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香煙大亨(一)

第369章 香煙大亨(一)

印尼丁香煙業發韌於19世紀70年代,相傳當時中爪哇古突士(kudus)鎮有1位居民叫哈吉賈馬哈利因患哮喘病,百葯治療都無多大效果。每次發作,呼吸幾乎窒息,十分痛苦。有1次,哈吉賈馬哈利試用丁香油擦抹頸、胸部,自感有所緩解。後來,他試嚼丁香葉,效果更為顯著。因此,他試圖用丁香香料來製造治療哮喘病的香煙。即將丁香研碎與煙葉混拌在1起,捲成香煙,點火抽起來后,感到有1種舒適感。後來,他的哮喘病竟然痊癒了。消息傳出之後,丁香煙從此就在社會上流傳起來。這雖然是1個傳說,丁香煙未必有此神奇功效,但它說明丁香煙的產生在印尼社會廣大民眾中有1定的歷史及群眾需求基礎。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演變,今天丁香煙已成為印尼各地,特別是爪哇、馬都拉、蘇拉威西及蘇門答臘等島嶼居住的印尼民眾最嗜好抽吸的大眾化香煙。原始的丁香煙是用玉米皮(kelobot))卷適當的丁香及煙葉配製而成的。由於點燃后,抽起來時發出「格列德」(kretek)響聲,因此,印尼公眾即把此種丁香煙稱為「rokokkretek」。20世紀后,逐步改用煙紙捲成,但直至21世紀仍存在少量用玉米皮卷制者。

直至20世紀末期,印尼丁香煙廠及企業大大小小有121家,總產量達到1371.8361億支。這只是指已參加印尼香煙廠聯合會(gabunganperserikatanpabrikrokokindonesia)的廠家生產量而言。還有少數小型煙廠可能沒有參加該會,沒有計算在內。這些工廠分佈在印尼13個城市,煙廠職工達134萬人,其中規模最大的丁香煙廠企業有4家。即鹽倉集團(gudanggaram),佔全國銷售量的35%,居第1位。針牌集團(djarum)佔28%,居第2位。奔都爾集團(bentoel)佔15居第3位。3布納集團(sampoema)佔5%,居第4位。這4家企業的丁香煙產量及銷售量佔全國總額的85%左右。

鹽倉牌丁香煙及企業集團是印尼最負盛名的丁香煙企業。1994年全年銷售額已達47200億盾(約合21.2億美元),佔印尼全國丁香煙市場的44%,該廠職工達6萬人,不僅成為印尼首屈1指的「丁香煙大王」,也是印尼社會及朝野影響最大的華人大企業集團之1。在全印尼最大的200家企業集團中,其營銷額被排列在第5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印尼的政局、經濟,華人的經濟及企業集團都受到嚴重的衝擊,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蔡道行家族及其鹽倉集團也同樣受到1定的影響和衝擊,經歷了1些風浪。但由於它始終掌握及集中精力致力於經營發展香煙為主軸的方向,對引發的1些矛盾、衝突及衝擊,處理較快較好,因而很快恢復正常的營運及發展。2001年12月,鹽倉集團的香煙生產總量仍居全印尼首位。資產總額增至13.45萬億盾。年營銷總額17.97萬億盾,營業利潤為4.45萬億盾,純利達2.08萬億盾,居印尼香煙企業集團第1位。在不少華人金融銀行、公司、企業集團嚴重虧損、破產倒閉及衰落的情況下,鹽倉集團始終保持華人大企業集團的前列。

鹽倉香煙集團的創始人蔡允輝,印尼姓名蘇里亞·沃諾維佐約,1925年農曆1月8日出生於華夏閩省福清縣音西鄉。4歲時,隨母親南渡到印尼馬都拉島的3邦鎮與父親團聚。當時,其父在當地經營1家小土產雜貨店為生。1932年,其父返福清家鄉探親,不幸因病在家鄉逝世。從此,母子相依為命,過着相當艱辛的生活。經常睡在房東家的走廊過道上或屋檐下。蔡允輝在童少年時期,在母親及叔父蔡幗強的撫育下,曾在當地中華學校念過幾年書。后因家貧輟學,當過學徒及小販。30年代,隨叔父蔡國強遷居東爪哇的諫義里市。扶桑佔領時期,過了幾年小商攤販生涯。印尼獨立后,曾1度與友人合作開辦1家小家庭手工作坊,生產製造辣椒牌手卷玉米皮丁香煙。慘淡經營,勉強餬口。1949年,他參與了叔父蔡幗強創建的93牌丁香煙廠。曾擔任採購員、推銷員及管理員等工作,后升為部門的1名經理。在這期間,他不僅熟悉、鑽研和掌握了丁香煙製作的1些配料密方、生產全過程、工廠的經營管理等知識;也使他與社會各界,丁香煙原材料及銷售市場網絡及公司,建立了1定的關係。結識了1些丁香業商貿界的商友,了解營銷市場的動向等,積累了1定經驗。為其後來自行創業及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在叔父的工廠中工作了6年多,雖沒有股份,但勤儉節約,積累了1些資金。1956年,因和叔父在發展公司及股份制等方面意見不和,即計劃自行創業,因而離開了「93」煙廠,自行謀生。他做了兩年多的煙草經紀商,稍有積蓄后,於1958年6月26日,在3位好友及親友的協助下,創辦了1家丁香煙廠。他租用了諫義里市杉曼比爾街1家堆放鹽的舊倉庫作為廠房,最初職工只有50人,廠房面積為1000平方米,以手工製作生產用玉米皮包裝的手卷丁香煙,並且命名為雲輝牌不久,由於價格便宜,煙味香醇,甚得吸煙者的愛好,銷售興隆。他感到該廠是在1箇舊鹽倉中誕生的,這個廠址開始給他帶來好運氣,因此將其正式定名為鹽倉牌(gudanggaram)並組建了鹽倉丁香煙廠公司。

蔡允輝從創建丁香煙廠之始,即十分注意香煙的質量。他親自掌握配備丁香煙的各種香料、原料,每批產品出來后,都必須親自抽吸品嘗,加以比較,不斷改進提高。從而制定了鹽倉丁香煙特有的保密配方。具有特殊鮮美芳香的煙味,使吸煙者吸后感到1種享受,回味無窮。為此,蔡允輝制定了鹽倉牌丁香煙質量的標準:「芳香、鮮美、享受。」並始終成為鹽倉丁香煙企業集團生存發展的最主要和基本的口號。煙廠創辦1年後,產銷量即達到5100萬支,工人也增加了10倍,達到521人。1962年,蔡允輝在原有丁香煙產品基礎上,又推出黃鹽倉丁香煙,甚受消費者的喜愛,銷路大增。當年產量達23400萬支,職工增至800人。

1963年產量再增至32,000萬支,職工為1027人。60年代,在蔡雲輝的精心刻苦經營下,是鹽倉煙廠取得第1次重大發展時期。但是當時該廠的經營管理比較保守落後,仍屬1般華人工商企業,由蔡允輝1人唱獨腳戲,統管指揮1切,1人說了算,還沒有組成現代化的專業人員負責的領導管理組織機構。不過,蔡允輝得到了托馬斯,拉赫馬特(thomasmat)、蘇約梭·諾多·庫蘇莫(suyosonotokusumo)及尤迪奧諾·穆迪威佐約(yudionomuktiwidjojo)3位好友的頂力協助,分別負責掌管該廠有關財務、生產、銷售及後勤建設等部門,從而使該廠能順利地不斷得到擴展。1971年,隨着業務的發展,該企業正式組建成鹽倉香煙有限公司(ptrokokgudanggaram)。1973年,產銷量增至6億支,職工達16703人。與此同時,鹽倉企業重新購置了土地,擴建廠房。建築面積已由原來的1000平方米,不斷擴展到20公頃、60公頃及100公頃。隨着職工的增加及鹽倉事業的發展,蔡允輝十分關心職工的福利,建立了工廠醫院、職工宿舍、食堂等等。

這個時期,爪哇各地除了奔都爾牌、針牌及234牌后改名為3布納牌3家老牌大丁香煙廠外,1大批大大小小的丁香煙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1977年,全印尼即有321家。僅在諫義里市即有40多家,競爭是相當激烈的。當時最大的丁香煙企業是奔都爾,它不僅推出了國際藍奔都爾牌(bentoelbiruinternational)而且是第1個引進歐美現代化機器自動捲煙機的煙廠。1976年其產量為56億支,1977年增至71億支。針牌列居第2,鹽倉牌排在第3位,產銷量尚在20--30億支左右。接着,針牌及鹽倉牌先後購置了自動化捲煙機,部分進行機器生產。由於蔡雲輝始終保持丁香煙質量第1,採用特有的配方,堅持「芳香、鮮美、享受」的宗旨,加上積極刊登廣告宣傳,在印尼各地設立成百個銷售店及代銷點。鹽倉公司還建立組織了有數百輛卡車的運輸隊,迅速及時地將產品日以繼夜運送到各市、縣的銷售店等,因而產銷量不斷得到發展。1978年,印尼官府鑒於大量引進自動化捲煙機,生產製造丁香煙,儘管捲煙工業得到1定發展,但卻造成1大批原有的手工捲煙業工人的失業(主要是婦女),形成了1批失業大軍,造成社會及經濟問題,給印尼官府帶來1定的壓力。為此,印尼官府正式制定頒佈了有關香煙生產製作的決定。其中規定,凡使用捲煙機生產丁香煙者,機器生產產品只能佔3分之1,手工生產的產品佔3分之2。主要目的是保護成千上萬捲煙工人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及經濟的矛盾,也減輕了官府的負擔和壓力。這個規定對奔都爾煙廠打擊較大,其產量迅速從1977年的71億支降至43億支(1978年)及29億支(1979年)。而鹽倉煙廠由於安排得當,加上上述質量及推銷原因,產量卻繼續增加,1978年達到85億支,遠遠超過奔都爾牌及針牌,躍居第1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9章 香煙大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