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30.毛澤東總結斯大林的經驗教訓(41)

274.30.毛澤東總結斯大林的經驗教訓(41)

[1]逄先知主編:《**年譜》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599頁。《回眸世紀潮——中國**從「一大」到「十五大」珍典紀實》,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8頁,第1200頁。[2]逄先知主編:《**年譜》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599頁。《回眸世紀潮——中國**從「一大」到「十五大」珍典紀實》,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8頁,第1200頁。

報刊摘錄

的命運。代表大會有表決權和權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名,即超過總數的一半的人被指控有反革命罪行而被逮捕。」[1]正如上面所說的,參加**的過半數的代表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這個況本身就說明了這是多麼荒唐無稽,是多麼沒有理智。三、在勝利的基礎上,制定勝利的路線,選舉勝利的領導,使七大成了「勝利的大會」。七大是在抗日戰爭取得巨大勝利——即將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候召開的。大會總結了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八年抗戰的經驗,制定出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路線和策略。大會選舉產生了以**為的**中央領導集體,其中包括中央委員44人,中央候補委員33人,使全黨在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為奪取偉大的勝利提供了組織保證。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間,**訪蘇,與斯大林等蘇共領導人會談,廢除了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舊的不平等條約,簽訂了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有關文件。有一次,在和**會談時,斯大林又主動檢討說:「過去,我們就中國革命提過一些不恰當的意見,我們感到內疚」。後來,談到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時,斯大林又站立起來,放下他那特製的煙斗,認真地說:「**同志,我們蘇聯人不明白,中國人近百年來,英勇鬥爭,前赴後繼,都失敗了,可在你的領導下,為什麼能很快勝利呢?」**答:「我們有延安精神。」斯大林更驚奇了,接著又問:「延安,不就是你們長期住過的那個窮山溝嗎?」「是的!」**坦然答道,由於我們的黨中央長期住在延安,形成了一種精神,一種作風,後來,人們就稱它為延安精神、延安作風。」斯大林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說:「哈!延安精神真偉大!」

六、七大后**與斯大林的路線較量可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讓步階段。從**七大到斯大林電報要**到重慶去和談,

[1]赫魯曉夫:《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見王家福著:《赫魯曉夫傳》,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頁,第679頁。第685~689頁。

555

556

**與斯大林

到**做出讓步,親自到重慶去和蔣介石進行和談,締結了「雙十協定」。後來,**多次談到這件事。他說「這不過是因為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開了一個會,決定把中國全部交給美國,交給蔣介石,所以,抗戰剛一結束,**中央就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署名『俄共(布)』的秘密電報,堅持要**到重慶去同蔣介石談判」,「要**同蔣介石分子罷戰和」。那是什麼時候?**反覆說:那是中國革命迅速展的時候;是蔣介石要打我們,我們也要打蔣介石的時候;是我們「正在準備推翻蔣介石,奪取政權的時候」。想不到「我們要打蔣介石時,蘇共中央直接打了一個電報給**中央,不准我們打。他說只能和蔣介石和,不能和蔣介石打。如果要打就會引起全民族的毀滅」。「那時候我是不想去的,因為斯大林執意要求,我還是被迫去了。但去是去了,對他的『不許革命』,我們置之不理,打了三年半仗,便取得了革命的勝利」。[1]第二階段,**決勝東北,斯大林承認錯誤。當時的東北,是世界的焦點。杜魯門支持蔣介石獨佔,斯大林支持蔣介石統一中國,但不許一個美國兵到東北。**高瞻遠矚,迎險而上,只走了兩步半棋,斯大林就承認錯誤,改變決策。1948年2月,斯大林在與南斯拉夫**領導人吉拉斯的談話中說:「在抗日戰爭結束后,我們認為中國沒有展起義的前景,說中國同志應當尋求同蔣介石的暫時妥協。他們應當參加蔣介石政府,解散他們的軍隊。但是,中國同志控制並組織自己的軍隊,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在打蔣介石的軍隊。根據中國現在的況,我們承認是我們錯了。」[2]2月10日,斯大林在同保加利亞**領導人季米特洛夫和南共領導人卡德爾談話時,又說:「戰後,我不相信中國**能取勝,我那時認為美國人將會全力以赴地撲滅中國的起義。我曾勸說**,最好是與蔣介石和解,與蔣介石建立某種聯合政府——但他以後動了一場大攻勢,最後取得了勝利。你們看,我也會犯錯誤。」[3]斯大林的這種正視錯誤的態度和自我批評的精神,是馬列主義者的高風亮節,也使「斯大林從來不承認錯誤」等不實之詞不攻自破。第三階段,蔣石動全面內戰,**不聽斯大林「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與斯大林(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澤東與斯大林(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74.30.毛澤東總結斯大林的經驗教訓(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