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十探索中國式建設道路(一)(1)

198.十探索中國式建設道路(一)(1)

偉大的開端

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順利確立,使**產生了抑制不住的喜悅。同時他又清醒地看到國家工業化的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他及時地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1]

此後,**把工作的重點逐漸轉移到如何領導全國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上來,特別是思索著探尋一條與蘇聯不完全相同的適合於中國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中國**人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探討和準備,由來已久。如前所述,黨的二大就提出中國革命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的四大論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內容,初步醞釀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思想;抗戰時期,**系統地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描述了中國革命分為兩步走的具體步驟;1948年的「九月會議」和1949年的七屆二中全會,以及**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細緻地勾畫了新中國的建國方案;1952年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正式把建設社會主義問題提上議事日程。除了理論準備之外,在實踐上,中國**從創立革命根據地之初就開始積累根據地政權建設和經濟建設的經驗;建國后,在三年恢復時期,雖然主要任務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但同時進行的就有社會主義革命性質的工作。進入過渡時期后,更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並重,即所謂「一化三改」。這些重要的理論摸索和實踐積累,無疑為**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後,全面地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直接的寶貴經驗。**對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全面探索,是從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完成之時,制定全國農業展綱要開始的。

1955年11月間,**先後同15個省、區的黨委書記就全國農業展問題交換意見,共同商定了「十七條」。12月21日,**中央將「十七條」至各地徵詢意見。當天夜裡,**即乘火車離開北京,先後到保定、邢台、鄭州、武漢、長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找沿途的地方幹部談話,調查對農業「十七條」的意見,直到1956年1月12日回到北京。在此期間,**對「十七條」作了反覆的修改。其中1月14日的改稿增加為22條,1月7日前又增至36條。在1月17日的鉛印件上,根據**前一次批註意見,增加了有關青年的一條,以及有關農業科研和技術指導的一條,共38條。1月18日的鉛印件上,又增加了關於勤儉辦社和工農聯盟兩條,共40條。接著,**中央邀請在北京的工業、農業、醫藥衛生、社會科學等各方面的科學家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文化教育界人士1375人對草案進行討論,並作了修改。1月23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這個綱要草案的修改稿。隨即,**又召集最高國務會議進行討論,他在會上指出:從1955年夏季以來,社會主義改造,也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以極廣闊的規模和極深刻的程度展開起來,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還特彆強調指出:目前我們國家的政治形勢已經起了根本變化。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有可能提前完成或者超額完成。1956年到1967年的全國農業展綱要的任務,就是在這個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的基礎上,給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的展指出一個遠景,作為全國農民和農業工作者的奮鬥目標。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

《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展綱要》(草案)於1956年1月26日在《人民日報》公開表。《綱要》(草案)分前和正文兩部分。其中正文共40條,主要內容規定:從1956年開始,在12年內,糧食每畝平均產量,在秦嶺、黃河(青海境內)以北地區,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由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嶺、白龍江以南地區,由400斤增加到800斤。棉花(皮棉)每畝平均產量按照各地況,由1955年的35斤,(全國平均數)分別增加60斤、80斤和100斤。《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展綱要》(草案)一經公布,就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出現「跨黃河!過長江!」的熱潮。《全國農業展綱要》(草案),體現了**展農業的一系列思想,如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依靠提高農業技術展農業生產;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黨大辦農業等,這些思想體現了**對中國式的社會主義農業展道路的最初探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澤東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98.十探索中國式建設道路(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