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亂雲飛渡仍從容(三)

第243章:亂雲飛渡仍從容(三)

「帝國主義之間的鬥爭將1個個國家推向深淵,着實令人心痛。」

「不破不立,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終極形態,必然導致極端的兩極分化和戰爭,工人階級的革命也必然到來。」

兩個東亞面孔的人正坐在1棟小樓的2樓,朝下面望去,街上還有不少的垃圾和1些燃燒的痕迹。

兩天前,柏林剛剛進行過1輪大罷工,遊行人群與軍警爆發了劇烈衝突,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單純的罷工是不起作用的,3年前的大革命,魯爾區的十5萬工人參與了罷工,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但面對反動政府的鎮壓,同樣免不了失敗。」

「不錯,同樣的,缺乏_的領導,單靠工人與赤衛隊也是不能夠取得成功的,魯爾區、不來梅,赤衛隊的戰士們和自由軍團在每1個街區,每1棟廠房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但最終,缺乏組織和武裝的工人們還是沒能守住陣地。」

「最黑暗的壓迫、堅定的領導者和先鋒隊、革命的武裝與工人的支持缺1不可,而國際援助與干涉力量的衰弱同樣重要,從這方面來看,現在的德國革命的勝利還是很有希望的。」

「是的,現在就看南方是如何了,德國政府如今尚未同意法國軍隊入境,但未來可就不好說了,強大的協約國武裝將會是革命的生死大關。」

......

「盧森堡同志,這是中部地區的調查報告!」

在哈勒的工廠中,盧森堡等人與巴伐利亞人民軍的戰士1同駐紮於此。

1周前的早晨,政府軍的兩個燧發槍團抵達了哈勒,但是幾乎立刻就陷入了群眾的重圍之中,在人民軍戰士的領導下,大部分政府軍都被繳了械,當地的政府軍也被迫解散,由赤衛隊和紅軍接管。

當天晚上,柏林就收到了鎮壓失敗、軍團解散的消息,同時根據報告,柏林方面還了解到羅莎·盧森堡正在哈勒發表「極具煽動性的演講」,甚至還有傳言說列寧和托洛茨基也在當地組織工人。

神經敏感的魏瑪政府對於這1傳聞深信不疑,並調集了更多的軍警前往鎮壓,而這也導致了北方的防務出現1定的空窗期,柏林、漢堡等地的工人罷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另外,在7月革命開始之後,魏瑪政府就在向英法提出擴軍的要求,否則魏瑪政府根本不可能鎮壓革命,而英法在經過考慮之後,同意德國組建自由軍團,不過要受到英法派出的軍官的監視,並且在武器裝備上也受到了諸多限制,只能算是加強版的警察。

不過,即便如此,魏瑪政府還是缺乏足夠的力量去鎮壓革命,為數不多的政府軍主要在南方與巴伐利亞人民軍作戰,而警察部隊則在防備柏林、漢堡等地的工人起義,也抽不出足夠的力量,新組建的自由軍團缺乏訓練,儘管1戰的底子還在,但並不比起義軍好多少。

而且,經過大革命的鍛煉,革命者們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柏林等地的反動力量強大,又缺乏地利,很容易失敗,而哈勒人和不來梅人不同,他們不僅有1戰老兵做中堅的赤衛隊武裝,城西還有1條大河可退可守,可運送物資。

同時,現在在哈勒罷工委員會和蘇維埃中,社民黨及其他政黨已經變成了過街老鼠,3年的執政已經摧毀了人民對其的信任。

在盧森堡1行到達哈勒后,她們主要致力於推動當地幹部直接到工人群眾中去進行組織宣傳活動,同時倡導1切無產階級革命派深入合作,保衛新建立的萊比錫蘇維埃共和國。

在領袖的感召下,哈勒人倍感振奮,甚至連不少女工和社民黨工人都離開後方提槍上陣親自殺敵。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儘快將工人們組織起來,建立起1套戰時機構,迅速武裝工人,並保證工人的生活。」

在庫房中,盧森堡視察著裏面的武器,儘管由於條約,德國缺乏重武器,但作為1個工業國,輕武器的產量還是相當大的,尤其是掌握了兵工廠的巴伐利亞,他們1個月製造的武器就能武裝接近2十萬人。

「在過去的1周里,在巴伐利亞的同志們的幫助下,哈勒的工廠已經能夠對武器進行保養和維修,也能夠自行生產1些武器了。」列維將1把手槍送到了盧森堡手中,並從架子上取出1個小盒子,裏面放着1些子彈,雖然做工有些粗糙,但還是能夠很好的使用的。

隨後,1隊人向著工廠的車間走去,工廠現在正在用鋼管生產簡陋的迫擊炮,這種簡單的武器能夠有效的彌補赤衛隊在重武器方面的缺陷,在人民軍中,大口徑迫擊炮幾乎是最可靠的重武器,它們的表現甚至超過了手中的步兵炮。

當自由軍團在9月份趕到哈勒時,他們面對的已經是經過武裝的人民,在這樣的情況下,哈勒在自由軍團的炮火下堅持了快4天還沒崩潰,而且似乎還能堅持很久,同時,在巴伐利亞人民軍取得初步勝利之後,他們也前來支援薩克森地區的起義。

當時間來到11月,柏林斯潘道區幾座紡織廠的女工在組織的組織不顧社民黨工會的阻擾首先舉行了野貓罷工聲援哈勒工友,警察馬上鐵拳出擊,他們居然向手無寸鐵的工人隊5扔手榴彈,當場炸死5人,重傷十1人,半年間,軍警屢次對工人動武已經徹底激怒了柏林人民,大革命的血火仍歷歷在目。

11月7日,這天槍聲響了半夜,各國駐德使節都被專門告之呆在使館里哪裏也不要去,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危險,由於大革命時期各國使館在戰火中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了,因此在戰後,各國選擇在柏林劃了1塊地區作為使館區,柏林的大量武力被安置在這裏。

雖說不至於禁止本國人入內,畢竟德國是歐洲國家,而且是大國,但人員流動還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安全方面還是相當有保證的,各國使節也不是很擔心。

再加上前1次革命那麼大的規模都被按下去了,這次起於南方的「小革命」應當不會危及到魏瑪政府的統治。

只不過,事態的發展還是有些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正當警察們驅散罷工隊5,就像是聖戰騎士成功殲滅馬穆魯克大軍1般洋洋自喜的時候,柏林各區其他幾乎所有行業的工人很快通過地下網絡了解到了此事,工人們忍無可忍紛紛響應使得這場運動很快演變成了大柏林總罷工,漢堡的工人也加入其中,他們當中不乏1戰時的水兵,這些人也成為了早期北方革命武裝的中流砥柱。

自由軍團的鐵拳自然也馬上就到了,但他們由北向南推進了半天後戰線居然在柏林博物館前斯普瑞河附近僵持住了,自由軍團不是正兒8經的軍隊,缺乏重武器,而且兵力不足沒法突破工人赤衛隊在河岸的各個據點和防線,也沒法在城北各區推進得太快。

而工人們顯然也無法繼續推進,武裝力量之間的差距是客觀因素,本身就受到重重限制的工人們幾乎是靠着1腔血勇從警察手中奪得的武器,而後勉強與自由軍團相抗衡。

然而,當革命的火焰燃燒了3天之後,面對着工人的鐵拳,魏瑪政府的那部長和議員們居然出逃了,跑到了柯尼斯堡,只剩下剛剛上台當總理的施特雷澤曼率領着1些人在柏林抵抗。

魏瑪政府的表現讓英法兩國大跌眼鏡,同時也德國的情況產生了憂慮,受傷過於慘痛的兩國從1戰之後就大幅裁軍,為數不多的兵力都用到了鎮壓殖民地起義上去了。

但為了解決德國境內的問題,英法除了臨時增兵外,甚至將俄社也納入了考量,同時,英法也在意大利問題上達成了1致,不能再讓意大利分裂下去了,否則中歐的奧匈兩國就沒人能制了。

1923年的初冬,俄國右翼完成了對東歐布爾什維克的絞殺,並召開了新的立憲大會,在新的立憲大會上,右翼政府宣佈了1件大事,表示俄社與烏克蘭將會聯合,頓河共和國等地也會再度併入俄國。

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俄社從來沒能攻進烏克蘭,初期的俄社是有希望的,那時候烏克蘭的蘇維埃還掌握著政權,但隨着1系列變動,現在的俄國是絕無能力制服烏克蘭的,因此這1次聯合實際上是英法1手主導的,烏克蘭可以保持高度自治,而俄社則要向英法提供支援兵,參與干涉德國革命的戰鬥。

右翼政府也清楚這次行動將會徹底扯下自己的遮羞布,但他們別無選擇,做出了背叛,他們也只能跟英法1條路走到黑了。

右翼政府1邊籌備獨裁統治,1邊準備向德國出兵,少量保持中立的左翼分子也在1輪又1輪殘忍的清洗中灰飛煙滅。

1923年的聖誕節前夕,魏瑪政府向英法發出了請求,隨後英法組建人數達十餘萬的聯合干涉軍,干涉軍分兵兩路,1路走6路,向著德國南部進發,1路則走海上,向著漢堡撲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3章:亂雲飛渡仍從容(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