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二十章(1)

252.第二十章(1)

公元1936年12月12日,生了著名的「雙十二事變」,也就是「西安事變」,國民黨與**又進行了歷史上的第二次合作。

之後不久,日本開始全面對華戰爭,抗日戰爭爆,秦中玉和趙民權率領藍田支隊奔赴抗日前線。第二年秋天,趙民權在一次對日戰鬥中犧牲,藍田支隊也損失慘重,一百來人的隊伍損失過半,秦中玉帶領殘部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繼續進行抗日鬥爭。

1945年8月,經過全**民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后,經過短暫的平靜與和平,之後,國民黨與**又爆了內戰,經過四年的對抗,國民黨輸掉了這場內戰,丟掉了大陸,退踞台灣島。**佔領了除了台灣以外的所有國土,並於1949年10

324

月1日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秦中玉因多次負傷,身體很差,無法繼續留在部隊,於1951年退役,離開部隊時他的職務是師長,在北京養傷治病,1968年病逝。

童嬌回到河北保定老家以後,鬱鬱寡歡,少寡語,五年後嫁給一個商人,婚後生下一兒一女,1948年冬天,她做生意的丈夫死於**解放北平的那場戰亂。此後她沒有再嫁,一個人獨自撫養孩子長大,直到1967年病逝,死的時候大約是五十齣頭。

在她死去之前,她曾於1956年專程來到藍田尋找蔡水生,當年與蔡水生短暫的接觸給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她想再見見他,了解一下他現在的處境,說一說話,如此而已,沒有也不會有別的意思。

可是她什麼也沒有找到,甚至沒有見到一個認識的人,她看到的只是灞河靜靜的河水,灞河邊空曠的石頭灘和一片茅草,時間已經把她以往內心深處的記憶徹底地抹去,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迹,於是失望而歸,不再提起,直到終老。

文中提及的那個故紙研究專家黃文弼先生,簡介如下。

黃文弼,1893年4月生,男,字仲良,湖北漢川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家,西北史地學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19年到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任教,並於1927——1930年參加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的內蒙古、新疆考察活動。19341937年任西北科學考察團專任研究員,1935年又以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身份派駐西安任辦事處主任,進行整理碑林等工作。抗日

325

戰爭期間任西北聯合大學和四川大學教授,又任西北大學歷史系和邊政系主任。

黃先生曾經先後四次到新疆考察,在羅布淖爾北岸現了石器時代遺址,掘漢代烽燧遺址,在漢代烽燧遺址現西漢故紙羅布淖爾紙。

代表作有《高昌陶集》《高昌磚集》《羅布淖爾考古記》《吐魯番考古記》《塔里木盆地考古記》《新疆考古掘報告》《西北史地論叢》等。

黃文弼先生曾於1964年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於1966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

而書中寫到的贏了蔡河生詩錢的那兩個財東公子,李少爺和王少爺,其實就是作者本人的外公和爺爺,李少爺是我外公,王少爺是我爺爺,他們小時候一同在一所私塾讀書,後來又一塊在縣高級小學上學,一起畢業,又一起在國民黨的小學當教師,兩人關係親密,氣味相投,吃喝嫖賭無所不能,猶如親兄弟一般,兩家又都是財東人家,只不過李家是大財東,王家是小財東,他們也並不在意,後來,他們就指腹為媒成了親家,就此成就了我父親母親的婚姻,正因為此,才有了作者我本人。

那個李少爺,我的外公,是一個老賭徒,年輕的時候和作者的爺爺一起四處賭博,在這一帶很有名,被稱為「坡上李,溝底王」。他曾經一次賭輸了十石小麥,值三億法幣,這在當時飢荒的年代裏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外公的先人是一個武舉,在這一帶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因此,外公也繼承了李家家族的品性,性格剛烈暴躁,正直豪邁,年輕時也經常在外面打架生事,給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竹林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竹林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52.第二十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