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戰後新世界(9)

83.戰後新世界(9)

「八一九」事件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葉利欽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國家大權。蘇聯**被排擠出政權,國家政權性質生了根本的變化。各共和國分離勢力急劇增長,紛紛宣佈獨立。仍試圖維持聯盟的戈爾巴喬夫與各共和國領導人多次磋商,均未成功。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協定,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此後,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都阿拉木圖簽署《阿拉木圖宣》,獨立國家聯合體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獨聯體」是國家的聯合組織,而不是一個國家。自此,蘇聯完全解體。

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這場危機的展過程十分複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12月;1998年1~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由此引了這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印尼雖是受影響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繫匯率制。當時,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着,又波及韓國、日本,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

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蕩、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生在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着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次金融危機也算有積極的一面。它為推動亞洲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科索沃戰爭

科索沃本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內的一個自治省,但這個地區始終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20世紀90年代后,阿爾巴尼亞族的民族主義運動高漲,並於1992年5月自行組成議會和行政機構,還選舉民主聯盟領導人魯戈瓦為「科索沃共和國」總統,形成了與塞族政權并行的另一個政權。1996年,阿族激進分子成立武裝組織「科索沃解放軍」,開始了運用暴力手段的分離運動。

面對阿族人的反抗,以米洛舍維奇為的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當局採取強硬鎮壓措施,派遣大批塞族軍隊和警察部隊進駐科索沃,試圖消滅「科索沃解放軍」。

科索沃危機的展使代頓協議后力圖控制巴爾幹局勢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不安,從1998年底起,以美國為的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北約與南聯盟的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大歷史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北大歷史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3.戰後新世界(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