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十章保安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114.第十章保安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在保安族的歷史展過程中,有一批文化領軍人物,他們來自不同的戰線,但都為弘揚保安族文化,推動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文化研究和宣傳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保安族展史上有著深刻影響力的人物。

一、馬銘驥

馬銘驥,字德庵,保安族。1870年生於甘肅省臨夏縣大河家鄉甘河灘。1887年加入寧海軍當兵,因作風悍勇,又有機智,每戰必為先鋒。最後由兵卒晉陞為青海南警備區某部團長。1936年甘肅省政府任命其為第五區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后回到青海,被聘為青海省政府顧問。又因精通藏語、漢語,被派任為九世班禪大師的翻譯。1949年在夏河拉卜楞養病,1951年在由夏河返回大河家的途中去世。

二、馬世恭

馬世恭,保安族,生於1922年8月,積石山縣劉集鄉高李村人,民國18年(1929年)讀初小,並開始學英語。民國24年(1935年)在青海崑崙中學就讀。民國31年(1942年)留校任英語教員。民國32年(1943年)在四川北碚復旦大學選修新聞系。民國33年(1944年)轉入貴州黃埔軍校分校第19期炮科深造,時值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日本入侵貴州,他在國民黨愛國將領率領下在貴州獨山縣一帶抗擊日本侵略者。民國35年(1946年)6月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黨第82軍山炮營任教官。民國37年(1948年)在軍部任少校參謀。民國38年(1949年)王震大軍挺進青海之際,經他說服、勸解,參謀長馬文鼎率大部官兵於9月2日武裝起義,9月12日回鄉在劉集中學任教。1950年任四堡子學校校長。1952年受到不公正待遇。1978年落實政策,恢復公職,1979年到劉集中學任英文教員,被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1983年州、縣授予「三十年教齡老教師」榮譽稱號,並給「粉塵染就兩鬢霜,心血養成四化才」橫匾。1983年4月任縣政協副主席,省第五屆政協委員,同年5月10日參加陝西黃埔同學會,任理事,6月出席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次代表大會。1985年10月出席省政協委員為四化建設服務經驗交流會,並被省政府授予「四化」建設積極分子。1987年6月任臨夏州第二屆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七屆、八屆委員。1988年後連續四次出席全國政協第七屆一次、二次、三次和第八屆一次會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在第七屆一次會上,中國日報社記者張心波寫專訪《保安民族的心聲》。在任副主席和委員期間,撰寫的《馬全欽二三事》被編入《臨夏文史資料選輯》,協助縣統戰部登記黃埔軍校校員及落實投誠人員,宣傳黨的政策;奔赴全縣各地,積極調查研究,寫成提案,提交政協會議,先後提交58件(次)。

三、馬世忠

馬世忠,生於1936年8月,保安族,積石山縣劉集鄉高李村人,中國**黨員。1962年畢業於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獲學士學位。由國家統一分配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澤善縣工作,1983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老專家處任副處長,后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工作,先後參與了中科院重大項目「荒漠綠洲農業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提高生產力途徑」的研究;主持研究「農田生態系統優化模式」子課題;參加並主持新疆重點項目「塔里木河流域航空遙感調查資源」「渭干河流域中低產土整治與綜合開」,有些研究項目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曾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二、三等獎。編著《中國西部現代農牧文選》一書,參加編寫了《荒漠綠洲生態系統》《牛羊飼料加工與利用》兩部著作;表論文30餘篇,部分論文被收入《中國現代農業文集》。1988年3月被聘任為中國科學院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農業生態學高級工程師、新疆名優特產農產品開中心教授、中國土壤學會會員。

四、馬世銘

馬世銘,保安族,生於1933年8月,積石山縣柳溝鄉斜套村人。1954年8月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法律系,先後在會寧縣人民法院、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從事司法工作16年。1972~1974年在青海汽車配件廠任保管員。1975年之後,一直在青海教育學院(現青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任教,副教授。1986年在重慶與湘、黔、滇、川、渝等地師範院校的部分教師合編《新編中國革命史教程》一書,作為所屬高校文科使用教材,寫有《建國初期的形勢與國策》《青海騎兵師東下抗日始末》論文兩篇,表在學院學報上。1987年後連續兩次榮獲學院級教書育人優秀工作者榮譽稱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4.第十章保安族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