1)我們因此知道乾隆時的文人承認《紅樓夢》是曹雪芹做的。

(2)此條說曹雪芹是曹楝亭的兒子。(又《隨園詩話》卷十六也說「雪芹者,曹楝亭織造之嗣君也。」但此說實是錯的,說詳后。)

(3)此條說大觀園即是後來的隨園。俞樾在《小浮梅閑話》裏曾引此條的一小部分,又加一注說:

納蘭容若《飲水詞集》有《滿江紅》詞,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即雪芹也。

俞樾說曹子清即雪芹,是大謬的。曹子清即曹楝亭,即曹寅。我們先考曹寅是誰。昊修的《昭代名人尺犢小傳》卷十二說:

曹寅,字子清,號楝亭,奉天人,官通政司使,江寧織造。校刊古書甚精,有揚州局刻《五韻》《楝亭十二種》盛行於世。著《楝

胡適

亭詩鈔》。

《揚州畫舫錄》卷二說:

曹寅,字子清,號楝亭,滿洲人,官兩淮鹽院。工詩詞,善書,

著有《楝亭詩集》。刊秘書十二種,為《梅苑》《聲畫集》《法書考》《琴史》《墨經》《硯箋》、劉後山(當作劉后村)《千家詩》《禁扁》《釣磯立談》《都城紀勝》《糖霜譜》《錄鬼薄》。今之儀征余園門榜「江

天傳舍」四字,是所書也。

這兩條可以參看。又韓菼的《有懷堂文稿》裏有《楝亭記》一篇。說:

荔軒曹使君性至孝。自其先人董三服官江寧,於署中手植楝樹一株,絕愛之,為亭其間,嘗憩息於斯。后十餘年,使君適自蘇移節,如先人之任,則亭頗壞,為新其材,加堊焉,而亭復完。……

據此可知曹寅又字荔軒,又可知《飲水詞》中的楝亭的歷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浮生若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浮生若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紅樓夢》考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