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為與人言(3)

3.人為與人言(3)

這篇散文詩題為《復仇》,\"復仇\"者到底何意呢?向著\"看客\"群集復仇,看客群集而來,無非是要看一出好戲,現在讓他們等到乏了卻一無所獲,無戲可看,讓他們乾枯以至於失了生趣,感到無聊。***

口號:群集說括方式

\"釘他十字架!\"那群烏合之眾也跟着喊起來-但是,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還不知道給誰釘十字架。

一艾米爾?路德維希:《人之子一耶穌))@

群集具有一種人多勢眾不可戰勝的感覺,因此群集在說話方式上絕然不同於個人,群集不可能娓娓道來、俯耳絮語,群集之說話在內容上只能是最簡單的,在方式上則儘可能強詞奪理,而最能代表群集的這種說話特徵的方式便是\"口號\"。

群集在智力上處於幼兒狀態,它不可能接受過於複雜和理性的說理方式,對於群集來說最能接受的是簡單而具有煽效果的語。勒龐對此說道:\"說理和論證戰勝不了一些詞語和套話,它們是和群體一起隆重上市的。只要一聽到它們,人人都會肅然起敬,俯而立。許多人把它們當做自然的力量,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它們在人們心中喚起宏偉壯麗的幻像,也正是它們含糊不清,使它們有了神秘的力量。它們是藏在聖壇背後的神靈,信眾只能誠惶誠恐地來到它們面前。

從上述特徵我們便很容易理解群集為什麼特別鍾愛口號。口號是這樣一種說話方式:通過不講理的方式講理,群集在呼口號時,總是提高嗓門,加大音量,試圖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群集並不追求在理論上和對方辯論,以說理的方式讓對方信服。群集對自己的聲(的音量)效果具有一種盲目的崇拜,總是認為只要聲音大、嗓門粗便能在聽者的內心造成激烈的、震撼性的效果,因此群集傾向於把語僅僅理解為一種音響效果,認為只要有了龐大而高亢的音量和語調,就能壓服別人或者自我說服。這就是為什麼呼口號的時候,群集會盡量地放大嗓門的緣故。

同時,因為群集的理解力是以群集中各個體的平均理解力為標準的,而且受制於群集內部個體中最低理解力,因此群集在說話的時候就不能使用完整的句子,而能夠表達複雜的融合了對立性因素的複合句,因此群集在呼口號時,便只能使用簡單的詞語或者套話,簡單詞語和套話的好處是一聽就懂,能夠為群集中哪怕是理解力最低下的人所理解,更重要的是簡單的詞語和套話拼湊起來的觀念往往能在那些簡單的頭腦中喚起各種各樣的感,而且這種喚起是立竿見影的。

比較而,嚴密的論證和說理,那種訴諸理性的說服則達不到這種效果,群集在理解理論方面,在理解嚴密的複雜的事物方面和個人相比處於極端劣勢,它們往往缺乏耐心,而總是寄希望於自己的人多勢眾,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如果說群集是盲目的激,那麼這激就需要一個導火索,而簡短的詞語、套話組合起來的口號正好可以充當這一功能。

口號不僅具有倚勢壓人的功能、激感的功能,還有填充頭腦的功能。口號是這樣一種語,它不是思想,它只是一些片語或者套話,但是,通過不斷地同義反覆,它卻能像思想一樣深入人心,征服群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可以直接導致結果的行動指南,複雜的思想總是使人在行動面前遲疑、軟弱,而簡單的詞語卻能達到意想不到的直接效果。\"打倒某某\"四個字的行動性遠遠超過關於\"某某\"人的四千字宣判書,對於群集來說,\"打倒某某\"已經足夠,而\"打倒\"的正確性只需用打倒的行動來證明,無需理論證明:口號為什麼能達到這種效力呢?因為它易於理解,更易於操作,具有無可辯駁的可操作性(是它最大的優點),對於絕大多數群集來說,它們需要的的確不是理由,而是結果-一個行動的號令,只有這樣的號令才能填充那些嗽傲待哺的空蕩蕩的頭腦,一個號令可以代替他們思考,武裝他們的頭腦,使它們不必再絞盡腦汁思考問題。比起做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人,群集更像是一群等待號令的士兵,任何激他們思考的辭都會令他們反感,他們所希望的僅僅是一個能夠讓他們免去思考的麻煩而又能應付整個社會生活、參與社會事務的詞;他們的理解力處於只能理解一些單詞而不能理解完整的句子,特別是不能理解複合句的嬰兒般的智力水平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為與人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為與人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人為與人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