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白龍江源考察記(2)

123.白龍江源考察記(2)

郎木寺鎮區,臨街建築物大多是2—3層,一層的平房也不少,傳統藏式建築與現代建築的複合體,形成了商業用房的特色。門面的一樓大多是經營日用百貨、藏式工藝品、玉器和旅遊紀念品,也有開飯館的,經營川菜、蘭州拉麵的。在郎木寺鎮區溜達,鎮區機關單位的招牌,一會兒是甘肅的,一會兒又是四川的,讓人難以弄清。經打聽,原來這裏是甘肅、四川的邊界地區。白龍江把鎮區劃分為南北兩片,江北(左岸)是甘肅省碌曲縣,江南(右岸)是四川若爾蓋縣,形成了「一江分兩岸,一鎮屬兩省」的格局。

流淌在鎮區的河不寬,約2米左右,別瞧它小,卻是赫赫有名的白龍江。白龍江在鎮區水很清澈,江邊有浣衣的男男女女。從鎮區南邊流過一小河與白龍江交匯,交匯處的左岸,有一座低矮的平房和一架老式水磨。水磨已廢棄不知多時了,一股水從磨房裏流出,匯合到白龍江主幹中去。水磨是棄之不用了,白龍江的水依然從它的磨房中流過,演繹著經久不衰的傳說和故事。站在山坡上眺望郎木寺,白龍江穿街而過,鱗次櫛比的房舍錯落有致。甘南郎木寺葛魯派黃教寺院飛檐翹角,紅牆金頂金瓦。四川苯缽教格爾底寺,白牆、琉璃瓦頂。兩種教派,風格不同,和諧相處在岷山山脈的這一片凹地上。

嚮導寶代

鎮區正在修路,通往白龍江西源的路和南源的路都在修。

馬幫的頭兒還在睡覺,好不容易找到頭兒,又湊不齊十多匹馬。採取步行進河源地區吧,3600米的海拔高程,年紀大些的同志身體恐難支撐。就是騎馬或步行南源、西源兩源下來,恐怕一天時間難以完成。正當我們束手無策時,一位藏族男子自告奮勇給我們當嚮導,並保證一天之內完成兩處源頭的考察。藏族男子神秘地告訴我們,他可以找一條路,坐車步行兩者兼有,既快又節約時間。

藏族男子叫寶代,漢語說得很流利也很地道。一問,才知道他上的是漢語學校,老婆又是個漢族姑娘,難怪他漢語那麼好。寶代告訴我們,他的名字是一位漢族老師取得,意思是寶貴的代表。真佩服漢族老師,起的名字既有深刻的漢文意思,又不失藏族人的起名傳統。寶代今年41歲,有一個13歲的兒子和9歲的女兒。妻子是個教師,在碌曲縣城教中學,寶代在旅遊季節當司機,現在是旅遊淡季,旅客少了,車不開了,就在街上打些零雜活兒,為零散遊客當個嚮導。

寶代為我們選擇的路線是:從街區出,上一個大坡,過郎木寺景區大門,沿山向西,過天葬台,再過一個藏族村莊,然後下到河谷,沿河行車約6公里,再步行約2公里多到達白龍江西源。去西源,先要過郎木寺的景區大門,幾位身着袈裟的喇嘛守着大門,不管你是否進寺,必須交30元的門票錢。交錢升桿放行,這是鐵的規定。寶代上前與守寺門的喇嘛交涉,也無濟於事。車過郎木寺景區大門,車行到山巔,回眸郎木寺鎮區,雖是深秋時節,山坡上的松林依然綠中泛青,金色的寺廟在旭陽中金碧輝煌。座座高大的佛塔,被沐浴在一片氤氳中。行五體投地禮儀的藏人,寺廟鐘聲,更使古寺多了幾分神秘。天葬台的經幡,佈滿了一個山坳,秋風陣陣,經幡獵獵,今天沒有天葬儀式,幾隻雄鷹蹲在山巔注目著來來往往的人和車輛,莊重、肅穆掛上了路人的臉龐。

車行藏族村寨,一位中年藏族婦女領着一個女孩迎車而來,寶代下了車,與這兩位婦女攀談了起來。他們用藏語交談,也不知說了些什麼。上車后,寶代告訴我們,中年婦女以為是來了客人要游農家樂,就領着女兒跑了出來迎接。知道是考察白龍江源頭的,就讓客人到村上轉一轉。我們忙於考察源頭,只能謝絕盛。這個藏族村寨是寶代家鄉,是進入白龍江西源頭唯一的一個藏族村落,村上的人寶代都很熟悉。木頭疊摞起來的房子大多獨處一院,不像內地那樣相接相連,木片籬笆把戶與戶隔了起來,有些戶根本沒有相隔的物什,一隻大藏獒,蹲在院子裏,瞪着警惕的目光。門前干牛糞、乾草家家戶戶都堆了幾大堆,牛糞是燒火用的,乾草是儲備的過冬飼草。幾匹馬,幾群羊和奶牛,在山坡上啃著草,也不見放牧的人。寶代指著一處房子告訴我們,那是他的家。家中有父母、姐姐。父母年老了,由姐姐照看。閑暇時節,他回家來住,看望父母和姐姐、外甥等。他的家在縣城,每年假期,妻子、兒女們回家看看老人和姐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踏歌江河(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踏歌江河(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3.白龍江源考察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