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序(2)

2.序(2)

我用整整一年的時間徹徹底底地沉到一個鋼廠里去生活。每天跟着工人三班倒,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以重新獲得普通人的生存感覺,站在普通人的立場去重新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藉此來擺脫那箇舊我。同時又大量閱讀能找到的新小說、新理論著作。並且寫了兩部長篇小說,一部是《桑那高地的太陽》,用它來回顧自己這一代人是怎麼失去自我的,以從容告別過去。然後又寫了那個《泥日》,以確立自己新的創作定位。學會不看任何人的臉色,只憑自己的心靈感覺和感悟去創作。尋找一種完全屬於那個叫\"陸天明\"的男人的創作風格,力圖出一種只有那個叫\"陸天明\"的男人才得出的聲音。邁出這沉重而又必需的一步,找回創作上的自我,我用了將近四年的時間。那時我已經快四十歲了……

不蛻變便會被閹割。\"是活着,還是死去?\"現在回想起來,我之所以能堅持着寫下來,還是得歸功於自己那個最原始的創作動機:要對這個世界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同時也要歸功於一種最本真的生命動因:視天下為己任。我清楚地知道,我們這一代人是有許多東西可以總結和必須加以糾正的。但是,我們幸運地從時代那兒獲取了匯聚了又膠結了這樣一種熱源,把文學創作和民族命運、人民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那樣,就沒有人能擋住一個男人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和每一代的年輕人一樣,都做過一些錯事,但許多事我們是在自己心裏的真實感受驅使下去做的。錯了,也該由我們自己來負責。我們的靈魂是真實的,是完全可以面對歷史的。我始終堅信,文學必須屬於人民,是應該也是能夠在歷史的進程中揮它可以揮的那一點作用的。我們不能把文學創作所必需的個性化,擴大到,以至於極端化到私人化**化的地步,更不能因此極端地認為,文學只有在脫離現實脫離社會,完全不講它的社會功用和大眾閱讀權利的況下才能完成它的升華。這也是我在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當代文學不可避免地開始萎軟蒼白,決定實現我自己創作的第二次回歸——向現實回歸,向大眾回歸的主要原因。它讓我在整個中國生巨大社會變革的歷史進程的關鍵時刻,下決心要用自己的文學創作去參與這場變革。即便這樣的寫作被一些先鋒的\"理論家\"冷落過,也絲毫不能動搖我繼續實現這二次回歸的決心。這樣的作品,最典型的就是《蒼天在上》《大雪無痕》和《省委書記》。這幾部作品,嚴肅,沉重,樸實,沒有任何時尚元素和花哨的個性玩弄,卻在大眾中引起極其強烈的反響,一版再版,印數已達幾十萬,至今還在不斷的再版中,不僅被收到各種集子裏,還被改編成電視劇、舞台劇。由它們而拍成的電視劇,播出時,最高收視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九……即便如此,我並不認為,它們是完美的。我不認為它們是完美的,並不是因為它們曾經被那些\"理論權威\"冷落,而是以我的文學感覺和文學本真的意義去衡量,我始終認為,一個作家和一個民族的文學創作,真正成熟的標誌應該是既被自己的人民認可,又在文學史的進程中有創造性的突破。中國的文學產生在中國這塊土壤上,又要讓它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揮它能夠揮的應該揮的那點作用,就不能迴避我們大眾的閱瀆接受程度。它應該是既深刻,又好讀,既文學,又大眾,既充滿著深層次的形而上意味,又洋溢着當代的生活氣息,既有作家獨特的個性魅力和獨立思考的張力,又具有涵蓋時代和歷史的廣度和深度……我知道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但我將繼續努力。我的《木凸》《黑雀群》《高緯度顫慄》,包括最近創作的《命運》,都屬於在向這個目標靠攏的嘗試之作。我在一點一點地積累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我一定要再向前跨那麼一大步,使自己的創作真正接近這個目標……

這些年,我常常深夜捫心自問:天明,你在變嗎?你變了嗎?是的,我在變。我變了。我不斷地在變。一種不可推卸的使命感讓我不能重複自己,不能在原地踏步。我必須在變。但我又沒有變。我要求自己不變。不變的是,我希望自己永遠能夠以一個\"熱血青年\"的面貌出現在中國文壇上,出現在自己的創作中,始終那樣真切地關注著,並全身心地融入到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人民為爭取更加美好未來的奮鬥中去,雖然老之將至,老已降至,我必將不可挽回地衰老……一天比一天地衰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木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