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對汽車安全知識的掌握一個都不能少

1.第一章 對汽車安全知識的掌握一個都不能少

駕車行駛在公路上時,你希望你駕駛的是一輛受人注目的車,還是一運動性強的車,抑或是一輛安全的車?一項調查顯示,60%左右的車主認為家用轎車的安全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在各類調查中,消費者大多把前排雙安全氣囊、三點式安全帶、abs、ebd作為安全配置的選項,雖然很多人對abs、ebd的作用說不太明白,但卻都認為是必不可少的。買一輛更安全的汽車正在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

安全配置有什麼用?

安全帶、安全氣囊、頭部保護裝置等安全配置,這些都能在撞車事故中起到保護作用。安全帶能把駕駛員牢牢固定在位置上,減少因車輛相撞而被彈射起來的可能性。有些安全帶用起來比別的同類產品更舒適也更簡單一些,所以在買車時試一下安全帶是必要的。記住:不起眼的三點式安全帶常常是在關鍵時刻救命的東西。

1.安全氣囊

在嚴重的前方撞擊中,安全氣囊能給頭部和上半身提供額外的保護,但是如果當安全氣囊剛開始充氣時,距離氣囊很近的話,那會很危險,氣囊的爆炸力將傷害近距離的乘員,所以胸部要距離方向盤10英寸以上。買車的時候,要注意選擇那種駕駛者既能舒服地踩到踏板、同時手臂又不是距離方向盤太近的車子,最好是具有方向盤多向調節功能的車子。

2.頭部保護系統

並不是所有的頭部保護系統都是一樣的,有的可調節,有的卻是固定的。為了保護頸部,該系統必須在頭部的正後方,距離頭部很近。買車時需要確認你要買的是不是符合這一標準。如果系統是可調節的,調節完畢需要鎖好它,如果鎖不住的話,說明它在撞車中起不到保護作用。

3.防抱死制動裝置(abs)

當駕駛員用普通剎車急剎時,輪子可能被鎖定並且容易打滑,車子失去控制,在濕滑的道路上需要很長的距離才能停下來。防抱死制動器是自動運作的,多數況下只要一秒鐘,就能幫輪子解鎖,使駕駛員依舊可以操縱方向盤。記住:這裝置更多的益處在於能讓駕駛員控制方向,而不是立刻停下來。

此外,在失去壓力的狀態下繼續行駛的各種失壓續駛輪胎都是保證主動安全的設備。

汽車安全新技術

1.新型感測器使氣囊更安全

作為被動安全系統的安全氣囊(srs)很可能會傷害到乘員,但是新增加在座椅和車身內部的感測器減小了安全氣囊對乘員的傷害。這些感測器不僅能區分哪裏坐人,還能區分成人和兒童。美國新的法規要求2006年車型都要具備這種新式安全氣囊系統。新增加的感測器通過電腦計算出氣囊和乘坐者的距離和角度,車輛安全系統以此為依據決定氣囊的爆、不爆或減少力度的適度爆。系統的感測器還可以通過監測座椅的位置、駕駛員頭部的運動來監測司機是否昏昏欲睡或注意力不集中。

2.牽引力控制系統(tcs)

雖然abs系統能有效防止車輪抱死,但abs系統不能解決車輛在濕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時出現的車輪打滑問題,更不能避免車輛生側滑,因此,在abs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展出了牽引力控制系統(tcs),tcs能防止車輪打滑,在車輛啟動與加速時,保證良好的牽引性能,同時照顧車輛的穩定性和操控性。輪速感測器不斷監視着每個車輪。如果某個車輪表現出打滑的趨勢,tcs會調整驅動扭矩並且迅速干預製動系統和動機的運行,車輛因此能夠安全地啟動或加速。

3.電子穩定程序(esp)

電子穩定程序(esp)是一項主動安全系統,它包含了abs和tcs,因此它能防止車輪在制動時抱死(abs),在啟動時打滑(tcs)。esp系統按照每秒25次的頻率檢測駕駛員的行駛意圖和車輛的實際行駛況。如果現有緊急況,它迅速反應,通過液壓調節器,調節每個車輪的制動壓力,如有可能,還會幹預動機和傳動系統。esp能降低車輛側滑的危險,從而降低事故的生。2004年,中國新車的esp系統裝備率還只有3%,如奧迪a41.8t轎車等都已安裝。而同期,歐盟新車esp裝備率已達35%,隨着人們對車輛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相信esp將如同今日的abs系統一樣,成為車輛的標準裝備。

溫馨提醒:在車輛安全性能受到重視的同時,人的安全意識不可忽視。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佔到80%,由此看來人的安全意識以及安全知識的掌握很重要。

第一安全指標非制動距離莫屬

速度越快,制動距離越長,停止距離也越長。一般來講,在時速40公里急剎車時的停止距離為22米,而時速60公里急剎車時的停止距離為44米。時速40公里的況下,假如在前方30處現行人而急剎車時,可以勉強避開,而時速為60公里時,則無法避開在前方30米處現的行人。

因為即使急剎車,車輛也不會立即停止。請務必遵守限制速度,根據道路交通的狀況,以可控制的車速進行駕駛。

關於制動距離:停止距離=空走距離+制動距離。

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空走距離。即從駕駛員感覺到危險開始踩剎車,到有效制動實際開始,這段時間車輛所行駛的距離;二是制動距離。剎車有效制動到車輛完全停止之間的距離,路面濕滑時,制動距離會變長。

曾有某市交警部門為宣傳交通法規,專門請駕校的星級教練做了個現場實驗,真正體驗了制動距離。這個剎車實驗,的確讓旁觀的喜歡開快車的司機有些害怕!原來,小型車以時速50公里的速度行駛,極富經驗、精神高度集中的駕駛教練一個急剎車,車輛還要滑出19.1米遠!

根據實際測試,得出以下結論:

時速30公里,剎車滑行距離10.3米;

時速50公里,剎車滑行距離19.10米;

時速100公里,剎車滑行距離40~50米。

這是在極富經驗、精神高度集中的星級駕駛教練的操控下,所以保持合理的車距是安全行車的根本。

平時人們在討論某車安全性時也經常談起剎車距離,但是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卻容易被人忽視。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車輛的剎車距離,在日常駕車中又該如何利用剎車距離保證駕車安全?

影響剎車距離的因素

目前汽車業常用的評價車輛剎車距離的方法,是在車輛時速百公里狀態緊急制動到靜止狀態的制動距離。那麼除了眾所周知的車速外,還有哪些是影響剎車距離的因素?

實際上,剎車距離受到很多複雜因素的制約,其中主要的就是制動力和車重。制動力是指剎車片與剎車盤之間的摩擦力以及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剎車片與剎車盤之間的摩擦力即一般意義上的剎車強度,它主要由剎車片與剎車盤的材質決定。目前車市上的轎車一般都採用制動盤式剎車,其原因就是制動盤式剎車系統可以較好地散剎車過程中因摩擦而產生的熱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散摩擦熱量,就會導致剎車強度減弱,甚至剎車失效。所以,採用相對耐熱並且耐磨的剎車片與剎車盤,就會相應提高車輛的制動性能。

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在沒有抱死的況下是靜摩擦,在抱死時是滑動摩擦。雖然滑動摩擦力與車重以及輪胎的材質相關,但是一般況下,靜摩擦力是大於滑動摩擦力的。這就牽扯到目前汽車業很關注的一個話題:剎車抱死。由於剎車時靜摩擦力大於滑動摩擦力,所以剎車時如果在輪胎不抱死的況下可以達到最優剎車效果。

於是,剎車防抱死系統(abs)便應運而生。abs的作用就是在車輛即將抱死的時候釋放剎車,使得剎車力基本上一直都是靜摩擦力。如果調校得當,abs可以使得制動力一直高於滑動摩擦,也就是說在這種理想況下,剎車距離可以比沒有配置abs的車型更短。所以車輛的剎車輔助系統,特別是abs系統的配置,也是影響剎車距離的關鍵因素。

另外,很多人認為,車輛越重剎車距離就越長。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因為在等路面況下,車輛制動的滑動摩擦力與車重成正比。就是說,車輛越重,滑動摩擦力就越大。雖然配備abs的車型剎車時利用的是靜摩擦力,但是滑動摩擦力的增大也使得靜摩擦力的臨界摩擦力增大。這樣,就為車輛獲取更大的靜摩擦制動力提供了可能。所以說,並不是越輕的車制動效果越好。

合理利用安全剎車距離

剎車距離雖然與很多複雜因素相關,但是對於廣大車主朋友來說,定期對愛車保養,保證良好車況才是保證日常行車安全制動的前提。比如剎車片要定期更換,磨損嚴重的剎車片會使剎車效果大打折扣。輪胎如果磨損嚴重也要及時更換。雖然車輛配有abs等輔助剎車系統,但是如果剎車片和輪胎工況不佳,同樣會降低車輛的制動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保持了良好的車況,剎車時也一定要保持足夠的剎車距離,前面車剎車燈一亮,右腳一定要放到剎車踏板上。很多車主喜歡與前車保持很近的距離,在前車減速的況下才不願地制動,其實這種習慣是不安全的。如正常行駛時你與前車距離是20米,前車剎車燈一亮,你就必須馬上準備剎車,不要認為距離還遠不採取措施,因為覺得危險時再剎車就已經來不及了。

溫馨提醒:很多追尾事故就是車主對於自己的車輛制動距離太過自信而導致的。畢竟剎車距離不單單是車輛的因素,還有駕駛員的反應等人為因素。所以儘可能地保證安全車距、謹慎駕駛才是安全之道。

主動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近年來隨着我國路況的逐步改善,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展,汽車以100公里/小時或更高車速行駛的況是常見的,因此,汽車的主動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視,所謂汽車主動安全性,可理解為防患於未然,重點是通過對車輛的懸架系統、制動系統和轉向系統的調校和優化,使車輛的操控性能、制動性能和轉向性能達到最好的程度,盡量提高汽車操縱的穩定性和行駛的安全性,減少行車時所產生的偏差。

相對於汽車的主動安全性,即為汽車的被動安全性,就是一旦事故生時,汽車保護內部乘員及外部人員的安全程度。目前,國內消費者對於汽車安全性的認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大多數消費者不能明辨汽車的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的關係。

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只看重汽車的被動安全性,忽略了汽車主動安全性的重要程度。一部主動安全性突出的車子,其操縱穩定性和制動性能必然很優異。以mazda6系列轎車為例,100公里/小時或至零的制動距離僅為37米,在行業同級別轎車中名列前茅,而出色的操控性能,更是為其贏得了彎道王的美譽。操控性能優良的轎車,無不具備如下三大特點。

(1)一個敏捷而又準確的方向盤

mazda6系列轎車通過採用感速式液壓助力轉向系統,配合底盤的調校,使方向盤路感清晰,回中力大小適中,保證了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

(2)紮實而柔韌的懸掛系統

mazda6系列轎車採用高臂雙叉前懸架系統和e型多連桿后懸架系統,是典型的中高級轎車懸掛配置,它對道路適應能力強,控制側向力的性能優異,配合dsc系統作用,使其在高速過彎時不會生側傾和甩尾。

(3)扭矩隨叫隨到的動機

mazda6系列轎車採用直列四缸、多點噴射的全鋁動機,並在進氣系統採用s-vt、vis、vtcs和vad等多項技術,保證了動機在中低轉速就可輸出最大扭矩的90%,動機的加速行能好,推背感強,同時保證了動機較高燃油經濟性。

第二個誤區:認為汽車鋼板越厚越安全。

簡單來看,這似乎沒錯,但是要分是哪個部分的鋼板,消費者所看到的絕大部分是汽車表面的覆蓋件,而真正保障生命安全的,是汽車的車身結構。表面覆蓋件鋼板的薄厚並不代表車身結構鋼板的薄厚。一噸重的車一旦開上上百公里車速生碰撞的時候,表面鋼板差零點幾毫米,這個作用可以忽略不計,車體骨架鋼板才是真正保證安全的關鍵所在。mazda6系列轎車採用強化型3h高剛性車身結構,在生碰撞時,能有效保護車內乘客的安全,在這一點上,mazda6早已達到歐洲標準。安全性不是來保護車的,核心是保護人的。

第三個誤區:認為車越重越安全。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書本上有一個動能公式,定義了動能=1/2×速度2×質量。要獲得相同的速度,質量大的需要的動能就大,高的能量當然就需要消耗更高的能源去實現,所以油耗就高。此外,在速度相同的況下,車越重動能越大,當撞倒一個靜止物體時,重車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就大於輕車,為此,各個汽車廠家爭相研各種先進的技術,在保證車輛安全性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整車重量。

溫馨提醒:氣囊再多,車燈再亮,esp標配,某個人高速開200公里/小時,不帶安全帶,雨天不開燈,變道隨便變,再多的安全裝備也沒有用。安全性的優劣很大程度還取決於駕駛員本身的駕駛意識。

後面的東西要注意--後視鏡對安全性能的影響

上路開車,要時刻注意周圍的況,盡量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尤其是周圍的車輛與行人,要時刻注意它們的動態,準確地預測出他們的去向。左右後視鏡與車內後視鏡無疑在行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好的駕駛員一般每隔十幾秒鐘就要觀察一下後視鏡,以便將整車左右、後面的況掌握清楚。

但是,對於一般的車輛,在左右後視鏡與車內後視鏡的視覺區之間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盲區,而且據統計,由於後視鏡盲區造成交通事故在我國約佔30%、美國約佔20%,並且70%高速公路變換車道生的交通事故是由於後視鏡盲區產生的。因此,行車中應該了解到車后盲區的存在。

盲區的形成

一般來說安裝在風窗玻璃上方的車內後視鏡往往由於車身的阻擋,只能看見車後窗的況。而左右後視鏡由於視線的問題對於靠近汽車的側後方物體難以觀察到,於是就形成了一定的盲區。如果在車輛行進中,後車正處於駕駛員的視覺盲區之內,而沒有被駕駛員及時現,在此時盲目並道或轉向,往往就會引起交通事故的生。

為了減少盲區帶來的危害,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車內後視鏡調節

盡量使駕駛員在正常坐姿時觀看到的後窗空間最大,一般說來要能看到後排兩頭枕的上沿和後窗的上沿為最佳。

車外後視鏡調節

當駕駛員在正常坐姿的況下向兩側後視鏡張望,應該調整到在能看到車兩側外沿的條件下能夠盡量多地看到兩邊的環境。也可以選擇在車內後視鏡上加裝一塊大視野後視鏡,將車輛後方及左右兩側的況盡收眼底。

併線時的操作

當要併線時,一定要先打轉向燈,然後看一下左邊或右邊的後視鏡,確認沒車后再迅速斜向後掃視一下肩膀后的盲區有無臨近車輛,再開始併線。

超車時的操作

當確定後方無車輛或後方車輛無超車意圖時,打左轉向燈進入快車道並迅速提速。當在後視鏡中出現超過的車輛時,再打右轉向燈確認安全距離后並回原車道。

倒車時的操作

正確的姿勢是將頭轉向後排,左手抓住方向盤的同時右手扶住副駕駛座椅的頭枕,全方位地觀察車后況。如果車身較大難以觀察的時候需找人協助,在車尾查看。

溫馨提醒:有雨天開車後視鏡看不到的況,在行車前用洗潔精把鏡子和對應鏡子的車窗玻璃仔細擦擦,這樣鏡子和玻璃就不會粘雨水了,雨水打到上面會很快流走,形成一道道水線,這樣後視鏡還能湊合看見後面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精明人買精彩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精明人買精彩車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章 對汽車安全知識的掌握一個都不能少

%