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考察江防水師

第130章 考察江防水師

第130章考察江防水師

戰術既然定了下來,接下來就該完善細節了。

雖然被常遇春心裏吐槽他膽子大,但在細節方面魯錦還是挺重視的。

魯錦想了想才說道。

「既然是遇春提出的戰術,又主動請戰,那就你們九團去打滁州,常遇春帶一個營做先鋒,通海帶團主力在五里後跟進。

「此行要晝伏夜出,盡量不惹人注意,如今又天寒地凍,你們要多帶些肉食和棉衣,好好準備,爭取明日天黑就出發。

「從和陽到滁州,大約不到三百里,今天是十一月二十二日,就定在.」

魯錦正在想着怎麼計劃行軍距離,常遇春又再次插嘴道。

「從出發起,七日之後,那就是月底那天,最晚到下月初一夜裏。」

魯錦挑了挑眉,「七天時間,將近三百里,現在已近月底,夜裏又黑又冷,你能保證準時行軍到位嗎?」

常遇春當即保證道,「我投軍之前就在和州這一帶浪跡,之前還在定遠待過一段時間,對這周圍的地形熟悉的很,我知道走哪裏最快,又不會讓人發現。

「況且每日行軍四十里,又不算多難的事。」

魯錦想了想才點頭答應,「那就定在下月初一當晚,滁州和全椒兩城一起發動,這樣也省得拿下其中一座,驚了另外一個。

「而且還要佈置後手,我會讓北線那邊出兵增援,他們押后做預備隊,如果你們失手,再讓他們接應,以免出現意外。」

楊璟聞言頓時擊掌贊道,「這法子好,雖是冒險,但又比較穩妥,即便損失也不會太大。」

魯錦這時又看向楊璟,「通海的九團去打滁州,全椒誰來打?」

此話一出,楊璟和張溫立刻對視了一眼,103師總共就三個步兵團,廖永堅的水師肯定不能執行這個任務,和州又得留一個團來守,所以這個任務只能是楊璟和張溫二選一了。

楊璟不等張溫反應,立刻搶著說道,「我去吧,六團還都是新兵,我的四團有三個營都是老兵,我來打全椒。」

魯錦點點頭,又看向幾十米外的四團幾個千戶,這才說道。

「那就等通海出發四日之後,你們再出發,到時讓吳復做前鋒。」

四團指揮是楊璟,千戶有濮英、吳復、郭天敘,前兩人都是廬州本地投靠魯錦的,楊璟對他倆都很熟悉了,魯錦從這兩人里選哪個做先鋒都沒問題。

楊璟當即答應道,「可以,全聽大帥安排。」說完他還瞅了眼張溫。

和陽的守備是重中之重,張溫又是魯錦的大舅哥,讓張溫留守和陽,那再穩妥不過。

其實這就是他想多了,103師四個指揮使,魯錦全都放心的很。

廖永堅是元老合伙人之一,俞通海不僅是合伙人,還是魯錦的小迷弟,張溫是魯錦最初的合伙人和支持者,現在還是大舅哥,楊璟是魯錦親自招募的,剛來就給個指揮使,這四人要是都出問題,那這天下也就不用爭了「那就現在開始各自準備,尤其是棉衣,乾糧和肉食,還有長梯,可別到了地方才發現沒帶梯子。」等都安排完,魯錦又看向張溫和廖永堅。

「張溫,還有永堅兄,你們留守和州港跟和陽城,今日所議之事不得外泄他人。」

「是!」在場五人頓時領命應諾,楊璟帶着俞通海和常遇春去準備物資,身邊只剩張溫和廖永堅,兩人一起陪魯錦站在城頭吹着江風。

這次的戰事討論,讓魯錦意識到了個問題,不禁開始自我反思了起來。

跟魯錦最先起來的巢湖元老們,受他的影響,都習慣了魯錦集結優勢兵力,圍殲敵軍的作戰習慣。

東線最高指揮楊璟,這人又是個正統儒生出身,讀了不少兵法,也屬於正統兵法派,總想着以多打少,仗勢欺人,可卻沒多少實操經驗。

但想想元末歷史,確實又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戰例,常遇春這種文化水平不高的野路子強盜出身,提出的建議可能更具可行性,這也是魯錦決定支持他試一試的原因。

可話又說回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越是能打的將領,打仗的風格招式就越是樸實無華,從這點來說,追求兵法上的以多打少,仗勢欺人,並不是錯,以正合,以奇勝,雙管齊下才是正道。

所以他並沒有提醒楊璟轉變思路,身為獨當一面的主將,穩一點沒什麼不好的。

「大帥在想什麼?這城頭風這麼大,早點下去吧。」

正當魯錦出神之際,廖永堅發現魯錦目視江面,但眼神虛空,頓時出聲問道。

「哦,我在想對面的當塗怎麼打。」

此話一出,廖永堅和張溫對視一眼,紛紛看向對岸的當塗。

當塗城不大,也沒多高,但卻是包了磚的,遠比這個時代一般的城牆堅固,又是渡江去攻,難度自然不小。

身為水師將領,廖永堅深知將來渡江時水師的重要性,這些日子也沒少研究對面的敵軍,因此他當即說道。

「大帥,若取當塗,重點在采石磯,采石磯是突出於江水中的江灘,但又與江岸相連,只要能佔據采石磯,便能源源不斷的的運送步兵上岸,這樣一來,就跟奪取陸上城池沒什麼兩樣了。」

魯錦聞言點點頭,廖永堅說的這是傳統的打法,南京燕子磯,當塗采石磯,古代軍事家之所以認為這些地方重要,是因為長江經過武漢段,江西段,充分的彎道減速之後,到了南京當塗段,水流已經趨於平緩,渡江方便。

這裏江面雖然寬闊,但卻有幾個突出於江心的『半島』,被稱為磯,佔據這些地方,就能源源不斷的向對岸輸送兵力,歷史上的朱元璋就是這麼打下來的。

但魯錦知道,後來陳友諒和朱元璋的龍灣之戰時,用的卻不是這個辦法,陳友諒有十分高大的巨舟大船,高到即使飄在江面上,船艉樓都能和當塗城牆一樣高,然後直接把船靠岸,從船上直接登上城牆,攻城手段堪稱離譜。

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當塗城牆就是緊靠江水而建的,不然陳友諒船再大,也靠不到城牆邊上,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歷史上龍灣之戰結束后,朱元璋聽說了陳友諒的攻城細節,立刻下令讓人把當塗沿江一面的城牆拆掉,內遷了三十步,這樣就不能再從船上直接登城了還真是巧了,魯錦手裏現在也有七艘繳獲的大船,雖然可能還是趕不上陳友諒的巨舟,但稍微改進一下,他也能復刻陳友諒的攻城之法。

魯錦用望遠鏡看了看江對面,當塗城就立在岸邊上,顯然還沒有內遷,然後才笑着說道。

「永堅兄,聽說那七艘大船在你的水師一團?」

「正是,那七艘樓船都有十丈長以上,無為的柵江口停不下,就都留在我這和州港了,大帥可是要去看看?」廖永堅還以為魯錦是想要去看巨舟。

「看船不急,明日你們陪我去烏江轉轉。」

魯錦當然不會現在就把攻城之法說出來,不然提前泄露出去,進了敵人耳朵里,把城牆內遷,就得不償失了。

翌日,魯錦依舊使出老一套瞞天過海的手段,雖然不知道全椒守軍有沒有派人來哨探,但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該演的還是要演。他帶着楊璟、俞通海、廖永堅和張溫,還有大隊人馬,以及和陽縣令李勖和主簿錢廣道,大張旗鼓的去了烏江,先是祭拜了項羽的霸王祠,又讓張溫分兵駐守烏江,再讓主簿錢廣道負責在烏江築城。

當天便廣貼榜文,去烏江周圍的每個村鎮招募民夫來築城,還是只管吃飯那一套,這事乾的大張旗鼓,但凡附近真的有元軍細作,他們肯定能知道。

魯錦故意釋放出要在烏江築城的消息,表現出一副守勢,給敵軍造成假象,讓他們認為自己近期沒有外擴的打算,然而實際上,這天天色剛剛入夜,俞通海便帶着常遇春出發,在黑夜中開始向著滁州行軍。

楊璟倒是不急,他還能在烏江多表演幾天,儘可能讓元軍細作知道他這個東線主將沒有離開。

在烏江表演了一通迷糊敵軍的戲碼之後,魯錦又大張旗鼓的跟着廖永堅去了和州港,去看水師的那些大船。

魯錦這還是第一次到古代的長江港口,和州港還是不小的,那幾艘停泊在岸邊的樓船更是巨大無比。

三十多米長,上層建築三層的樓船有多大?

這麼說吧,按照現代正常房屋,每間三米多的開間,這一條船就有十間房子那麼長,橫在那裏,人站在旁邊,就像是兩棟連在一起的聯排別墅那麼大.上面有兩個主桅杆,用的是竹骨縱帆,甲板裏面還有長槳,船尾還有巨大的搖櫓,就算是沒風,也能靠槳櫓划動。

「這船有龍骨嗎?」魯錦看着樓船好奇問道。

「當然有龍骨,沒有龍骨怎麼造這麼大?」廖永堅反問道,然後抓抓腦袋,又對魯錦問道。

「大帥不是走過海嗎?應該對船隻比較了解吧?」

魯錦點點頭,這個時候當然不能露餡,得把人設立住,他當即說道。

「我見過西洋人的船,和咱們中國海船各有優劣,將來或許可以各取所長,融合一下。」

「哦?那西洋人的船什麼樣?」廖永堅好奇問道。

魯錦這才如數家珍的介紹道。

「這世上的海船大致可分為四種,中國以福船為主,下有龍骨,內有隔艙,沒有肋骨,外有減搖鰭,有尾舵,上面用竹骨縱帆,優點是走的穩,轉向靈活,裝的多,帆具操作方便,船隻壽命長,缺點是走得慢。

「色目人的波斯海船船型與中國類似,但大多用三角軟帆,東洋倭寇的船叫安宅船,那東西就像個舢板,連龍骨都沒有,他們也不會填縫防水,船板都是搭接的,一塊木板壓一塊木板,就像瓦片,十分羸弱,若在海上遇到倭寇船隻,撞都能把他們撞碎。」

兩人聽的目瞪口呆,廖永堅更是吃驚道。

「原來倭寇的船隻那麼差,那為什麼他們還能肆虐我中國沿海?」

魯錦攤手道,「因為蒙古更不擅水戰。」

「.」兩人一陣無語,不過想想元朝初年的東征日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溫又問道,「那西洋船呢?大帥不就是從西洋回來的嗎?」

「西洋帆船有龍骨和肋骨,沒有水密隔艙,也沒有船舵,更沒有減搖鰭。

「但他們船內空間開闊,而且桅杆奇高,用的都是雙節桅杆,主桅上面接副桅,兩邊用支帆鎖拉在側舷上,中間還有幾節橫桅,上面掛軟帆,整個帆全部展開,比中國的同等大小的船帆高一倍,帆比船身還要寬出一節。

「這麼做的優點是帆夠大,比較能吃風,航速快,缺點是操帆繁瑣,要用比福船多十倍的水手,沒有尾舵,轉向也不靈活,也沒福船堅固,更沒減搖鰭,而且由於他們的桅杆過高,導致船隻壽命也比較短,十來年就要大修一次,甚至要換龍骨。」

廖永堅聽的張著嘴巴,根本不敢想像,「沒有尾舵那怎麼轉向?」

「靠操帆運用風力轉向啊,或是用小船拉,或者用拖錨法轉向,航行時就只能靠帆轉向。」魯錦解釋道。

「真奇哉怪也,這樣的船居然比咱們的海船跑得快?不可思議。」張溫也吐槽道。

「各有優劣罷了。」

魯錦最後點評一句,然後帶頭上船,在眼前這艘樓船上下轉了一遍。

讓他比較驚訝的是,這艘樓船是有龍骨和肋骨的,並沒有水密隔艙,不過想到樓船只能在內河或是近海航行,也就不足為奇了,水密隔艙用料多,造價貴,一條內河戰船,的確沒必要加那玩意。

這艘樓船共有四層甲板,底倉雖然有龍骨和肋骨,但整體還是比較平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尖,這種船底也的確更適合內河。

最厲害的是,這樓船的船舵還是可以升降的,用以適應不同的吃水深度,遇到吃水淺的航道就可以把舵升起來,以免觸底擱淺,深水航道又能把舵放下,增加舵面效力,這設計可真牛逼。

從這裏也能看出,中國的造船技術,至少在明中期以前,都是領先歐洲的,就連船舵這種轉向機構,也是歐洲從中國學去的。

明中期以後,歐洲海船和中國對比,也只能說各有優劣,歐洲的通長甲板,更適合裝備火炮,而代價卻是抗沉性不如中國福船。

高桅杆確實獲得了高航速,但根據槓桿原理,力臂越長,施加的力量就越大,桅杆過高的代價就是船隻壽命短,龍骨容易變形,每十年左右就要全拆一遍進行大修,幾乎相當於重造。

魯錦帶着他倆上了三樓,樓船上面的三層,每層外圍都有木製『女牆』,也就是城垛,方便居高臨下射箭,三層的頂樓則是一個巨大的露台,方便瞭望指揮,也方便釋放拍桿。

船舷兩側各有三根拍桿,船頭尾各有兩根大拍桿,每艘船共有10個拍桿,桿頭都套着數百斤重的石錘,那石錘就像個石碾子一樣大,堪稱古代水戰大殺器,這要是離近了放下去,能把小船直接拍碎,就像是個巨型鐵骨朵。

可以想像,一個高十米左右,頭部裝了個石碾子的超大鐵骨朵,從三樓砸下來是個什麼效果。

但魯錦看着那東西卻礙眼的很。

這麼大的大船,很明顯不可能追着別人砸,因為不夠靈活,只能是當敵軍小船圍攻自己的時候,放下拍桿用於自衛,十個拍桿,能把周圍一圈小船全都拍碎。

但這樣的話,拍桿裝不裝其實都無所謂,伱都被圍攻了,那敵軍自然有的是辦法打你,比如載一船火藥,貼近爆破,可如果不被圍攻,那拍桿就一點用沒有。

魯錦想了想,船舷兩側的六個拍桿可以留下,前後的四個大拍桿可以拆掉,換成摺疊的雲梯,到時候就能直接搭上當塗的城頭,從樓船上面直接衝上城頭。

但是這麼大的改裝,如果在江邊進行,很難瞞住敵人的窺伺,這樣就會讓敵人有了防備,最好是找個外人窺伺不到的隱蔽水域進行改裝。

於是魯錦就問道,「這幾艘樓船能開進巢湖嗎,我想將這幾條船改裝一下,若在江邊改裝,難以瞞住敵人耳目。」

廖永堅想了想才說道,「這幾條大船吃水太深,若是想進巢湖,只能等明年夏季水漲之時,才能進得了巢湖,在秋季來臨之前就得改好出來。」

魯錦想了想,那時間應該差不多,明年夏天,如果歷史變化不大的話,正是徐宋攻破杭州,董摶霄轉戰江南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彭瑩玉的死期就到了!不過在這之前,董摶霄這個好戰分子,還得魯錦先扛着才行,他最少得扛上半年,這也是他急着在開春之前拿下全椒和滁州,封死東北方漏洞的原因。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0章 考察江防水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